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鸿门宴上吃的是什么

鸿门宴上吃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3/12/4 17:09:58

大家都知道在项羽刘邦之间有一个鸿门宴,本来目的是要杀死刘邦的,这里我们不研究事情的经过,毕竟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来说说这鸿门宴上吃的是什么?当时应该是秦朝末年,那个时候有什么好吃的呢?

发生在2000年前的鸿门宴,我们从课本中都学过。但是,这顿鸿门宴吃的是什么,鲜有人研究。不过,司马迁准确的记录了下来,原来他们吃的是烧烤!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参与者是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因为地点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所以人们管这次聚会叫做鸿门宴。

鸿门宴是有政治背景的,当时刘邦是项羽的属下,驻军10万在霸上,而项羽则驻军40万在新丰鸿门。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认为,刘邦以前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想称王。要趁着鸿门宴,把刘邦干掉。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项羽没有干掉刘邦,后来被刘邦打败,自问乌江。所以,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那么,在鸿门宴上,项羽请刘邦吃的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烧烤。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烧烤店,其实烧烤可能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人170万年前开始使用火的时候,原始人把猎物烤熟后食用,烧烤便成为了最古老的烹饪方式。到了秦汉时期,烧烤之风更为盛行。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猪肉在镬中煮熟后,用匕将肉取出,放到一块砧板上,这块板叫俎。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着吃。

那么,为什么说鸿门宴吃的是烧烤呢?因为司马迁的记录了这个细节。

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鸿门宴的过程。在鸿门宴上,刘邦赴宴带了张良樊哙夏侯婴3虎将及100骑士,也就是说加上刘邦自己,满打满算,赴宴总人数为104人。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樊哙的举动。

原文: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看好文章中加黑的字体,彘肩两个字。“彘“就是猪的意思,“肩”指的是肩膀。“彘肩”两个字指的就是是猪肘子,就是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边部分。

正常情况下,餐桌上会出现猪肘子吗?其实,只有烧烤才会出现生肉。据此判断,鸿门宴上,项羽设下的宴席是烧烤。

汉朝人是非常喜欢吃烧烤的。

据说,刘邦是很喜欢吃烤肉的。当年,他在沛郡泗水亭长任上押送囚徒去骊山服役,有人送他酒一壶,烤鹿肚、牛肝各一。把好美酒、爱烤肉的刘邦吃的不亦说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后来待到“即帝位,朝晡尚食,常具此二炙。”

据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即位以后,常以烧烤鹿肝牛肚下酒。天子如此,臣民们对烧烤的热情可想而知。

孔子说:食、色,性也。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推判出项羽同样肯定也喜欢吃烤肉。所以,两伙人的聚会,项羽一定会拿出两人都很喜欢的烧烤。在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给樊哙一块没有煮熟或烤熟的猪肘子,显然是有意为难樊哙,有让其知难而退之意。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人如何秀恩爱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七夕节,七夕

    “秀恩爱”这种行为,很多情侣乐在其中,有事没事就朋友圈里来一发,而单身狗们则各个咬牙切齿,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开始秀恩爱啦。这些人其实也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秀恩爱的最高境界,是真恩爱。举案齐眉 东汉的梁鸿给人打工,干的是舂米之类的体力活。每天下班后,妻子孟光早早地就备好了晚

  • 为何清朝皇帝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故宫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故宫,清朝,皇帝

    很多人都去过故宫,也就是曾经的清朝皇家宫殿——紫禁城,大家往往会被它那宏大的规模、庄严的气象所震撼。紫禁城占地面积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据说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是世界上最奢华、最壮观的建筑群之一。一般说来,养心殿是清朝皇帝的主要活动场所,从雍正开始的历任皇帝,都在此居住和处理朝政

  • 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门抄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听到一些“满门抄斩”和“诛九族”这样的话,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并不是。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 曲水流觞的起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便是曲水流觞的玩法。“曲水流觞”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一说西汉据南朝梁吴均《续齐

  • 古代人可以离婚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

    在古代,结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大家都认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婚姻没有自由,如果离婚就完了,而且多半是被休掉的,是很要命的事情,但是古代历史上也有女性地位较高的朝代,离婚则因为各个历史朝代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不过,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使然,古代的离婚也大致遵从一定的规律。在先秦时代,中国还

  • 秦始皇为什么想得到鱼肠剑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

    嬴政作为我国古代封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其吞并六国,一时威震海内。就是这样一个功盖千古的皇帝,也有着许许多多癖好。除了广为人知的追求长生不老外,他对神兵利器的痴迷也始终炽烈。而有一把宝剑,却使秦始皇费尽半生之力,也没能如愿得到。这把神秘的剑,名为鱼肠,在春秋时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据古书记载,该宝剑属于

  • 清朝在故宫如何取暖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故宫

    清朝时,紫禁城如何解决取暖问题?真的像《甄嬛传》里演的那样?用火盆烤着取暖吗?另外在大殿上也是一样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在木质结构的宫殿岂不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大殿也是用火盆,御寒效果有限(起居型建筑内取暖效果好),也确实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清嘉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历12月),皇帝御太和殿武

  • 牡丹花开迟竟被武则天贬到洛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牡丹,武则天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素有国花之称,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又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但是牡丹其实是被武则天贬到洛阳的。天下牡丹尤以洛阳为最,洛阳的水土和气候适合牡丹的生长,洛阳因此获

  • 古代为什么喜欢围观行刑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而经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这种古装剧围观砍头的情景确实存在,并非导演刻意安排。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都喜欢围观砍头?难道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其实围观行刑都是人的好奇心驱使的,越是生活的压抑的人群,越喜欢看砍头之类的刺激东西。在古代信息封闭舆论缺乏,对死囚犯的罪行大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 古滇国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古滇国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彼时滇国的东部为夜郎国,北部有邛都国,西部有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昆明国。一个国度的存在,必然有一种具有地域典型特征的文化相伴而生。对于古滇国的疆域,至今仍无准确证据。专家只能综合文献记载、古墓群分布及出土文物特征推测,古滇国的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