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历史上真实的皇太极是怎样的?

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历史上真实的皇太极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4/1/21 13:08:42

一直以来,皇太极的形象都很正面,历史评价之高令人不可思议。《清史稿》中,将皇太极对待明朝的“国际交流”,比作“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然帝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呜呼,圣矣哉!

《清史稿》中,认为皇太极对待明朝的“交邻之道”非常善良仁义,仁义到“汤事葛”、“文王事昆夷”的地步,与圣人无异。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解开了他的真面貌,以至有学者感慨,皇太极真是罕见的无耻暴君!

鲜为人知的是,在1644年之前,清军还有五次入关(一段时期叫后金)。只是,与1644年不同,之前五次属于入关抢钱、抢粮、抢人、杀人放火毁城。

1638年(崇祯十二年),清军入关劫掠。这一次,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突破长城,此后沿着大运河向南打,一直打到了济南。

在济南城下,多尔衮率领的10万大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千余名守军和民众拼死抵抗,坚守了60天。1639年正月初二,济南城破,多尔衮下令,残忍的将济南城屠杀一空。

令人感慨的是,宋学朱亲自登城作战,“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城破之后因伤被俘,被清兵绑在城门楼上纵火活活烧死。济南保卫战中,韩承宣也英勇战死。后来,为了纪念这两位英烈,济南民众在清军破城处建双忠祠以祭奠,后来被废弃,成为了民居,如今被遗忘。

清朝建立之后,由于文字狱和删改历史,导致济南之屠的文字记载非常少,只有正史《明史纪事本末》,野史《明纪本略》,《山东省志》、《济南府志》中少量提及。

但从有限的史料上看,济南城破之后的情景,可谓触目惊心,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被俘之人,其他人几乎都被杀死,包括明朝大小官员。清军撤退时,然后放火焚城,整个济南被焚掠一空。由于这一次毁灭性打击,济南一直到康熙中期,才开始稳定下来。

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中,讲述《清十二帝疑案》时,有这么一段话:

一直打到济南,攻克了济南府的府城,连克一府、三州、五十五县,明朝的德王被清朝俘虏了,明朝山东的布政使、巡抚、知府都被清军杀了,这一次多尔衮俘获了人畜46万。

需要注意,所谓俘获人员46万,主要是青壮男女、以及重要人员,至于老弱、和泄愤屠城所杀的数字,应该数倍于此。而且,战后导致的疫病,以及其他粮荒等饿死问题,也难以计算。比如,1640年3月,史书记载“徐、德数千里,白骨纵横,又旱蝗大饥,民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可见清军一次入关之后,带来的百姓死伤,绝对触目惊心。

当然,济南之屠中,究竟被俘被屠了多少,史料中有“泣思百万惨屠,全家泯灭”的记载,现代有学者认为“10万以上是肯定的”。

总之,济南之屠是人类史上极其丑陋的行为,即便在中国古代社会,在儒家的“仁爱”思想体系之下,这么做应该遭到严厉谴责唾骂。因此,作为清朝皇帝的皇太极,手下做出如此恶行之后,不谈道歉、惩罚多尔衮之类,至少应该沉默以对吧,哪怕装一下“内心不安”也好。

然而,被《清史稿》赞以“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的圣人皇太极,在4个月之后,给崇祯的一封书信中,对济南之屠的辩解,却让人深感此人无耻之尤。

死亡百万,非朕杀之,实尔君臣自杀之

皇太极的意思是,济南死亡百万,不是清军所杀,而是你们君臣自己杀的。做了恶事,还反倒打一耙,而且视百万人命如空气的态度,让人惊悚。正因如此,有学者研究此事时才感慨,皇太极真是罕见的无耻暴君。

其实,皇太极的态度也并不奇怪,因为从努尔哈赤崛起开始,清军就一直如此。

1644年之前的五次清军入关,所造成的屠城数之不清,有些甚至已经几乎消失在历史中了,比如1642年的“临清大屠杀”,史料记载仅仅临清(大运河枢纽,当时极为发达)一城,清军屠杀人口就至少八十万以上,残暴程度不下于扬州十日,如今无人提及。

