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

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3/12/30 2:27:32

我们知道,在唐朝时期,可谓是名将如云,他们都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李渊、李世民都是重情重义之人,很少杀死这些为大唐出生入死的战将,可以说,这些功勋赫赫的开国功臣极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终,不像历代统治者,功成名就后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尽管这样,大唐的开国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将被李氏父子杀死,也是情非得已。

第一位:刘文静,此人是李渊太原起兵时最早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是他首先联络裴济与李世民一起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在李渊建立唐王朝的征战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大唐的开国大功臣,唐朝建立后被任命为宰相,授鲁国公,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济产生隔阂,于是裴济就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一次刘文静酒后失言被其小妾告发谋反,消息传到裴济耳中,裴济马上将此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怒,于是下令将刘文静抓捕下狱,不久即被处决。

第二位:阚棱,此人原是杜伏威的部将,养子,相貌堂堂、武功高强,善使双刃刀,一挥杀数人,无坚不摧,后来随杜伏威投靠了李渊,为李渊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官至越州都督,唐朝建立后,杜伏威原来的好兄弟辅公祏起兵造反并成帝,阚棱率兵将其镇压,辅公祏由此怀恨在心,在受刑前陷害说杜伏威是主犯,阚棱是共犯,就这样李渊抱着宁可错杀也不留后患的宗旨将阚棱也处决了。

第三位:杜伏威,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其后建立起江淮农民政权,是李渊消灭各路反王后最后的劲敌,后来由于形势所迫,杜伏威最终归降了李唐,被授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后授吴王,赐李姓,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位居齐王李元吉之上,是大唐王朝的第四号人物(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杜伏威、李元吉,起码是名义上的),他的最终结局和阚棱情况相同,杜伏威也是受辅公祏其害,被李渊下令毒死,李世民即位后才发现杜伏威和阚棱均遭诬陷,遂为二人平反。

第四位:罗艺,原为隋朝大军阀,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他勇于攻战,善射,长期镇守燕山,隋朝灭亡后归降了李唐,后率军击败另一位大军阀刘黑闼,因功被封为燕王,因在玄武门之变前依附太子李建成而得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清算报复,只好铤而走险,率部下起兵造反,最终失败被杀。

第五位:侯君集,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将领,一生立功无数,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后来因为率军灭掉高昌国后私藏战利品被发现,遭到李世民的责罚,由此怀恨在心,后来就唆使太子李承乾阴谋夺位,最终失败被杀。

第六位:张亮,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本是瓦岗军的大将,瓦岗军失败后,跟随李勣一同投奔了唐朝,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并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因功受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年间,张亮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很得李世民的信任,后期宠信术士,由此逐渐萌生异志,并收有养子五百人,被人举报阴谋造反,被李世民下令处死。

第七位:李君羡,和张亮一样,也是瓦岗军的大将,后来率部投奔大唐,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开国后,授其轻车都尉,后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征讨王世充时为马军副总管,后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授其为左卫府中郎将,后突厥大军至渭桥,他与尉迟敬德合力将其击破,改为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贞观二十二年,京城因谣传“武代李兴”而遭贬官,不久被罗织罪名遭弹劾,被李世民以“欺君压民”之罪下令处死。

第八位:薛万彻,原为隋朝大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后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太子首级后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为将,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后来,因和房遗爱交恶,被房遗爱指认为谋反案同谋,被唐高宗李治下令处死。

标签: 唐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蹇义简介:明仁宗曾赐银章,上刻“忠厚宽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理学作为南宋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它的影响究竟有多深?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曹操与黄巾军的兖州之战是谁赢了?这场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兖州之战,曹操,战史风云

    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92年,曹操与青

  • 宋代绘画大师:范宽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宽,宋朝,历史解密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 揭秘:皇帝怎么给五湖四海的锦衣卫发工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也就是皇帝的私人卫队。洪武二年设立亲军都尉府,又以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隶输之。洪武十五年罢设亲军都尉府,改成锦衣卫。直到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死于缅甸,锦衣卫才算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存在了大约290年。历史资料曾经有过记载,以前的朝代在发放俸禄的时候

  • 揭秘:明宣宗为什么要烹死朱高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风云人物

    在辈分上来说,朱高煦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因为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与朱高煦同为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所以朱高煦自然就是朱瞻基的亲叔叔了。但身为侄子的明宣宗竟然把叔叔残忍的烹死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呢?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肯定认为明宣宗烹死朱高煦一定是为了坐稳皇位铲除异己,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亲

  • 中国栽培梨的面积仅次于苹果,那么种梨树要注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梨树,文史百科

    中国栽培梨的面积仅次于苹果,梨既好吃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那么如何栽培梨树呢?种梨树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物候期梨树因分布范围广,因而物候期差别很大。就开花期而言,四川会理,梨树一般于2月上中旬开花,吉林延边5月中旬开花;鸭梨在湖南长沙于3月上旬开花,酥

  • 曾经风光无限的满洲八旗,为何打不过缅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缅战争,清朝,战史风云

    清乾隆五十七年,82岁的老人乾隆皇帝亲自编纂了《御制十全记》。在这部书中,乾隆皇帝回顾了自己文治武功的不凡一生,并将十大深刻影响清王朝历史走向的战事列为“十全武功”,而他本人也自称“十全老人”。然而,在“十全武功”里头,乾隆皇帝不无惋惜地感慨道:“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清缅战争究竟

  • 揭秘:李广为何一生未能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在经历前期数十年的韬光养晦,汉武帝决意反击匈奴。汉朝的对外战争就此打响。 而根据汉武帝时期的分封条件必须要有切实的军功才能够名列侯爵之位,而汉武帝时期,边疆的著名将领李广征战了一生都没有被封侯。不仅使得司马迁,也使得后世为李广抱不平。为何在同时期的卫青,霍去病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侯爵之位? 很多人说,

  • 妲己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妲己,商纣王,商朝,野史秘闻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认为古人的智慧比不上现代,比较古代并没有出现什么电子产品,其实古人比你想象的聪明的多,现在的很多的科技产品都是模仿古人制造出来了,三千年多年前,妲己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了一双铜筷子,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餐具,根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