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秀女为什么都是小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46
更新时间:2023/12/9 3:46:26
您一定想知道,这千挑万选中筛出来的秀女们到底是怎样倾国倾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如今流传下来的一些清宫秀女照片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帮长得参差不齐,胖的胖瘦的瘦的小孩子。甭说漂不漂亮了,连身上的衣服都是以朴素为主。
据说,当时美丽不是入宫的首要标准,相反你要是长得美丽妖冶,那么它很可能还会成为进宫的障碍。皇帝选女人,首要的是道德,然后相貌讲的是端庄。并不像咱们老百姓所说的,长得特别美。一般来说主要是脸特别方正或者说比较圆,然后眉毛眼睛长得都是比较正。实际上想入宫的话,像咱们平常讲的妖冶那是肯定不行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认为乱政的原因之一就是女惑,而女惑就指进宫的女人过于漂亮,把皇帝给迷惑了,最终把朝政给搞坏了。
另外,清朝选秀女规定是13岁到16岁。这个13岁是虚岁,如果讲实足年龄可能也就11岁左右。为什么皇帝要在13岁到16岁的年龄段里来选秀女呢?因为在100年前中国人的初婚年龄,女人多数在14到16岁,男人在16到18岁。这些都是虚岁。那就是说这些13岁到16岁的秀女,她入宫去参选。如果被淘汰的话她马上回家,就可以自行婚嫁了,也不耽误她今后出嫁。这个是由于中国人当时平均寿命比较偏短,所以人口再生产比较急迫,导致当时的人有早婚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理,水流,得道,什么,真正,一个,和尚,我们
林清玄说: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素朴之地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或者是“短笛无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楼昨夜听春雨”。一个行者向老和尚学习“道”,于是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佛教,洞窟,壁画,中国,石窟,敦煌,有的,莫高窟
在莫高窟第423窟内,有一片隋代刻制的墨书题记《莫高窟记》。仔细观察,由于年代久远风沙久拂,题记正文已经模糊不可见,但标题“莫高窟记”四字却十分清晰。这是最早见的莫高窟之名,也是敦煌莫高窟的名字之来由。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会,看不到,韩愈,一个,我们,官员,知道,所以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那时吏部里有一位严格的令使,经常将吏部大门上锁,以防止候选的官员冒进。后来韩愈知道这个情形,便觉得他矫枉过正了,于是命他将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又说:人之所以怕鬼,是因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飞天,佛教,变化,人物,形象,文化,时期,中原
尽管不同时期的形象发生变化,但总体表现出了佛教的安乐与祥和。六臂伎乐飞天 盛唐 莫高窟148窟 南壁龛内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众多精美艺术品中的代表。飞天在壁画中的姿态多是衣袂飘然,持花卉乐器,迎风起舞。尽管不同时期的形象发生变化,但总体表现出了佛教的安乐与祥和。莫高窟初凿于十六国时期,西域与中原本土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读书,一个,美丽,生命,健康,长相,精神,其实
「我们追求的“美”,不在皮相」《诗经 国风》有歌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人往往惑于皮囊,把“窈窕淑女”喻为美女,是曲解了古人的良意。诗经所言的“窈窕淑女”,是指灵魂的丰盈与美好。窈,深邃,喻心灵之美;窕,幽美,喻仪表之美;淑,善良,喻情操之美。这是2000多年前先民留给子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仁宗,小说,称为,后来,包公,皇帝,作为,故事
包拯,人们俗称包公或包青天,这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包公又叫“包龙图”,一般只有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如明代小说《警世通言》,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一章,《铡美案》剧中,有“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唱词。包公为什么又叫包龙图?说来有个故事。这故事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有关,说的是北宋真宗皇帝赵恒的妃子李宸,产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罪犯,清朝,流放,皇上,古塔,人员,皇族,一个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河间,四库全书,笔记,纪晓岚,乾隆,当时,先生,大家
说到纪昀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是谁,但是一提纪晓岚大家肯定会想起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张国立老师扮演的那个拿着大烟袋,拥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纪晓岚,纪先生。其实纪昀就是纪晓岚。纪(jǐ)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小时候,看看,下联,房屋,参加,父亲,太阳,永乐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加修《永乐大典》。王汝玉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7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融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他让儿子对下联。王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点名,官员,机关,时间,参加,上班,古代,制度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一书,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