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看唐朝诗人会炒作自己吗

看唐朝诗人会炒作自己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3/12/9 18:08:01

文学也是一种传播,创作者有体会,发而为文字,继而分享。分享环节会影响诗人作家的创作激情,如果这个环节效果不理想,可能会打击文青们的创作积极性,岂不闻贾岛诗云“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急于取得传播效果的态度跃然纸上。

古今人心一样,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众号,讲究的是阅读量、粉丝量和点赞量,这和古代诗人希望分享的动机是一样的。古人写诗,也要赚点赞量,那么,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一起看看唐朝诗人的示范吧。

烧钱求关注,陈子昂砸天价名琴

都听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吧,作者就是著名诗人陈子昂。陈子昂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文青,不只是写写诗歌玩玩“自拍”而已,他要扭转当时天下萎靡的文风,恢复质朴刚劲的建安文风。

不过,他的资历还嫩了点,没平台,扯破嗓子喊都没人搭理。

公元679年,二十出头的陈子昂走出三峡,进长安学习,第二年赶考,结局是——落第。公元682年,再次赶考,结局还是一样:落第。

当时的陈子昂郁闷至极,一个人上大街闲逛,看见一人卖胡琴,围观的人纷纷问价,得到的回答是天价——百万钱。这价格把不少买主变成了打酱油的围观者。陈同学的目光落在这把天价胡琴上,却幻化出另外一个美丽的前景,接着他马上掏出一千缗,眉头也不皱一下,把琴买下来了。

土豪掷重金买天价琴,不把银子当银子,这件事马上在长安人的朋友圈里传开。好事者一搜索,又“人肉”出陈子昂的身份来:这小子是四川来的,叫陈子昂。

陈子昂趁热打铁,在朋友圈里开始发请帖:明天陈同学我请诸位在宣阳里看琴,约不约?约!马上有大把长安权贵和名流表示要约,大家倒要看看这小子要干什么?

第二天,陈子昂的住所被挤得水泄不通,大伙都等着陈同学开音乐会呢。谁料到陈子昂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duang”的一下,就把百万名琴当场摔碎,接着开始分发资料,推介自己的作品。

这一招够狠的,分明是土豪作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陈子昂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疯转。此人不只是会炒作啊,还确实有料!自此,陈子昂文章阅读量和点赞开始刷刷刷地往上蹿,他终于让整个大唐听到他的声音,让时代听到他的声音。

参加精英赛,孟浩然吟诗名扬长安

孟浩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宅男,窝在襄阳一带游山玩水,写写诗,喝喝酒,满惬意的,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又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睡懒觉睡成这样,挺叫现代人羡慕的。

不过,如果孟浩然的生活状态一直这样的话,想要出名,恐怕难了。他若是不走出襄阳,把自己的阅读量和点赞提升上去,今人恐怕没几个知道他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其实,孟浩然是有朋友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像李白就是他的朋友,曾直白地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不过,他最重要的朋友是王维,说王维是当时天下的诗坛领袖也不为过。借着这块高地,孟浩然要提高知名度,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当然,光靠朋友圈内一个劲地推荐也不能成事,毕竟大家不喜欢植入广告,友情推荐的增粉效果一般不怎么理想。怎么办?有办法,那就是参加诗歌赛,而且是高层精英诗歌赛。

孟浩然40岁左右来到长安城,找到了在朝中为官的老友王维。王维很给他面子,把他带到大唐的中央部委机关,当时称为“省中”,和一些高层次的人开文学派对,这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当时,秋雨刚过,夜空月明,好景得有好诗,这是古代文青们的常规活动,于是大伙儿联诗,相当于是大唐王朝最高层精英诗歌比赛,在这里露脸比在襄阳露脸的效果好得不止一两倍。

估计孟浩然做了精心准备,轮到他时,脱口而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此句一出,顿时秒杀在场文青,没人敢再续诗了,“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把长安城的诗坛精英都秒杀了,就等于将大唐王朝的文坛秒杀了,起码也是秒杀一时。于是,孟浩然的点赞飙升上去,真的做到了“风流天下闻”。

从炒作角度,看贾岛的“推敲”故事

话说这贾岛是个苦吟诗人,常说自己两句诗要三年才能写成。为什么苦吟?一则是专业精神使然,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写诗当然要反复斟酌;二则贾岛写诗也是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广为流传,写得不精致,流传出去怕闹笑话。

