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46
更新时间:2024/1/2 9:34:52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某次,责备,母亲,儿子,御史,是不,非常,东西
晋代大将军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吏,负责监管捕鱼的公务。某次陶侃拿了所管的腌鱼回家,其母亲湛氏,马上叫他把鱼退回去,并且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回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我的精神负担啊!。同样的例子,唐朝监察御史李畬,某次差手下把领得的俸禄、米,交给他的母亲。他母亲顺手把米斗量了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可,官员,人员,提出,处理,人事,特别,公开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规定铸印局设置正、副使各一名,以及办差的文官数名。每当遇缺招考上述人员时,报名人员总是逾百上千,其中请托关说者逾半,弄得主事官员很难处理。当时费宏是礼部尚书,便公开决定招考补齐吃官粮的人员,同时录取候缺及习字人员各数名,俟将来有出缺时再依序递补。这个办法不但可以维持人事安定外,也杜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书生,时候,手指,三个,粮食,喝酒,白色,杜康
一花一世界,一字一故事。汉字是有生命的,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相传,有一年,粮食丰收,有个叫杜康的人没有地方放粮,就在屋外用草席庶粮,粮食被日晒雨露,流下不少白色粘稠液体,尝之,味道难吃,他很心疼,日思夜想,要是这白色液体能吃该多好,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有一夜,晚上睡觉的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家,做官,反对,皇后,朱元璋,一个,公权,君子
某次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界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不满意或批评的地方?柳公权说:朝廷派郭旼做昐宁的县令,有些人认为有问题,并且讲了闲话。文宗很不悦的说: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季父,品德清廉,也没有过失,如今只放他去做一个小县官,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柳公权接着说:以郭旼的才德和贡献,确实足堪此任,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广泛,清水,如此,了解,民众,太守,一个,意见
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叫做任棠,某日庞太守特别亲访,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是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庞仲达左右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但仲达却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宰相,怎么,一个,产生,大夏,以后,情事,皇上
明孝宗时,特别赏识有德有才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有一天,他告诉刘大夏,以后朝中大事,你认为该怎么去做的,都可以用揭帖密陈,我都照你的意思去办。刘大夏骤闻呼曰:臣不敢!孝宗问何故?刘大夏说:下臣用揭帖向皇上进言,便是阻碍言路;如果用揭帖密进的方式,时间一久,将会产生前朝〈宪宗〉李孜省所为之营私舞弊、奸邪贪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思想,人性,观点,就是,教育,自己,认为,不是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四岁的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收下,于是,黄金,孟子,有人,所以,以便,因为
有人质疑孟子说,你以往在齐国时,曾经拒绝齐王所送的一百镒黄金,后来宋国及薛地的君主,分别送你七十镒及五十镒黄金,你却都收下来,是否有标准不一,不为人知的道理呢…?孟子说:在宋国时,因为要离开继续周游他国,宋君于是送我旅费,以便我完成后续的工作,所以我收下来了;而在薛地时,因为有人将对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帝,美丽,可能,女人,中国人,比较,当时,知道
您一定想知道,这千挑万选中筛出来的秀女们到底是怎样倾国倾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如今流传下来的一些清宫秀女照片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帮长得参差不齐,胖的胖瘦的瘦的小孩子。甭说漂不漂亮了,连身上的衣服都是以朴素为主。据说,当时美丽不是入宫的首要标准,相反你要是长得美丽妖冶,那么它很可能还会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理,水流,得道,什么,真正,一个,和尚,我们
林清玄说: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素朴之地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或者是“短笛无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楼昨夜听春雨”。一个行者向老和尚学习“道”,于是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