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元节为什么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有哪些禁忌?

中元节为什么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有哪些禁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2/24 19:46:16

今天是中元节,也是大家俗称的“鬼节”,其实中元节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祭祖大节。因为在古代会在这天祭祀亡魂,所以也被称为鬼节。很多人都说中元节不适合出门,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元节大家还是能正活动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这次就为还不了解中元节的朋友,介绍下这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节日,中元节到底还有哪些禁忌传统故事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大打出手时。中国的各种宗教信仰,却秉承着“世界和平”的理念,彼此融合、求同存异,最后逐渐深入民间。每年的七月半——中元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就是这样一种宗教信仰完美融合的产物。然而...

中元节≠鬼节

中元节,又名“鬼节”、“盂兰盆节”,但其实这三个名称从根源上来说,是属于三个不同的节日的。

民间俗信“鬼节”,七月十五这一天可谓是“百鬼夜行”,因此在民间俗信中,鬼节这一天祭祀的不只有祖先亲人,还包括孤魂野鬼掺杂其中;道教将七月十五这天称“中元节”,又称“地官节”或“斋孤”,道教在这一天诵经作法,普度孤魂野鬼。

至于“盂兰盆节”,就是佛教的说法了,不仅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连功能都和民间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相去甚远。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传入中国,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梁武帝所提倡,将其定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可是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到了代,才发展成了超度亡魂的节日。至此,民间俗信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在功能上出现了高度相似,时间又如此相近相合,索性也别论长短先后,同在一个中国屋檐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融合一下一起过吧!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中元节和清明节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能融合成一个节日,同样是祭祀鬼神的清明节却超脱其外呢?

清明≠中元节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祭祀的“鬼”有所不同。清明祭祖,祭祀的是保佑家宅平安的先人亡魂,而中元节的“鬼”除了祖先,还有各种善恶不辩的孤魂野鬼。

清明祭祀是出于对神明先祖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祝祷,祈求家宅和谐、邻里和睦、前程光明;而中元祭祀却是出于对鬼怪的恐惧,传说该日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有的供奉超度,更多的是为了防止鬼怪作祟、侵扰人间。甚至中元节有一习俗,就是这一天千万不能提“鬼”字,以防被孤魂野鬼缠身,可以想见古代先人对中元节的“鬼”,有多么深的敬畏。

既然有中元节,那么是不是还应该有上元节和下元节呢?

同是兄弟不同命

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教的说法是,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如果你实在觉得上元节听起来很陌生,那我们说个耳熟能详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别称就是上元节、天官节,虽然古今称呼各有不同,但正月十五这一日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视为非常重要的祈福之日。2008年6月,元宵节更是选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

反观祭祀祈祷消灾解厄的下元节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兄弟”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这背后除了有道教衰落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没有“大佬”扶持。上元节的靠山除了道教文化,还有历代统治者背后儒家文化的支持;中元节更是佛、道、民俗多种文化联合加持。再加上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要想消灾解厄也不差下元节这一个节日。功能和文化如此单一的下元节就不可避免的被人们所遗忘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死不瞑目什么意思?死不瞑目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死不瞑目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认识,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了。但是你知道死不瞑目的典故出处么?这次就为大家专门讲讲死不瞑目背后的故事。这个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合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但是这些诸侯当中只有孙坚一人肯全力出战。而孙坚在此次战役中发生了一件事,诞生了死不瞑目这个成语

  •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鬼节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元节。这样说可能还觉得没什么,但是中元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鬼节。这个名字就自带了效果加成了,一听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但事实上,鬼节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一切都只是后来人心中对于“鬼”的描述,让人感到害怕

  • 无所不可什么意思?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结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袁绍担任盟主,他和跟曹操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挺被动,而且也不敢轻易消耗兵力。当时虽然大家表面上是盟友,但背地里想的都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团结的心思。但曹操是个城府非常深厚的人,在出击之前便同袁绍商量好了对策。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

  •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神话人物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书籍都借鉴了《山海经》里的故事,毕竟山海经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句话就出自于《山海经》,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无非就是说天地之倾向。但在这个故事当中,存在着怎样的秘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这次就跟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

  • 外宽内忌什么意思?外宽内忌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姜维被称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去世后接过了北伐大旗,势必要完成诸葛亮遗愿。但到了后期,姜维同朝中多为大臣意见出现分歧,导致姜维不敢回到成都,只能自己开田屯兵。当姜维再次期间却罢免了一位诸葛亮赏识的人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外宽内忌,便是跟姜维有关。其实当时能威胁到姜维的人并不多

  • 明日黄花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昨日黄花?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在一些很常识性的问题上,很多人的思维都是一样的,比如,过去发生的事情当然就被放在“昨日”之前,将来的自然就在“明日”之后,因此有这样一个词,用来表示过时的消息,没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惯性思维,都会认为应当是“昨日黄花&rdquo

  • 长驱径入什么意思?长驱径入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关羽当年进攻襄樊,水淹七军还擒于禁斩庞德,一路势不可挡。这时候徐晃站了出来,挡住了关羽势如破竹的攻势,还将关羽击败,不然关羽可能就要一举拿下樊城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胜利,关羽才始终不甘心想要扳回一城,时间上一拖,孙权背地里联合曹操一起除掉了关羽。长驱径入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就和关羽还有徐晃之间的战役

  • 位极人臣什么意思?位极人臣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防备李严,故意将他调离蜀汉中心,以削弱他的地位和权利。虽然李严和诸葛亮都是托孤大臣,但实际上诸葛亮还是比李严官高一阶,所以有权利指挥李严。刘备原本是想要李严辅佐诸葛亮,但诸葛亮跟李严一直不和,这是刘备没有意料的事情。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位极人臣就跟李严、诸葛亮有关。李严曾建议诸

  • 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算是一句经典古话了,其实这句话原句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出自晋书。当时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三国彻底沦为历史,谁也没想到曹魏竟然在东吴前面被灭掉了。所以等司马炎掌管大权以后,只用安心对付东吴即刻,完成统一大业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伐吴

  • 危于累卵什么意思?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夷陵之战结束后,原本会是曹魏的一个大好时机,所以曹丕打算起兵伐吴。但是朝中有不少老臣都反对出兵,这让曹丕感到很没面子,就处死了一人,但那些有声望的老臣还是不敢动。危于累卵这个成语比较冷门,可能很多小伙伴听都没有听说过,那这次就是一个能学习的绝佳机会。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危于累卵的意思,还有背后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