关于贾岛骑驴苦思诗句,一路“推敲”碰上韩愈大人仪仗队的事儿,笔者严重怀疑是炒作。一个小诗人,骑着驴子,怎么能闯入韩大人的第三节仪仗队?接着,韩大人还居然为之“立马久之”,为小文青斟酌字句,并最终建议:“还是敲字好。”然后有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名句。这分明是当街开课,来了一次文学秀,最后还和贾文青一起回府。策划的味道太浓了,这小贾的名气一日内刷刷地拔高,估计此事当时也是转疯了:长安韩大人和一个叫贾岛的文学青年当街讨论文学。

标签:

更多文章

  • 晋代有人养老虎当宠物还上街遛虎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据《晋书》记载,晋代有个高人郭文,生性喜爱自然,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去世后,他就游历天下名山去了。他先前住在华山上的石洞里,后来隐居在余杭天柱山。天柱山荒无人烟,他就把木头靠在树上,借树搭了个茅棚住,也没有围墙。郭文的家里时常有猛兽来光顾,他也不以为意。有一天,来了一只老

  • 古代人刷牙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漱口,牙膏,牙刷

    牙齿健康是很重要的,那么古代人刷牙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是刷牙的。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呢?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另外古代其实已经有了牙膏牙刷的雏形了。《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

  • 清朝知府被杀强盗冒充为何无人察觉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的杂史《清稗类钞》的盗贼卷,记载了这件奇案,1664年,康熙三年,在京候缺的郭世纯终于等到了一个外放做官的机会。而且还是安徽池州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得到肥差的郭世纯,马上就收拾好自己在京城的家当,家眷和仆人六十多人,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赴任去了。一路上郭世纯的队伍衣着光鲜,辎重满

  • 古代人聘猫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聘猫

    如今很多人都喜爱“吸猫”、“撸猫”、“云养猫”,但吸猫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猫奴爱起猫来的疯狂劲儿,不亚于现代人。李商隐诗中曾写道“鸳鸯瓦上狸奴睡”。及至两宋,中国人对猫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可你知道么,在古代,撸猫仪式可是特别多的!你,听说过“聘猫”吗?聘请里的这个聘字很有讲究,于国家而言,

  • 元宵和袁世凯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元宵节,汤圆,袁世凯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

  • 古代的蒙汗药的成分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蒙汗药是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药物,它能让人在片刻之间失去知觉,任人摆布。其实,古代史籍中真的有许多关于蒙汗药的记载,而且史籍上还记载说,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名为曼陀罗花的中药。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蒙汗药到底是如何被人发现,并且广为流传的。大家都知道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邻居,那就是古印度,在

  • 清朝时期有谁能在故宫内骑马乘轿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清朝

    在清朝时期,紫禁城是皇帝们居住、办公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整个朝廷的心脏。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并不是谁都可以骑马、乘轿的,只有经过皇帝批准的人,才能这么做!那么都有那么些人可以这样做呢?去过故宫的朋友,大概都注意到,故宫午门以及东华门、西华门的门外,都矗立着石碑,上面用满

  • 清朝秀女必经之路是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故宫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但皇帝居宫中时,神武门上的钟不鸣。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

  • 明十三陵奇闻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明十三陵,万娘坟

    中国人讲究生前幸福安康,老后入土为安,古人们也相信人在去后还可以继续在阴曹地府中生活,享用后人们给他们烧来的钱财,以及他们放在陵墓中的陪葬品。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些都只是古人一厢情愿的迷信观念。虽然没有人再相信牛鬼蛇神,但留下来的传统还是会让人们保留一份对逝去的先祖敬畏之心。尤其对于守墓人来说,一

  • 清朝故宫一个宫殿里住几个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嫔妃,后宫,故宫

    抛去那些选秀进宫,没有正式成为妃子的秀女不算,一般而言,只要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嫔级别及以上),都是有自己的宫殿的,最多是和别的妃子在同一个大院子,不可能有所谓的集体宿舍、睡地下之说。紫禁城有9999间宫室殿阁,除了所谓的“东西十二宫”之外,还有很多殿阁能够居住。清朝皇帝一般是有一个皇后,另外社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