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颐和园八大不可思议看不见的警戒线是什么

颐和园八大不可思议看不见的警戒线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67 更新时间:2023/12/10 10:50:09

昌阁旁边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宽阔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北京地区最有名的风景区了,每年三四月,到这里来踏春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风俗。后来,乾隆看上这块风水宝地,修了皇家园林,那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了。可要是派重兵把守呢,又破坏了这里的景致。据说,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修了一条看不见的“警戒线”。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在历史上,尤其是慈禧之前,颐和园内的廓如亭是一个欣赏风景的地方,因为在廓如亭东南面以前是一片稻田,清晰的时候,甚至可以看见西直门城楼。而且最早颐和园的东南方是没有墙的,那么廓如亭就成为最东南的一个大型建筑了,站在廓如亭里面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个亭子看稻田呢?这有说道了,要知道,咱中国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一个国家,如果粮食丰收了,那这年国家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国泰自然就民安了,所以乾隆皇帝最喜欢在这儿欣赏老百姓种粮食的情景,每当这时候他心里就有国家富强的感觉,那叫一个踏实啊。这叫什么?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只要粮食够了,有吃有喝了那咱们一切就都有了。

可是这当皇帝的站在颐和园内欣赏风景,他能看到外面,那外面的人也自然能看到他啊。得,皇帝在园子里看丰收,老百姓在田里看皇上,这成体统啊?怎么办?把这片地方用围墙圈起来?不合适啊,为什么?这地方打明朝起就是京城百姓游玩的地方,您为了一己私欲就占为己有,这传出去显得皇帝太不体恤百姓了。那怎么办呢?

直到最后,乾隆也没有用围墙把整个园子都围起来,昆明湖南边是一片稻田,基本上用不着围墙,文昌阁到东宫门这段有围墙,文昌阁以外一直到廓如亭这段都没有围墙,所以老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这样既满足了老百姓游玩的意愿,又能减少百姓直接面对龙颜的可能,同时皇帝也能隐隐约约看到昆明湖沿岸的风景。

嘉庆二十二年的时候,曾经出版了一本书,这个作者叫得硕亭,书的名字叫《草珠一串》。他写的是北京的一些事儿,是用竹枝词这种形式写的,其中里边有一首这样写道,“昆明堤上看铜牛,万顷烟波百样楼。我爱西湖未曾见,自疑身已到杭州”,您看到了吗,人家诗中说了,到昆明湖上去看铜牛,这就证明至少在当时是可以到铜牛身边的,老百姓可以到这里来玩的,但是你可以远看,不能进去。

今天的南湖岛上存留的是慈禧后来修建的涵虚堂,这和当初的样子已经是大相径庭了。但实际上,早在乾隆时期最开始修建望蟾阁的时候,这建筑就修得不顺利。由于当初施工的时候是冬天,地面的土都冻了,所以地基打得并不深。当工匠们把这个三层的望蟾阁放上去以后,南湖岛这下面的地基就承受不住了,等到房子修好以后,来年春暖花开了,人们发现地基开始下陷,为此当时乾隆还处罚了一批匠人和一批有关的官员。事先没有进行考察,没测量好,地基都没弄好,就敢在上面修东西,这还了得啊?

到后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维修,但是毕竟是地基不行,再有乾隆年事已高,也不适合再登高了,这要是把他摔了,谁负得起责任啊,所以后来在嘉庆年间就把望蟾阁拆毁了。拆毁以后就建成了涵虚堂,吸取了上一次地基的教训,这次把它由三层改成了一层,但是1860年的时候涵虚堂也被八国联军烧了,烧了以后,光绪的时候重建,又把它按照嘉庆年间的样子原样重建。等到慈禧太后在昆明湖检阅水师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地方检阅的。

所以说实话,慈禧也没见过以前的建筑什么样,还甭说慈禧了,就连咸丰也没见过,道光皇帝恐怕也没见过。所以当时就按照嘉庆时期的样子修建,因此这个建筑不存在以大变小的问题。实际上涵虚堂就是完全按照嘉庆时期,按1860年之前的样子修建的。放眼整个清漪园也只有涵虚堂一个建筑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站在南湖岛上北眺望,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显得君临天下,十分突出,殊不知在乾隆年间,在万寿山左肩上还有一座显赫的高层建筑——昙花阁,阁的四周各有一座高大的牌楼,五光十色,与佛香阁遥相呼应。如今这座楼阁的位置上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单层殿宇——景福阁。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祭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九月初九重阳登高,甚至阴天下雨“过阴天”,慈禧首选的地儿都是这里,可见慈禧对这里的喜爱。这景福阁的前身,就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昙花阁,文献记载,昙花阁的平面是仿照佛经里“六瓣昙花”的形状,内供普贤菩萨,设计精巧无比,这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座在中国建筑史绝无仅有的楼阁到底是什么样子?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避免皇帝沉迷美色选秀的标准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

