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考勤”始于何时?

“考勤”始于何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3/12/6 13:51:44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期,此制渐弛。清人昭健《啸亭杂录·卷十》记载,军机大臣坤擅权时,经自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后来,有许多官吏也呆在家里办公,不坐班。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七》中写道:“自乾隆以后,重臣兼职者多,遂不恒人署。而阅折判牍,移于私宅。”为此,清政府在国家机构中设置“画到簿”专司考勤。画到簿为官吏考勤的重要凭据之一,与红本一起存入内阁大库,以备查验。但由于它反映不出迟到、早退等情况,所以没有多大约束力。

咸丰年间,成立了总理衙门,为了防止画到溜号的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就规定对其官吏“核其勤惰”,分别给“请奖”或者“参劾”,这便是历史上考勤与奖惩相结合的开始。

标签: 乾隆国家记载办事大臣官吏考勤办公

更多文章

  • 兵乓球—中国第一种走向世界并称霸的运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乒乓球,和美,中国,外交,乒乓,邀请,乒乓球队,世界

    说到“乒乓外交”可能很多人都并不会陌生,因为在中学的历史书上就曾经出现过,那“乒乓外交”逆转局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乒乓外交”指的是从1971年中国的乒乓球队和美国的乒乓球队的一个互相访问的事件,但这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访问,这次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让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让中国走向了世界。当时

  • 揭秘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美容养颜秘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容,记载,制作,面膜,时期,唐朝,皮肤,化妆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上古三代时期,已有美容护肤的记载。传说大禹50岁以后,眼角、额头频现皱纹,便常年用米粉敷面。春秋战国时期,“粉敷面”、“黛画眉”盛极一时。自此,正式拉开了华夏美容史的序幕。汉朝时期,已经能制作出很多化妆用的粉,也有了专门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称“药王”的孙

  • 古代的假日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官员,官吏,开始,十日,假日,休息,规定,我国

    我国的假日制度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当时官员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所以称假日为“休沐”。汉代规定了朝官每五日返家休沐,故称之为“五日休”。唐朝改为“旬休”,官员每十日可休息一天。古代除定期的休息日外,还有节假日,唐代中秋节给假三日,寒食清明四日。明代冬至放假三日,元宵十日。为鼓励臣下尽心国事。

  • 谁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情商低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黛玉,情商,没有,我们,知道,一个,宝钗,婆子

    读红楼,我是一开始就取中黛玉的,但据说很多人读红楼,都是喜欢宝钗的。无论放在那个封建时代,还是放在我们今天,宝钗都是一位非常标准的女性,成熟稳重,行为端庄,大方得体,是最易为世俗所认可和接受的。相比之下,黛玉在很多人的眼里,则是小性儿,尖酸刻薄,很难被接受的。甚至还有人说林黛玉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情

  • “庙号”与“谥号”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第一,唐朝,这样的,皇帝,褒贬,后人,称为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祭祀时由大臣们商议定的名号。一般地说,都是把当朝的第一个皇帝称为高祖、世祖或太祖;把第二个皇帝称为某宗。唐朝之前的皇帝,不全都有庙号。唐朝至清朝的皇帝多数都有庙号。谥号是皇帝、王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了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前的功绩,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谥号起于周朝末年,东

  • 五首诗词写尽苏轼悲欢愁苦离别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地方,后来,弟弟,西湖,一生,杭州,苏轼,写下

    苏轼青少年时期可谓顺风顺水,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公元1056年3月,21岁的苏轼上京考取功名,轻而易举的征服了各位考官,连主考官欧阳修都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考试通过后,苏轼被派往凤翔府(宝鸡市下属县)上任,弟弟苏辙来送行,二人路经渑池这个地方,想当年他们赴京赶考时也曾经过此地,当时是

  • 暗度陈仓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项羽,咸阳,栈道,刘邦,行动,暗渡陈仓,关中

    “暗渡陈仓”的故事主人公是韩信,表面上韩信命人修建栈道,而暗地里却派人抄小路,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暗渡陈仓的故事。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

  • 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上的“涵虚”“罨秀”匾额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匾额,宫门,题写,东宫,皇帝,颐和园,牌楼

    “罨秀”“涵虚”为何被调换了前后位置?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史话》记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

  •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合,河内,竹林,态度,朝廷,最后,自然,司马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

  • 中国古代帝都如今竟变成了纪念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因为,第一,鼓楼,朱元璋,历史,北京,西安,中国

    中国古都有说五个也有说六七个八个的,我认为是八个,但是不管几个,里面都有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也是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市,意为义长治久安,是古都之首,古代朝野更替,风云变幻,西安为何没能成为当今国都?若首都迁到西安,现如今会是怎样的一番现象?话说自明朝开始,北京一直被作为中国的首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