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西厂厂公汪直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揭秘:西厂厂公汪直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96 更新时间:2023/12/10 11:39:24

汪直这个太监,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后世把他列入如刘瑾振,魏忠贤一般著名的祸国殃民的当权太监之列,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汪直在远离权力中心后,又能安然度过一生,即便在皇位更替之后,面临汹汹如潮的朝议清算,仍然能够得到皇权的庇佑,终老于南京。

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明朝的太监形象,用一黑到底来形容,恐怕不过分。

李连杰的武侠电影《龙门飞甲》中,那个阴狠毒辣的西厂厂公“雨化田”,就是影射的汪直。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如影视剧中描写的那般?

汪直这个家伙,是做了不少大事的,明朝成化年间几次著名的对外战争,他都有亲身参与,并且在史料的点滴细节间,也证明了他确实有亲领大军,独当一面的本事。

不过我们今天不谈那些大事,我们先从如下几件小事,来看一下这个汪直的为人品性。

1,待汪霖

汪直出任西厂厂公之后,权势可谓炽手可热,但他从来都不收受贿赂,也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于是日常因公事与之打交道的各级官员,都是变着花样,比着赛的想法在言语,态度上巴结,讨好他。

只是,所有这些巴结讨好,都没有落着什么好处,唯独这个汪霖,身为科道小官,汪直几次出入他的办公地,都只被公事公办式的正常应对。

汪直这家伙就多了个心眼,想试他一试,找来几个人,故意放出话,说厂公对汪霖很不满。

确认汪霖收到放话后,汪直又装模作样的跑到他那里,看他如何应对,结果一如往常,汪霖还是那一付死人脸,公文式的态度。

汪直看到他这样,反而恭敬起来,以礼相还。

2,赞杨继宗

汪直出任西厂厂公期间,密探遍布天下,考察当地官员官风政绩。

恰逢地方官回京交付差事,明宪宗问汪直此次入京交付群官中,在地方上的官声最好的都有谁,汪直回到,只有那个嘉兴知府杨继宗,是最廉洁的。

后来果然这杨继宗得到超迁提拔,期间汪直仰慕他的为人,几次登门求见,都被杨继宗因各种理由推辞了。

之后,杨继宗因母丧,回乡丁忧祭母,汪直打听到这件事,特地安排行程前去吊唁,离杨继宗住处远远的,就停下车马,吩咐随行等候,独自步行去往拜祭。

丧仪礼成,汪直看着杨继宗,说,“久闻杨公大名,今日才得一见,杨公样貌确是不凡”。

杨继宗一旁冷冷的回道,“继宗样貌,皆是父母所成,帅也好,丑也好,残伤肢体,违背伦理的事,我是不敢做的”。

听到这话,汪直只能默然,两人相对无言坐了一会,汪直悄然离开。

杨继宗这话什么意思?

这是当面抽汪直的脸呢,汪直是宦官嘛,他就讥讽说残伤肢体,违背人伦。

就这件事,平心而论,如果我们抛开预设立场,就事论事来看,且不说汪直在杨继宗的升迁上有过大恩,就说人家千里迢迢,过来吊唁,你为了撇清自己与宦官勾结的名声,就这样对待他,于情于理,可能说得过去?

到底谁是为了公心,谁是为了私名,杨继宗,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么?

3,服孙博

汪直就任西厂厂公之后,迅速办了几件有关官员渎职,不法以及贪污受贿的大案,朝野内外舆论哗然,当然都是一边倒的指责啦,哪有做官的愿意有人来监督,查办自己的呢,对吧。

有个叫孙博的,就跳出来上了一本,说,“东西厂任职的查事旗校,都是卑贱差役出身,朝廷大臣则都是国家栋梁,难道大臣的可信度还比不上这些卑贱差役么?现在这些卑贱差役专门搜罗日常小事来中伤大臣的名声,就算都是出于公心,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若是有诬陷的行为,那损害就太大了,所以我认为,还是撤销东西厂为好”。

明宪宗看到这番话,当然不会去理会,简直莫名其妙嘛,说的都是个啥?

汪直听说后,气得不行,把那孙博叫来,两人当面相辩,汪直把西厂经办大案桩桩件件摆出来,问孙博可有不公。

那孙博,避开案件本身不谈,却口若悬河的把他的栋梁卑贱说,翻来覆去的掰扯。

话说,说来说去,这孙博不就是想强调官员大臣们的高人一等么,是不是?

