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化妆品介绍

古代化妆品介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4/1/2 19:50:17

我国古代有哪些形式的化妆品?可以大概地说,倒和现代的差不了多少,有泽润肌肤毛发的,有着色的。而且关于化妆品的治疗目的,古代人比现代尤为重视。制造化妆品的材料,一如现代,需要油蜡之类,颜料、染料之类,以及为了化妆品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目的,用种种相应的药品制作的化妆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古代化妆品的种类吧!

古代化妆品之:扑面之粉

粉是为了掩盖皮肤的黧黑要搽粉或扑粉。古代用的粉,有米粉和铅粉。后者咱们现在又名“铅白”。《楚辞》上说:“粉白黛黑,施芳泽,长袂拂面善留客。”可见在战国时代,已经搽粉了。从西汉以来,铅粉应是日常接触的东西。粉可以干用或湿用。干用用“粉扑”,扑于手面上。湿用则粉先和以水,再涂于手面上(小编觉得像现在刮墙的腻子)。

魏、晋间(大约8世纪)不但妇女要粉,男人也搽粉。《汉书》云:惠帝侍中皆傅脂粉。著名的文人象曹植何晏等,日常脸上常是搽得白白的。直到辛亥革命那个时候,特别是妇女和舞合上涂脸的白粉,全都还是铅粉。后来认识到铅粉有毒,才改用其它的白色颜料。

古代化妆品之:画眉之黛

黛是黑色矿物,(可能是石墨之类的一种东西)用以画眉。《释名》中说:“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代其处也”。战国时代,就用黛了。《韩非子》中说:

“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汉朝妇女常用黛。《飞燕外传》载:“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后汉书》载:明德马皇后“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北史周宣帝纪》载:“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

黛是黑色,但作为画眉品时,也加别种颜料以改变其色调。因此又常有“青黛”、“赫黛”、“绿黛”等各种黛。李白有诗道:“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唐以后,也不废止这种装饰,即使到现代,凡眉毛过短,或有缺,仍常用黑色补之。

古代化妆品之:滋润养护用品

脂泽是指油质材料,用来润面、润发。后汉刘熙《释名》说:“泽,人发恒枯瘁,以此濡泽之。唇脂以丹作,象唇赤也。”这是些都是说的古代润发用的发油和嘴唇涂抹的口红。《广志》说:“面脂,魏兴以来始有之。”这是说三国时代才用面脂。但面脂的具体应用时间,我觉得应该比这三国时期还要早些。

燕脂是一种颜料,它经常被古人用作染料,但是作为化妆品,燕脂的主要用途是搽面和涂唇,因为含有脂类,它也有一定的滋润作用。

古代化妆品之:洗涤用品

清净剂或洗涤剂,是用以洗手面和洗身体(浴手身,古时叫“澡豆”)的材料。在今天,我们常用肥皂(脂肪酸钠)或合成的洗涤剂。肥皂大约清朝末年才有。我国古代用的洗涤剂,最常用的是皂角(或茶饼)和猪胰,但主要还是皂角(又名皂荚)。皂角是皂树所结的果。这种高大植物,中国各地都有,《神农本草经》收载,列入中品药。皂树夏季开细黄花,结果形如豆荚。因种类不同,皂角有大小。一种小如猪牙,名“猪牙皂角”;一种长而多肉;一种长而瘦。它的品种以长而多肉者为佳。

把它去种子捣烂,做成球状(普通做成橘子大小),供洗面、洗身,也供洗衣之用,俗名“肥皂”。我们今天把脂肪酸钠称为肥皂,就是承袭此名而来的。皂角含皂素,为强乳化剂,洗涤作用就靠它。皂角既然是旧时洗濯上重要的材料,所以大家都重视它。唐朝陆勋《志怪录》说:元符三年冬,宫人从泰陵回来,摘皂角一笼,入宫门,笼辄自开,皂角都跳出。我们不用注意这怪事,但注意:宫人要常用皂角,宫里没有了,宫人出宫上坟时候,看到了皂角,就欣喜地采了一笼子。这说明那时皂角的重要的,否则也不用欣喜了。

猪胰,是猪肠边上白色脂状物,剥下来,捣烂,也有强大乳化力故有去污作用。但因价较贵又易腐败,用的不多。产茶地区,茶子榨油后的榨饼,因含皂素故也有清净作用。虽然现在肥皂风行天下,但皂角在某些地区还有一定别的用途。在中医上皂角仍是常用药之一。

古代的化妆品不仅兼顾美观,同时还有预防、保健和治病的价值

可以说,虽然化妆品从周代就在用(这是个大略看法,可能还要早),但那时的配制方法,我们所知是很少的,或者全然不知。大约从唐朝以后,化妆品的配方,数目就多起来,也就是上溯1000多年以来的化妆品配方,今天所知的为数实在不少。这是我国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及我们丰富。

