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袁涣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还为他哭过

袁涣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还为他哭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4 更新时间:2023/12/18 9:49:13

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不少。一类名士,他们早已成名,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学中真出现了大才之士,那么这些品评家也能据此再上一层楼。比如许劭评价曹操庞德公提携卧龙凤雏,都曾传为一时美谈。还有一类名士,他们学问很大,但在其他方面上却不见其成绩。例如孔融喜爱评议时政,但从行事来看,却显得有些清谈了。

最后一类名士,他们效仿古时候的君子之风。其一言一行之间,也无不恪守君子之德。但是在那个乱世,能坚持做到这种程度的,少之又少。在笔者看来,这类人才真正算的上是古之名士。而曹魏集团中的袁涣,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员。

说到袁涣,他虽然也是出自袁氏,父亲也曾位列汉朝三公。但他和袁绍出身的那个袁氏,其实并无多少关联。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可以看到,袁涣还曾经和刘备有过一段渊源。在袁术兵败被杀之后,袁涣也是出于这点考虑,才答应留在吕布(此时和刘备关系亲密)麾下效命。

不过在刘备和吕布闹僵之后,后者为泄私愤,于是便令袁涣写封书信痛骂刘备。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对此,袁涣面无惧色,反而笑着应答,并将吕布斥责了一番,随后“布惭而止”。刘备曾有恩于袁涣,所以后者即便面对生死威胁,他也始终秉承着忠义之举。即便在数年之后,袁涣也始终未能忘记刘备的恩德:“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袁涣这样知恩图报的品行,难道不是古之名士应该有的气度吗?此为其一。

不久之后,吕布败亡于曹操之手。而袁涣此时的举动,也不由得令曹操都为之侧目。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引《袁氏世纪》:“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袁涣身处败军之中,依然保持气节。待到后来曹操封赏众人之时,袁涣也只是取走了百卷书籍。如果不是袁涣对待学问也很认真,那么他又怎么会是一个爱书之人?而且一个对待学问都如此认真严谨之人,那么他在待人处事之上,又怎么不会不遵循君子之道呢?此为其二。

袁涣后来因为自己的君子风度,也自然受到了曹操的重视。在曹操后来实行屯田制之时,袁涣又针对“民不乐,多逃亡”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曹操便是在听从了袁涣的见解之后,才开始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此举也让袁涣受到不少百姓的爱戴:“以病去官,百姓思之。”此为其三。

袁涣后来在地方上任职之时,采用古之君子的礼仪教化地方上的百姓,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仅如此,袁涣还起到过带头作用。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且看这段原文,袁涣为了帮助到有苦难的民众,他甚至不惜散尽家中的财物,这一点也是很多君子都没能做到的。此为其四。

笔者在为大家介绍袁涣之时,也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所感动。纵观袁涣一生行事,他素来秉承忠义,又好君子之风,懂得为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在其言谈举止之间,袁涣也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这难道还不是古之名士应该有的风范吗?而陈寿在为袁涣做传之时,便曾用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其品性如何:“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袁涣的君子之风,也同样感动过曹操:“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在当时那种乱世之下,能和袁涣有着相同君子之风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了吧!

标签: 袁涣三国曹操刘备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宦官刘瑾简介: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八虎”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嘉靖为何被证明我爹是我爹,还成功将其封为了兴献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嘉靖,兴献帝,文史百科

    除了现代的基因技术,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爸是你的亲爸爸呢,这个命题现在看来很荒唐,但在明朝时期确实是一件很让皇帝头疼的事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靖皇帝原本是明朝王爷兴献王的儿子,因为堂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没有儿子,就把他提拔起来当皇帝,这原本是件好事。可嘉靖没有想到,一到北京

  • 司马懿在魏灭燕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战后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魏灭燕之战,战史风云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魏明帝震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明帝派荆州刺史毌丘俭出任幽州刺史,时辽水大涨,毌丘俭不利而还。毌丘俭讨伐受阻,使公孙渊更加得意

  • 犬戎之乱后到底去了哪里 他们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犬戎,历史解密

    在西周后期发生了著名的犬戎之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当犬戎来袭,周幽王被杀身亡,西周王朝就此结束,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邑。就在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原在天水一带的一个小诸侯国秦国的国君秦襄公一路护送周平王抵达东方。周平王非常感激,就给秦襄公开出了一个空头支票。当时,关中地区已经全部被犬戎所占据,周平王

  • 李靖不是皇帝,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剧中既顽皮又本领强大的哪吒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本事不在孙悟空之下。随着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大热,哪吒这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人不解的是大家都叫他“哪吒三太子”,对于太子这个称谓,我们联想到的肯定是皇帝的继承人,在古代能继承皇位的皇子才能被成

  • 窦太后偏爱儿子刘武,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窦太后.汉朝,风云人物

    窦太后之所以偏爱刘武,其实是不能经常与其见面的缘故。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窦太后共生了三个孩子,女儿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刘嫖是姐姐。刘嫖生于公元前189年,大刘启一岁,刘武生年不详,推测比刘启小1到3岁。汉文帝一共八个儿子,在他继位前,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死的一个没剩,所以继位第二年(

  • 现代研究指出粉钻包括哪些类型?粉钻有怎样的评级标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粉钻是指粉色的钻石,成因是钻石呈粉色是因为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显粉色。粉色钻石包括:浅紫色调的粉色——粉色——桔黄色调的粉色。彩色钻石致色的原因尚待研究,有研究认为是由于钻石晶体缺陷造成的与茶色钻石的致色原因一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研究还指出:粉色钻石包括 Ⅰ型和 Ⅱ

  • 白马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初期,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法,解围白马,袭斩了袁绍大将颜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日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

  • 朱元璋早朝听到鸡鸣,写了一首诗被人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布衣天子,一个建立了汉朝一个建立了明朝。但其实严格来讲,朱元璋才是真正的草根农民。刘邦好歹当过泗水亭长,是秦朝的底层公务员,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一类。而朱元璋不一样,他家往上几代数,都是贫农。他小时候就是个放牛娃,后来又在寺庙当了阵子和尚。所以也有人说他才是唯一的布

  • 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历史上真实的皇太极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太极,清朝,野史秘闻

    一直以来,皇太极的形象都很正面,历史评价之高令人不可思议。《清史稿》中,将皇太极对待明朝的“国际交流”,比作“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然帝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呜呼,圣矣哉!《清史稿》中,认为皇太极对待明朝的“交邻之道”非常善良仁义,仁义到“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