因为之前五次入关的“扫荡和清理”,所以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北方几乎没有抵抗力量,清军得以顺利占领北方。

学者在研究清军为何如此残暴掠夺时,指出与清八旗军的制度有关,因为清八旗作战没有军饷,也不备粮草,一切都靠抢。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只是抢还可以理解,而到处屠城包括将老弱杀光,以及焚城这些事,就不仅仅是“穷”或“想致富”的问题了。

尽管金庸、阎崇年等对皇太极评价很高,但也有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皇太极能够取胜的根本,《南明史》作者顾诚这么评价皇太极!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

李定国郑成功等人,才能不是低于皇太极多尔衮,而是实在心没有那么狠,还有人性底线。最典型的是新会之战中,李定国怜悯城中百姓,最终大败而归。如果李定国有皇太极这么狠心、这么无耻,中国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了。

标签: 皇太极清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水浒好汉们几乎人人有绰号。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为众多有特色的英雄以及有趣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当然,梁山中有很多能力突出的人,比如神机妙算的吴用以及打虎武松等好汉,但是相对应的,在梁山之中,其实还是有一

  • 诸葛亮为何选亲信马谡镇守街亭?以便自己继续掌握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仅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共主持五次北伐。从表面上看,第三次北伐是最成功的。毕竟蜀军已经攻占了阴平郡和武都郡。然而,最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却是第一次北伐的失利。如果街亭不丢失,诸葛亮就能指挥蜀军,歼灭困守天水的郭淮部以及马遵部。到时几路蜀军顺利会师,诸葛亮便能很轻松的拿下陇右

  • 越南战争 廖锡龙将军如何一战成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战争背景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

  • 五大臣出洋的意义是什么样的 对于事件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五大臣出洋,历史解密

    国内各派反应清政府内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对于考察团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 乙巳年十月二十七日(1905年11月23日),考政大臣请训陛辞:据端方致张之洞函透露,慈禧当日“殷殷以考察各国宪政为属,冀归来后施行。是此事尚有成立之望”。端方、戴鸿慈离京当天,慈禧即向奕励询问立宪宗旨,奕励称中

  • 万贞儿35岁时嫁18岁皇帝,被皇帝宠爱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万贞儿,明朝,野史秘闻

    明朝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帝与旁人不同,他爱上了自己的奶妈,他成年的时候奶妈已经是半老徐娘,她却被皇帝宠爱一生。这位明代皇帝就是朱见深,他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从小由一名叫做万贞儿的宫女侍奉他的生活,当时的朱见深才2岁,而她19岁。她从四岁起就被送到宫里使唤,由于乖巧懂事特别受皇后的喜欢,后来才有这个机会照

  • 南唐最终的灭亡跟后主李煜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煜,五代十国,风云人物

    《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南唐后主李煜,大部分人都会想起他那一首首风花雪月的诗词佳句。他的诗词,词藻干净、朗朗上口,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王国维对他

  • 在诸多战争的形式中,攻城战为什么是最为惨烈的一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一定要攻城而不是绕城而走是因为攻城是必然性的,要是可以绕道的话,古人早就绕了,城池也就失去了作用,古人也就不会建立那么多的城池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其中常见的就是朝代更迭,一个王朝要替代另一个王朝的存在肯定少不了战争的,成者王侯败者寇,双方殊死

  • 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政权的一场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

    楚汉争霸又叫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反秦大旗丝毫没有倒下,该事件传到全国,各地纷纷相应,其中不少人是打着自己旗号自立为王的,这次起义席卷大半个秦朝土地。巨鹿之战项羽破

  • 揭秘:如果古代人近视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近视的比例,那是远远低于现代人,毕竟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处于农耕社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日出去耕田,日落回家休息,也没啥能刺激眼睛的东西,所以基本上不怎么得近视,但有一类人不一样了,那就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所以这类人是最容易近视的,正常来说,只是读书不会造成眼睛近

  • 皇帝的饭不好吃!皇帝请客西汉大臣要跪趴着吃才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古代皇帝请客趣闻: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史记》记载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大臣名叫石奋,他的姐姐是刘邦的小老婆。石奋退休后,“上时赐食于家,必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