    后宫争斗剧特别是清朝后宫剧的泛滥,让我们直观的见识了清朝后宫的争奇斗艳和妃嫔争宠,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皇帝的后宫一定是美女如云的。其实,在清朝之前,皇帝选妃的标准主要依皇帝个人喜好,多数情况下姿色的确是第一位。但是清朝却不同,在清朝为了避免皇帝沉迷美色,选秀往往不看姿色,那么清朝选秀

  • 颐和园八大不可思议曾经高楼林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从照片中不难看出来,当年的文昌阁与今天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当年的文昌阁是三层建筑,而且旁边小亭子有两层檐。原始的文昌阁比现存的文昌阁高出一大截,而且装饰更为精美,上面还有一座西洋大钟。可以看出在清漪园时代的文昌阁整个建筑都是比较独特的。现在我们看到的颐和园是慈禧重修后的景象,因为当时的财政原因,将三层

  • 颐和园八大不可思议为什么说颐和园会长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其实这颐和园重修后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变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园大戏台就是增高的一个。颐和园中大戏台这个地方,原来在清漪园的时候,是一个四合院,是一层的戏台,它名字叫怡春堂。但到慈禧的时候,乐寿堂这儿是慈禧的寝宫。慈禧喜欢看戏,不仅是喜欢看戏,而且还喜欢编戏。所以说,就在离这个乐寿堂不远的地方修了这么

  • 古代升堂喊威武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

    在各种古装影视作品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衙门审案时,官老爷落座,左右衙役高喊“威武”,这是什么操作?喊“威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喊其他词?下面就来揭秘一下,古代衙门审案时鲜为人知的“堂威”原理。所谓“堂威”,指的就是公堂之上的威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公堂之上“官老爷们”都要有威严,不然朝廷制定的各

  • 罚俸一年官员的经济来源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官员

    罚俸一年对古代的官员基本没用影响,可以说除了惹皇帝不喜,没有其他不利,可以说是古代最轻松的惩罚。这是因为古代的官员,捞钱的方法真的不要太多。对于地方官来说,官,和吏,有不同的捞钱方法,当然了,无论怎么捞,终究都是刮老百姓。吏的捞钱手段粗暴一点,在明朝张居正改革之前,国家收税是收实物税的,也就是说对于

  • 古人喜欢养的鸟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人

    在中国古代,鸟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象征,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鸟文化”。除了喜欢用鸿鹄代表志存高远外,古人喜欢的鸟还有很多。比如,鹤在古人眼里被视为“一品鸟”;孔雀“开屏”被看成是祥瑞之兆;鸳鸯是代表夫妻情侣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情鸟”;喜鹊则是一种“闻鹊声,皆为喜兆”的灵鹊……南朝

  • 民间的传说中韩琦死后为什么会成为阴间阎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提到:“人有死而为阎罗王者,如韩擒虎、蔡襄、范仲淹、韩琦等,皆屡见传记。”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民间信仰,定然包含百姓的价值与情感诉求,民间的阎王信仰以及包公等清官为阎王的传说,除了表现出百姓对清官的肯定与敬仰,以至崇拜,显然还表现了百姓对彼时人间的官僚体制,对贪官横行,正

  • 古人寄信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信件”这种东西,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极其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有一部分人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还接触过写信,还写过一些信,但是随着时间段推移,信息技术的发展,恐怕很多人连写信的格式都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吧?但是在没有即时通信的古代,仍然还是要靠书信才能传递消息,那么他们是怎样把信

  • 古代女子在家打发时间的方式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现在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人不喜欢出门,都喜欢宅在家里,变成了“宅男”“宅女”,但是小编今天不想给大家介绍男神女神,小编想给大家扒一下古代女子宅在家里是如何打发时间呢?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听小编扒一扒吧!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所以古代那些深闺女子,肯定也是没法追剧追星了。在古代,很多

  • 古代千里马的真实性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和现代民间卧虎藏龙一样,没有慧眼独具的人存在的话,千里马也只是拉车的废材!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是人最起码还可以发发牢骚,如果是马,它只能被埋没,真是有苦说不出!在古代,被埋没的千里马命好的还好说,命差点的就成了拉车拉磨的,命最悲惨的就是被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