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在徐州将吕布擒获,刘备为何却要致吕布于死地?

曹操在徐州将吕布擒获,刘备为何却要致吕布于死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61 更新时间:2024/1/16 4:33:07

曹操在徐州将吕布擒获,吕布希望曹操能给他一条活路,就在这时,一贯杀伐决断从不犹豫的曹操,为什么咨询起了刘备的意见?而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张辽的猛烈打击下,刘备仓促逃出小沛,在梁国(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遭遇了率领大军东征吕布的曹操。

曹操是在得到夏侯惇兵败的消息之后,决定亲自率兵东征,彻底荡平吕布,消除腋肘之患,然后再与袁绍决战的。袁绍此时已经基本搞定北方的公孙瓒,下一步必将是挥军南下,留给曹操的时间不多了。在汉末三国的历史舞台上风流了近十年的吕布,人生的时间更是不多了,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刘备遇到曹操后,也随同前去攻打吕布。曹操看中的当然不是刘备军队不堪一击的战斗力,而是他在徐州的人望,用来安抚徐州人心。要知道曹操屠杀过徐州百姓,当地的群众是不可能列队欢迎他杀过去的。于是,踌躇满志的曹操带上一败再败的刘备,向着徐州进军。在曹操军中,刘备对曹操用兵的才能与残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建安三年(198年)十月,攻破彭城(今江苏徐州),屠城。随后,直达吕布的大本营下邳。在下邳野外大破吕布纵横天下的精锐骑兵,擒获吕布猛将成廉。进逼城下,合围。听从荀攸郭嘉计谋,决泗水、沂水淹城。淹城月余后,眼看顶不住了,吕布的员工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绑起宁死不降的陈宫,向曹操投降,当了一回识时务的俊杰。

外有曹军围城,内部军心不稳,吕布明白大势已去,只好走下白门楼,出城投降(注意是主动投降)。自此,吕布被俘,徐州平定,时间是建安三年十二月——从出兵到大获全胜只用了三个月时间。曹操又一次面临选择——要不要让吕布的脑袋搬家。曹操爱才,他爱吕布骁勇。吕布怕死,他向曹操求生。

吕布以一贯的大大咧咧的口气对曹操说:“让曹公你最忧心的也就是我吕布了,今天我服了你,天下再没有谁让你忧虑。今后你带步兵,让我给你带骑兵(吕布的特长),平定天下就是小菜一碟。”(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以为曹操会合情合理地答应自己的合理要求。

曹操确实有些犹豫,招降纳叛一直是他的特长,用人唯才不重德是他的习惯。他虽然清楚吕布有着令人发指的人品,但也喜爱吕布让人首屈一指的武力。曹操在犹豫中打量着吕布,如同打量一头猎物。在他看来,这个猎物是一只猛虎,可以伤人的猛虎。日后究竟会不会只伤别人不伤自己,他有些拿捏不准。

刘备也在打量着吕布,他认为这是一个死人,一个早就该死的人。三个各有所思的男人,两个坐着,一个站着,相互打量着对方。情商不高的吕布,猜不透曹操的想法,当然也摸不着刘备的心思。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向刘备求救,希望看在辕门射戟的分上,为自己说句好话。

刘备处事一直很低调,尤其在曹操的手下他必须保持低调。但现在躲也躲不掉,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观点,甚至是立场。话一旦说出,就没有收回的余地,拥曹还是挺吕,或者明着拥曹暗中挺吕,甚至心怀鬼胎,都可以从他所说的话中听出端倪。作为政治人物,立场决定生死。一旦摆明立场,往往命悬一线,此时要死的可能是吕布,也可能是他刘备。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点都不夸张。

最终,刘备只说了一句话,保全了自己,致吕布于死地:“曹公你难道不记得吕布是怎么对待他的老上司丁原和董卓的了吗?”(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这句话让曹操醍醐灌顶,使吕布百口莫辩,给吕布翻云覆雨的一生画上了血色休止符。至于刘备为什么这么做,有很多种不同的推测和理解。

一是人不是健忘的动物。期望别人只记得自己的好、不记得自己的坏的人,还是省省吧。刘备不会忘记,吕布是如何对待以前的老板以及每一个有恩于他的人,这些人都被他背叛甚至杀死。最终刘备也成为吕布的受害者之一,他经过十年打拼,付出无数努力,死去无数兄弟,方才有了徐州,成为一方诸侯,而吕布偷袭徐州,毁了他的心血,断送了他的事业,让他经历了事业发展中最艰难的时刻,直到现在还没走出低谷。刘备不是没想过报仇,只是一直没有等到机会。

二是有今天,才会有明天。明天听起来很诱惑,但只有今天才是抓得住的。至于吕布明天会成为朋友还是敌人,明天可不可以借吕布这把刀杀了曹操,刘备都算不准,但他清楚一件事——今天他在曹操的手掌心,如果还想有一个明天的话,必须要获得曹操的信任。在曹操举棋不定的时候,点醒曹操,来表明自己与曹操同心同德同志,从而获得信任,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人,终究是跳不出利益之网的。推崇仁义如刘备者,忘恩负义如吕布者,同样跳不出。为了利益,也许会相视一笑泯恩仇。同样为了利益,诬陷造谣打压排挤,更是数不胜数。

