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古代君臣反腐“潜规则”

揭秘古代君臣反腐“潜规则”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10 更新时间:2024/1/8 20:33:45

“封建君主专制要求皇帝在加强手中权力的同时,也强化对于手下官僚的控制,最终才能稳坐江山。”崔永东说。历朝历代的规律显示,官场腐败必然导致政权垮台,所以,历代有作为的君王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

贪官和珅自知罪恶深重,只能以对乾隆的绝对忠心来换取生命的安全,君臣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各取所需,互利双赢。

“本来我打算去南山游玩,但是怕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这是《资治通鉴》里唐太宗惧怕大臣魏征的故事,而李世民也因虚心纳谏、廉政爱民被后人传为佳话。

“古代反腐的实质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永东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古代反腐既和律法制度有关,也和君臣的政治斗争密不可分。

“封建君主专制要求皇帝在加强手中权力的同时,也强化对于手下官僚的控制,最终才能稳坐江山。”崔永东说。

历朝历代的规律显示,官场腐败必然导致政权垮台,所以,历代有作为的君王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

君臣之间,谁怕谁

古代官员的工资非常低,很多新官上任后,其首要任务就是还债,在不够养活家人的工资体系下,不得不以身犯险。

在各种君臣关系中,有皇帝“怕”大臣的,像唐太宗和魏征,就是君臣合璧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正是在唐朝,出现了严惩贪赃枉法的“六赃”(《唐律疏议》规定的六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这对中国历史上反腐定罪的影响巨大。

但是,也有大臣怕皇帝的,比如朱元璋采用高压政策治贪,一度令朝臣惊恐,贪官收敛;还有大臣和皇帝相互都不怕的,比如崇祯一味地要求大臣节俭,结果大臣们收入太低,认为不贪污不行。难怪历史学家吴晗曾在《论贪污》中写道:“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

然而,唐太宗真的怕魏征吗?

据史料记载,魏征生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杜正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的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唐太宗开始怀疑魏征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不久,唐太宗又得知,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有学者认为,唐太宗对魏征的“怕”,只因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才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其直言劝谏自己。

实际上,这段君臣佳话也体现了古代反腐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监察制度。崔永东认为,古代的监察官员多数是对各级官员进行监察,也有一部分是直接对皇帝提出批评意见的,魏征就是一例。

监察制度对抑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崔永东介绍说,首先,其是垂直领导,即监察官员是归皇帝直接领导的,不受地方政权的干扰;其次,监察区划和地方行政区划往往不重合,这也避免了监察权的地方化;第三,不同的监察机构之间可以互查互纠。比如,明朝的都察院和六科就是相互监察,而且监察官员如果自己触犯法规或者贪腐,就罪加一等。

标签: 君臣潜规则古代揭秘反腐

更多文章

  • 揭秘故宫里的敬事房是什么用途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揭秘,什么,故宫

    “六宫深锁万娇娆,多半韶华怨里消。灯影狮龙娱永夜,君王何暇伴纤腰。”,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宫中女性凄清怨恨的心情,因为得不到皇帝的恩宠。那么宫中有那么多女性等着皇帝去宠幸,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后宫佳丽三千,想必皇帝也是记不清的。而在宫中有那么多的宦官,这之中旷男怨女也是少不了的,

  • 三千年吃肉史:古时候的人们都吃什么肉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人们,吃肉,古时候,什么,千年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这一幕项羽又赐酒

  • 中国历史上三位患糖尿病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三位,皇帝,中国,糖尿,病的

    古代的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我国古代对消渴症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其对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病。根

  • 古人用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系,禽鸟,五种,五伦,代表,人用

    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或《伦叙图》。这幅图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孟子提出五种人伦关系传统吉祥图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内涵极深,若无国学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经常出现在绘画、瓷

  • 八卦史记之九:生时同乐死后同哀的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生时,同哀,殉葬,八卦,死后,史记,同乐

    看《史记·秦本纪》的两段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武公用了66个人殉葬,秦穆公用了177个人殉葬。

  • 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多少个?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到底,男宠,多少

    所谓的“男宠”,其实可以理解成跟后宫那些嫔妃的性质差不多,不同的是他们是男的。历史上很多国君、很多皇后妃子都有过男宠,他们因为相貌姣好、妩媚,外型像楚楚动人的女性,甚至比女性还要美丽吸引人,因而古代许多皇帝、太后,身边都有一些比较女性化的男性跟随在身边,充当嫔妃的身份来侍候他

  •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四大僵尸始祖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说,上古,时代

    旱魃(hàn 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

  • 中国历史上君王最奇葩的十种死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奇葩,君王,历史上,十种,中国,死法

    对于皇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广义上,凡是国家统治者,皆是皇帝;狭义上,从秦朝算起,始自秦始皇,终于宣统帝。出于纵横捭阖、海纳百川的考虑,这次便采用了广义上的皇帝涵义,范围为从夏朝到清朝,涵盖数千年。1、第一种奇葩死法:因儿子争权而死齐桓公病重,儿子们拉帮结派争太子,易牙、竖刁等人趁

  •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 她的墓在哪儿?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流传,花木兰,故事,广远,哪儿,她的

    花木兰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美国迪士尼也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成了动画片。由此可见,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流传,就连外国人也对其很感兴趣。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之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便是木兰为父从军的孝顺,与之后功成名就的巾帼不让须眉。开始的时候

  • 盘点中国历史上抢儿子老婆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皇帝,中国,老婆,盘点,儿子

    历史上抢儿子老婆的皇帝有哪些?无论古今中外,老子要是霸占儿子的老婆,那是标准而又最遭世人唾弃的乱伦行为,但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那么几位非常好色的帝王,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自己儿子的老婆也不放过。一、卫宣公抢夺儿媳妇宣姜说起历史上最早抢夺儿子媳妇的帝王,卫宣公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