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赤壁之战中有哪四大疑点?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赤壁之战中有哪四大疑点?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37 更新时间:2023/12/11 0:35:32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有四大疑点,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话就快来看看吧~

赤壁之战结束以后,曹、刘、孙三家的发言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执一词,其新闻报道及时事评论尽管有所不同甚至互相矛盾,但在明眼人看来,通过这些内容的互相印证,还是不难弄清历史的真相。陈寿在《三国志》的《魏志》、《吴志》、《蜀志》中,就分别录人了三方之声。《吴志•吴主传》说,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共同迎击曹操,结果是“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至于赤壁破曹的战略、战术及主要过程,《周瑜传》的记载更加具体。与此大致相同的记载是,《蜀志•先主传》说,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刘备并力,起先,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接着,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然而,曹操一方的说法则与孙、刘两家出人很大。《魏志•武帝纪》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种说法不但隐瞒了曹军惨败的真相,而且对周瑜所代表的一方竟然只字不提,似乎赤壁之战只不过是曹、刘之间一场小小的遭遇战,跟孙权毫无关系。如果孤立地阅读这么一段,读者就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疑问。例如清代学者姚范在《援鹑堂笔记》中问道:“此不言吴人使周瑜,何也?”当然,这一类问题,今天已不难解决,因为我们只需了解《三国志》“互文见义”的笔法,进而参考常璩《华阳国志》、袁宏《后汉纪》、范晔《后汉书》、许嵩《建康实录》等有关内容,就不会被某些历史人物的政治烟幕所迷惑。

不过,由于《三国志》等历史文献只能勾勒史事的梗概,而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又大量采用虚构的艺术手法,再加上自然地理的演变及历代传说的歧异,有关赤壁之战的地点、时间、规模及战争的诸多细节,历来众说纷纭。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学术事业的发展,在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的研究上出现了一系列著述,例如卢弼《三国志集解》(1957年),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990年),李纯蚊《三国志研究)(2002年),张大可《三国史研究X2003年),张靖龙《赤壁之战研究X2004年),天行健《正品三国》(2006年),于涛《三国前传》(2006年),盛巽昌《三国演义补证本》(2007年),沈伯俊《三国演义大辞典》(2007年)等。参考上述论著,我们至少在讨论以下四个问题时,能够从最新的起点出发。

第一,赤壁是一座山的名称,还是某一地段的名称?传说赤壁的遗址现有五处,哪一处跟真迹更为接近?在历史研究与旅游事业与时俱进的今天,人们对此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赤壁遗址早在宋代已有五处,即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所谓“薄圻”(后来写作“蒲圻”,今湖北赤壁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谓“嘉鱼”、唐《汉阳图经》所谓“汉川”、宋苏轼所游“黄州”及宋代传说的“江夏”。现在看来,最接近三国时代的《荆州记》和《水经注》可信度较高,唐《汉阳图经》以下的三种传说均与事实不符。关于这一点,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里对前人的论述作了很好的总结。最值得参考的是,近年出版的《赤壁之战研究》论证了《荆州记》“蒲圻”之说的可信性,并说明“赤壁”绝不是一座山的名称,因为它所指的范围是沿江百里的南岸地区。

第二,火烧赤壁的具体时间,究竟是十月还是十二月?过去也有不同的说法。《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的著录是:“十月,曹操以舟师攻孙权,权将周瑜大破之于乌林、赤壁,操败退南郡,留兵守江陵而还。十二月,刘备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诸郡。”这个著录是误解南朝宋范晔所撰《后汉书》的结果。《后汉书•孝献帝纪》在建安十三年的末尾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另一件是“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如果参考比《后汉书》撰写时间更早的《三国志》、《后汉纪》等书,就可以断定,《后汉书》在根据旧史记录第二件大事时省略了“十二月”等文字。在这方面,《后汉纪•孝献皇帝纪》的记载最为详细,今摘录如下:“九月,刘琮降曹操……时孙权军于柴桑,刘备使诸葛亮说权,权大悦,即遣周瑜将水军三万,随亮诣备,并力拒操。冬十月癸未,日有食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这段记载跟《魏志•武帝纪》相合,可见孙、刘联军早在九月份已经备战,而赤壁交锋及曹军败退的时间是两个多月以后的十二月份。