看着孙博在那里意气风发地,越说越来劲,汪直气得一甩手,走了,想想不对,这是自己办公的地方,该让他走,又硬着头皮回头把精神亢奋的孙博请走了。

之后,汪直领命出任军中监军,他特地请旨,把这孙博要来担任军中的核查军功的官职,所有人都以为这汪直怕是要公报私仇,要害这孙博。

一次,两次,汪直每次出任监军,都会带上孙博,看着他每次活蹦乱跳的回来,群臣都不大明白汪直是要做啥。

直到成化十六年,孙博参与了明朝王越,汪直领军的,著名的威宁海子一战,千里奔袭,直破蒙古王庭,这可是少有的大捷,孙博对汪直算是彻底的服气了,不服不行啊,事实摆在这里。

战后,孙博主动上书,盛赞汪直,到这时,群臣才明白这汪直的用心。

以上三件事,都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事件。

历史上,对汪直的评价,铺天盖地的都是跋扈嚣张,目中无人等字眼,就从如上三件小事,大家应当自有判断,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标签: 汪直明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明宪宗专宠23年的万贵妃,到底有多貌美?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见深,明朝,野史秘闻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从小受到宫女万贞儿的照顾,即使年龄相差17岁,两人却深爱着对方。早在朱见深两岁的时候,父亲明英宗在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中就被瓦剌俘虏了。此时明英宗在北京的弟弟朱祁钰趁机暂代了皇位,成为了明代宗,历史上又把他称为“景泰帝”。不久之后,景泰帝找了个理由便废掉小太子朱见深,

  • 据说大明湖的青蛙不会叫是怎么回事?青蛙不叫跟乾隆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一说到大明湖,很多人一定会想起夏雨荷,当年被《还珠格格》吸引的大有人在,而在电视剧里,乾隆正是在大明湖畔遇到了夏雨荷。而关于大明湖,有一些传说,据说大明湖的青蛙都是不会叫的,而且还跟乾隆有关系。这究竟怎么回事,大明湖的青蛙不叫,为什么跟乾隆扯上关系了?青蛙又是为什么不会叫呢?大明湖有“四大怪“,恒雨

  • 清军入关后,陈圆圆最后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圆圆,明朝,野史秘闻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因母亲早亡,被姨夫抚养长大,后因色艺双绝、名动江左而被姨夫卖给了苏州梨园。为了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陈圆圆也曾有过从良嫁人的想法,可惜几段感情皆因各种原因无疾而终。崇祯十五年(1642年),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田家后因贵妃去世而失势,田弘遇为巩固地位和寻找依靠,便将陈圆圆

  • 历史上记载的200多位唐朝公主,为何三分之一都嫁不出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公主,野史秘闻

    01李秀宁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姐,嫁与山西人柴绍为妻,婚后定居于长安。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为了避免女儿女婿沦为人质,就潜密使接夫他们前往太原。奈何时局危急,身为军将的柴绍要领兵救援岳父,携妻多有不便,两人只得分开突围。丈夫离开后,李秀宁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回到陕西老家将田

  • 鸠摩罗什是千古一僧,本该一尘不染为何却纳了十二名妾?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鸠摩罗什,东晋,野史秘闻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要当和尚,出家是要了却七情六欲,不能有任何杂念的。可是却有这么一个和尚,不仅娶了妻,甚至还有十二个妾。他就是我们熟知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一个翻译家,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一名和尚。他的出身也是非常好的,他的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而父亲则是印度的宰相。按理说这样的结合,鸠摩罗什应该是十分幸福

  • 白胜碌碌无能还出卖晁盖,最后竟能成为梁山好汉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胜,宋朝,野史秘闻

    自古以来,背叛都是为人们所不屑的,而背叛过自己的朋友之人,更是为天下所指责。但是奇怪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一个曾经背叛过晁盖之人,虽然被众人瞧不起了,但是后来还是成为了梁山好汉,此人便是白胜,这是为何呢?白胜算得上是梁山中的一个老人了,因为他是和晁盖等人一起上的梁山。白胜原本不过是黄泥冈东十里路安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不仅不怪罪还赏赐安禄山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安禄山,野史秘闻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不仅不怪罪还赏赐安禄山是怎么回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安禄山很能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这个满身肥肉的大胖子,跳舞的时候倒是很轻快,只不过在权势地位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的。而杨贵妃曾经在自己的

  • 晏婴“二桃杀三士”,背后有何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晏婴,春秋,野史秘闻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两句话出自梁父吟,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两句话将“二桃三士”事件判定为被谗言致死。那么被谗言者何许人?答: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是也,进谗言者又是谁?答:齐国相国晏婴是也。晏子利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人,看似荒谬,实际值得深思!晏子为什么想杀他们?准确地说,为一件小事

  • 揭秘: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孝庄皇后用美人计搞定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承畴,明朝,野史秘闻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古代,人们评价一个人,“忠”比“孝”更重要,因此有“一臣不事二主”这样的说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被人们誉为“刚明”,因为终明朝一朝,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644年

  • 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只防北边?其他地方不用防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纵观中国古代,秦朝以来的各个王朝的北方边境地区始终不得安宁,面临的外患威胁也基本来自北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渔猎民族也是前赴后继地不断骚扰中原王朝。西晋、北宋、南宋、南明等政权,更是直接灭亡于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之手。这其实比较正常,中原地区北方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