孔子曾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刘备此时,正是以直报怨,既没有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又可以报仇可以争取明天,他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吕布主动走下白门楼投降,是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

于是,极其失望的吕布就死得非常幽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停地骂骂咧咧,与他高大魁梧、英勇善战、帅气俊朗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吕布形成强烈对比的,还有陈宫。陈宫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四个字的最佳含义——只求速死。虽然曹操一再对陈宫表达既往不咎的诚意,但陈宫显然对曹操彻底死了心。

最后曹操不得不搬出陈宫的家人,希望陈宫看在家人的分上活下来,活着多好啊,既可以孝敬父母,又可以安享天伦,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陈宫不清楚这算是曹操的要挟还是请求,曹操究竟是可怜他还是需要他可怜,他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陈宫的回答是:“我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我家人是死是活,你就看着办吧。”看起来陈宫给曹操出了一道选择题,家人的生死由曹操自己选择。实际上曹操别无选择,除了孝治、仁政。只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个性张扬如曹操者,也不敢违背这个价值观,至少不敢公然违背。

曹操在这次战役中收获很大,不但除掉了心腹之患吕布,将徐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收降了张辽等一批猛将(高顺不投降被杀),袁涣陈群(此二人都是刘备识拔的人才)等一批文臣。刘备却没有得到失去的徐州——曹操留下守卫徐州的将领是车胄。他的收获只是救出了被吕布俘虏的老婆孩子。

刘备甚至失去了小沛,彻底没有了地盘,被曹操带回许都,成了笼中之鸟。鹰击长空,大鹏展翅,似乎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是在哪一年?最终结果又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牧野之战,结果,战史风云

    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成性,喜好女色,将商朝的朝政搞得一团糟。商纣王又是一名十分喜欢打仗的君主,他先是对西北的黎氏部落发动了战争,然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然这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商朝的国库却空虚了。后来,商纣王宠信妖妃妲己,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妲己两人享乐。等到后来

  • 赵云一生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难道真是因一个女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赵云,历史解密

    赵云作为最受欢迎的三国武将,他这一生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更甚至于在刘备去世前赵云找蜀汉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杂号将军罢了。对于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无论是民间还是史学家可谓是众说纷纭,最夸张的曾有人说过,赵云其实本身是一名女子。也因此刘备才放心的让他掌管自己的后宫和妻妾,但是重男轻女的古代身为女

  • 公主连嫁三次丈夫都暴毙,最后自己毁容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宁国公主,唐朝,野史秘闻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按理说应该很受欢迎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娶了公主之后的驸马,基本上都是飞黄腾达的。但是吧,在唐朝时期,唐肃宗的女儿宁国公主,可是所有人都比之不及的存在。每次皇帝提起嫁女的时候,所有适龄男子,恨不得让自己不存在,实在是这公主的杀伤力太大了。宁国公主从小就是聪明伶俐的,长得也十分好看,

  • 万历帝登基后,在文化与外交方面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明神宗在

  • 在唐朝名将樊梨花征西中,她如何大败白虎关总兵杨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杨藩看见樊梨花,便道:“我乃白虎关总兵杨藩。吾父杨虎,与你父同朝之臣,将你许配与我,十有余载,因两地远隔,未曾花烛。你我今已长成,正要央媒完娶,因国舅苏宝同,惹得唐兵西进,两下相争,蹉跎至今。你怎么弃了前夫,另嫁敌国?西番虽是夷虏之地,你也晓得读孔孟之书,会达周公之礼,一女何能匹二夫?纲常廉耻,休得

  • 京索之战:古代战争史上较早的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京索之战,古代,战史风云

    激烈的骑兵攻防是楚汉京索之战的主要特点,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较早的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卷九对京、索之战记载道:“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

  • 武则天让自己姐姐进宫,为什么把她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她就被唐太宗给召进宫中,十二年之后,唐太宗去世了,在这期间她并没有得到册封,而且她也没能给他生下孩子,于是就被赶到了寺庙当尼姑了。不过,武则天肯定不会情愿地呆在寺庙一辈子的。其实在唐太宗生病之后,她就已经和太子李治偷偷摸摸的在一起了。她在寺庙当尼姑的那段日子,太子也会经常性来看望她

  • 算命先生说乾隆能活80岁,为何被处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关于乾隆的寿命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据说在乾隆年间,有一个神算子名叫管天豹,靠占卜、相面为生,他写了一本可以预言清朝国运的书,书中预言乾隆可以活到80岁,乾隆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立马下令将他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仅仅三十九岁。当然岁数这么小的一个原因是有很多皇帝

  • 孙武战绩寥寥无几,为什么能被为“兵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武,春秋,风云人物

    “兵圣”孙武的生平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其直接相关的战绩仅仅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两句话,“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从文中的用词“卒以为将”和“孙子与有力焉”不难看出,孙武在上述战役中肯定不是统帅,而仅仅是个参与者,要么是部将要么是谋臣

  • 吴三桂起兵为何会失败?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662年,清康熙初年,大明旧臣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掉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同年吴三桂被满清晋封为平西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到公元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这场叛乱在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