我们要感谢隋唐间的一位学者孙思邈,他是医家、药学家(本草学家)和炼丹家。他是个平民,其著作主要成于唐朝初年。他享寿一百多岁,一直受到后世的尊重,医药家称他为“药王”,道家称他为“孙真人”。他的著作《千金方》卷六和《于金翼方》卷五,都有专章叙述各种化妆品的制法。

有哪些化妆品(包括卫生保健和治疗品)呢?大概有种种配香方、面脂方、面膏方、面药方、澡豆方(洗澡用)、治瘢疱等皮肤病方、香身方、治腋臭方、生发黑发方、染发方等其中也有一些是内服的。孙思邈认为,这些配方,向来被医家保守秘密,不使人知道,是不对的,应该“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见《千金翼方》卷五)。这种主张是值得称赞的。染发有用石榴、针砂的方子。石榴皮含鞣质,针砂是铁的氧化物,两者相遇,产生黑色而使白发变黑,这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染须发的最早文献,见于西汉末年,就是王葬做了皇帝,各方起来反对,王莽忧虑而须发变白,他欲表示坦然无忧,就私下染须发。但如何染法,至今不详。在唐朝,比孙思邈后些,有王焘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三上有许多配合香料和化妆品的处方。

宋朝化妆品的配方,又比唐朝更丰富了。例如,《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十ー。有种种化妆品配方。其中单是面脂就有15个配方,治头皮白屑有18个配方,染发有25个配方。令发润泽有15个配方,治酒鼻(即红鼻子)方有12个,治粉刺方有10个等等,总之比唐朝丰富多了。

关于香品和化妆品的具体制备,我国古代有这么多的遗产,它不仅兼顾了美观、实用,还有治病的药用功效和价值,这是足以让我们自豪的。

标签: 化妆品

更多文章

  • 古代猫奴如何养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猫,聘猫

    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猫的朝代了,关于猫的诗文宋朝就有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就是个大猫奴,他写了很多关于猫的诗,而从这些诗里,也能窥见几许宋朝人养猫的规矩和轶事。比如这首《赠猫》: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这首短短的五言诗里

  • 看唐朝诗人会炒作自己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文学也是一种传播,创作者有体会,发而为文字,继而分享。分享环节会影响诗人作家的创作激情,如果这个环节效果不理想,可能会打击文青们的创作积极性,岂不闻贾岛诗云“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急于取得传播效果的态度跃然纸上。古今人心一样,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众号,讲究的是阅读量、粉丝量和点赞量,这和古代诗人

  • 晋代有人养老虎当宠物还上街遛虎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据《晋书》记载,晋代有个高人郭文,生性喜爱自然,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去世后,他就游历天下名山去了。他先前住在华山上的石洞里,后来隐居在余杭天柱山。天柱山荒无人烟,他就把木头靠在树上,借树搭了个茅棚住,也没有围墙。郭文的家里时常有猛兽来光顾,他也不以为意。有一天,来了一只老

  • 古代人刷牙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漱口,牙膏,牙刷

    牙齿健康是很重要的,那么古代人刷牙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是刷牙的。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呢?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另外古代其实已经有了牙膏牙刷的雏形了。《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

  • 清朝知府被杀强盗冒充为何无人察觉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的杂史《清稗类钞》的盗贼卷,记载了这件奇案,1664年,康熙三年,在京候缺的郭世纯终于等到了一个外放做官的机会。而且还是安徽池州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得到肥差的郭世纯,马上就收拾好自己在京城的家当,家眷和仆人六十多人,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赴任去了。一路上郭世纯的队伍衣着光鲜,辎重满

  • 古代人聘猫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聘猫

    如今很多人都喜爱“吸猫”、“撸猫”、“云养猫”,但吸猫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猫奴爱起猫来的疯狂劲儿,不亚于现代人。李商隐诗中曾写道“鸳鸯瓦上狸奴睡”。及至两宋,中国人对猫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可你知道么,在古代,撸猫仪式可是特别多的!你,听说过“聘猫”吗?聘请里的这个聘字很有讲究,于国家而言,

  • 元宵和袁世凯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元宵节,汤圆,袁世凯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

  • 古代的蒙汗药的成分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蒙汗药是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药物,它能让人在片刻之间失去知觉,任人摆布。其实,古代史籍中真的有许多关于蒙汗药的记载,而且史籍上还记载说,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名为曼陀罗花的中药。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蒙汗药到底是如何被人发现,并且广为流传的。大家都知道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邻居,那就是古印度,在

  • 清朝时期有谁能在故宫内骑马乘轿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清朝

    在清朝时期,紫禁城是皇帝们居住、办公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整个朝廷的心脏。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并不是谁都可以骑马、乘轿的,只有经过皇帝批准的人,才能这么做!那么都有那么些人可以这样做呢?去过故宫的朋友,大概都注意到,故宫午门以及东华门、西华门的门外,都矗立着石碑,上面用满

  • 清朝秀女必经之路是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故宫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但皇帝居宫中时,神武门上的钟不鸣。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