第三,关于三方投人赤壁之战的兵力,特别是曹操一方的人数,《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向有多种猜测。对此,《三国史研究》在《赤壁之战考辨》中有比较平实的分析,大意如下:曹操号称“80万”,是虚张声势,他南下率30万众,并荆州兵约10万,总计40万。但曹操驻防新得的荆州,分散了兵势,用在赤壁之战的第一线兵力只有一半,且又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故周瑜说“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联军方面,刘备有2万人驻夏口,孙权有十万之众屯柴桑。联军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刘、关、张率2000人助阵,共3.2万。孙、刘双方都留有大军为后援。总之,三方动员总兵力50余万,而在第一线阵地上,联军以3.2万之众,对抗了20余万曹军。

第四,或者把小说虚构的故事当成历史的真实,或者用正史《三国志》谏校正小说《三国演义》,这种现象的不时出现,说明我们有必要弄清史书和小说的区别:史书的价值在于“实”,史家所追求的是“实录”;小说的精彩在于“虚”,作家的着力点是“虚构”。所以,当我们为《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情节鼓掌时,所赞赏的是小说家的虚构能力。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箫的基本指法有哪些?箫的指法训练分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箫,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想要完全熟练吹奏,也是要废一番功夫的,那么箫的基本指法有哪些?应该如何练习指法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颤音颤音的效果与弦乐器上的颤指相似,练习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颤音的快慢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颤音,又称“打点”,

  • 吴三桂选择造反到底是为了什么?只为成为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其实已经60多了。这个年纪在现代人这里,已经是退休的年纪。古代人的寿命很短,60岁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算得上是“日薄西山”。对于这样的吴三桂来说,显然最好的选择是

  • 白起真的没有打过败仗吗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战神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战神白起真的一生从未有败绩吗?他是怎么做到的?白起确实是一生中没有败战,按照史记白起传的说法是【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武安君为秦国攻占了城池有七十余座,

  • 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呢?请听我详细道来。平壤之战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朝在朝鲜平壤围歼日军的一场攻坚战。万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关白丰臣秀吉假道伐明遭拒后,发兵14万人

  • 碧蹄馆之战有多惊心动魄?明军五千人马打四万日本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碧蹄馆之战明军五千人马打四万日本人的故事。1月8日李如松攻克平壤,修整过后,就派出了骑兵对王京进行侦查。在1月25日,查大受率领的500多人的侦查部队在王京西大门的慕华馆附近与加藤光泰的巡逻队遭遇,两军

  • 赤壁之战中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马?-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马?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合五万大军在赤壁相遇。孙权和刘备联军利用曹军不熟悉水性的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孙权稳固了江

  • 五弦琵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有哪些相关诗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五弦琵琶,是中国古代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中国五弦琵琶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中国广大中原地区,并向东传播到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五弦琵琶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制作的:先期分别完成琵琶的各个零部件:琴头、头花、主杆、琴相、琴轴、琴体的前后面板、音品、扶手的制作步骤

  • 五弦琵琶是什么来历?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琵琶作为我国的民乐之王,也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传统乐器一直承载着诉说时代兴盛衰亡的重任。琵琶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我们的国乐瑰宝,在千变万化的乐音背后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琵琶起源于中国,琵琶一般都是四弦,五弦的被专门称为五弦,《

  • 什么是五弦琵琶?它与四弦琵琶有哪些区别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五弦琵琶,是中国古代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琵琶可以分为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目前,弹奏五弦琵琶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选择弹奏四弦琵琶。那么,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有哪些区别呢?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有什么区别五弦琵琶表现激烈的感情、磅礴的气势时,较四弦琵琶的优势更大。由于比四弦琵琶多一弦,五弦琵琶的演奏者

  • 小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小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结构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琴品、琴码、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