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首诗词写尽苏轼悲欢愁苦离别情

五首诗词写尽苏轼悲欢愁苦离别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3/12/30 6:08:51

苏轼青少年时期可谓顺风顺水,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公元1056年3月,21岁的苏轼上京考取功名,轻而易举的征服了各位考官,连主考官欧阳修都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考试通过后,苏轼被派往凤翔府(宝鸡市下属县)上任,弟弟苏辙来送行,二人路经渑池这个地方,想当年他们赴京赶考时也曾经过此地,当时是求取功名,现在是去上任,心情大不一样,苏辙想起往事便作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跟着就做了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这是苏轼在人生鸿旅起航之时的一种心态感悟,也成为他早期的名篇,被广为流传。

苏轼上任后不久便遇上了王安石变法,苏轼是变法的反对者,他的政友们纷纷被打压,一个个丢官弃爵,他自己也一样被贬,后来一道诏书将他贬为杭州通判,这是苏轼的政治生涯首次受挫。

来到杭州后,他主持修浚西湖兴修水利,他主持从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筑成一条长堤,长达三公里,这便是着名的苏堤,直到今天这也是西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苏轼来到杭州,靠近西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这被公认为描写西湖最好的诗篇,没有之一,苏轼正是在这种被贬后又遇美景中写下来的。

杭州任满后,苏轼被调往山东诸城一带,那里环境艰苦,又冷清寂寞,许多曾经的朋友都不得联系,甚至连自己的弟弟也少无来往,主要是地方太偏僻,而且公务又忙。

那年中秋,苏轼独自一人在月光下喝酒,续弦的妻子闰之看着他喝得酩酊大醉,正要上千搀扶,苏轼说:“快去拿纸笔来,我要给弟弟子由写信”,一篇旷世之作就此诞生,后人曾评论道:中秋词中,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一生共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结发妻子王弗,他俩从小清青梅竹马,苏轼出仕前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苏轼刚刚踏入政坛,很多事情看不明白,幸得有这位贤内助在旁提醒,才不至于犯下过多大错,可惜王弗只跟了苏轼十年,27岁便英年早逝,王弗去世后苏轼常常想起他,午夜梦回之际,苏轼写下这首《江城子》,被誉为中国史上悼亡词的绝响。

再后来苏轼继续被贬,贬到了黄州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一个很贫苦的小镇,在这里他搭建草屋、开荒种地,并在墙壁上绘制雪景,名日“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黄州是苏轼心灵得以成长到最高峰的地方,在这里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更能体现他一生超然之洒脱的词,当属这首《定风波》

后来苏轼又被贬至惠州、海南岛上的儋州等地,但此时苏东坡早已是超然的心态,一生荣辱不惊,后来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回归大陆,在回返的途中,到底常州时,66岁的苏轼去世了。

苏轼一生做官几乎尽是被贬,到后来他早已是处变不惊,一颗平常心,造就了他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飘摇中诗人的身影渐行渐远,而他留给我们的故事,却世世代代继续传唱着……

标签: 地方后来弟弟西湖一生杭州苏轼写下

更多文章

  • 暗度陈仓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项羽,咸阳,栈道,刘邦,行动,暗渡陈仓,关中

    “暗渡陈仓”的故事主人公是韩信,表面上韩信命人修建栈道,而暗地里却派人抄小路,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暗渡陈仓的故事。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

  • 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上的“涵虚”“罨秀”匾额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匾额,宫门,题写,东宫,皇帝,颐和园,牌楼

    “罨秀”“涵虚”为何被调换了前后位置?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史话》记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

  •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合,河内,竹林,态度,朝廷,最后,自然,司马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

  • 中国古代帝都如今竟变成了纪念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因为,第一,鼓楼,朱元璋,历史,北京,西安,中国

    中国古都有说五个也有说六七个八个的,我认为是八个,但是不管几个,里面都有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也是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市,意为义长治久安,是古都之首,古代朝野更替,风云变幻,西安为何没能成为当今国都?若首都迁到西安,现如今会是怎样的一番现象?话说自明朝开始,北京一直被作为中国的首都,延续

  • 为什么叫“尚方宝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皇帝,所用,供应,一个,有没有,是不,宝剑

    “尚方宝剑”(或称“尚方剑”),就是“尚方”铸的宝剑,“尚方”是掌管供应制造帝王所用刀剑等器物的一个部门。秦朝始设置。“尚方宝剑”是指皇帝所用的剑,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它究竟有没有“先斩后奏”之权呢?从历史的记载来看,皇帝是不大把这样大的权交给别人的。

  • 《红楼梦》中的这些丫鬟因何被改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字,改名,宝玉,丫头,一个,这个,黛玉,原因

    红楼丫头改名的有: 花袭人、香菱、四儿、紫鹃、小红几个。究其改名的原因,竟各不相同,当然这与她们主子的性情也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说袭人和四儿吧。她们都是宝玉的丫头,袭人原名珍珠,改名的原因是“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花袭人相比之外,四儿却有点不

  • 古人看似随意的小名背后大有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于是,小名,使用,意思,女性,等等,女儿,排行

    所谓“小名”,就是指在儿时所起用的名字。一般只在家庭和亲朋好友之间使用。从古至今,取小名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借用身边周围的金石、花鸟、鱼虫,甚至是禽兽之名,随口叫成,容易朗朗上口,好记好叫。如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郭沫若小名“文豹”等。其二

  • 元朝真的把人分成四个等级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没有,蒙古,民族,元朝,汉人,蒙古人,元代,四等

    “元朝统治带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因素,突出表现在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一类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类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尔人等;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每一个在中国接受中学历史教育的八〇后对以上这段话都不会陌生。“元朝民族地位极

  • 十大暗器排名都有谁?排名第一的竟是生死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威力,排名,缺点,江湖,孔雀,生死,使用者,暗器

    排名第十 小李飞刀出处: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使用者:李寻欢暗器形制:没有人见过飞刀是什么样子,见过的人都死了。暗器威力:“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自从不相信这句话的上官金虹和百晓生死在刀下之后,没有再怀疑它的正确性!暗器缺点:我连飞刀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它的缺点?评论:古龙说,我一向很少写

  •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绝对,父子,朋友,封建社会,君臣,服从,封建,夫妇

    “三纲”,是指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纲,是提网的总绳,即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这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汉者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条。“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