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敬剧照
在自愿趟浑水之前,这个人没有任何功名在身,只是浙江嘉兴城里一个卖药的。
如今年纪大了,也不干什么正经营生,整天在街面上忽悠人,混碗饭吃。
估计是人道主义精神爆棚,这么个街溜子竟然自告奋勇前往朝鲜。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沈惟敬的外表很有欺骗性,人快70岁,一副仙风道骨的做派。
沈惟敬进入朝鲜后,单骑直入日军大营,点名要找日本第一军统帅小西行长。
听到明廷来人了,小西行长拿不准这其中的虚实,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让人大张旗鼓的整队,想诈诈明廷来人。
看到日军大营忽然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沈惟敬心下雪亮,日本人并不知道他有几斤几两,这就好办了。
沈惟敬拉起明朝这张虎皮,反将小西行长一军:“我们大明这次派了很多军队,人数是你们好几倍,你们要是敢滋事,不要怪我们不客气!”
别说,小西行长心里真有点儿露怯了,就随便编了个瞎话,想划价:“幸亏两军没造成什么摩擦,我们马上就撤兵啦!敬告大明尊使,我们希望和朝鲜以大同江为界,西边归还朝鲜,至于东边日本就正式接管了。”
听完小西行长的需求,沈惟敬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先来个缓兵之计:你提的要求,已经超出我的权限范围,我必须请示我们大明大皇帝陛下。你放心,以我对皇帝的了解,他一定会答应这个事。但为了表示日方的诚意,日朝双方休战先五十天,一切等我从北京回来再说。
沈惟敬说的都符合规矩,小西行长也没多想,那就等信儿吧!
他万万想不到,沈惟敬根本没法儿代表大明,也见不到皇帝,他说的话也都是不作数的。
惟敬至平壤,行长绐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不久当还。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属朝鲜耳。”惟敬以闻。廷议倭诈未可信,乃趣应昌等进兵。而星颇惑于惟敬,乃题署游击,赴军前,且请金行间。
从日军军营出来,沈惟敬先去朝鲜国王李昖那儿混吃混喝了几天。
跟朝鲜君臣保证,大明马上派人过来,你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当时,李如松刚刚平定宁夏之乱,就立刻被派到朝鲜灭火。
这次他学聪明了,表示:全面撤兵的事情太大,自己不好决定,你去日本找丰臣秀吉谈吧。
而且为表示诚意,日军先行撤出汉城,并留下四万石大米送给明军。
东师议款。初,我师捷平壤,锋甚锐。转战开城,势如破竹。及碧蹄之败,久顿师绝域,气益索。经略宋应昌急图成功,于是惟敬之款始用。而倭刍粮并烬,行长亦惩平壤之败,有归志。因而封贡之议起。经略既得请于朝,赦不穷追。且得倭报惟敬书,乃益令游击周弘谟同惟敬往谕倭,献王京,返王子,如约纵归。倭果于四月十八日弃王京遁。如松及应昌整众入城。所余米四万余,刍豆称是。
因为丰臣秀吉直接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明朝使臣提出了七个条件:
谈成这个结果回去,朝廷上下不得把自己给活劈了才怪呢。
所以,沈惟敬一边稳住使团的人,一边找机会溜回朝鲜去找小西行长。
他清楚,丰臣秀吉提出的这七点要求,明朝一定不会同意。
仗打成这个样子,他也不敢把朝鲜的真实情况报告给丰臣秀吉。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丰臣秀吉的淀殿(织田信长的侄女)生下了丰臣家的继承人丰臣秀赖,丰臣秀吉大喜过望之下,决定从朝鲜撤一部分兵力回来,用来给儿子祈福。
丰臣秀吉要是知道了,有充足的理由送小西行长去见天照大神。
而沈惟敬也抓住这个机会,对上面汇报说日本人已经认输,正在撤军,不久将派人前往北京送上投降书。
消息传到北京,朱翊钧以为朝鲜大局已定,发出指示:只要日军撤出朝鲜,丰臣秀吉向明朝上书谢罪,大明就给丰臣秀吉个面子,封其为日本国王。
沈惟敬找到小西行长,小西行长就找人伪造了一份谢罪表。
那是因为,日本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天皇只是个吉祥物,关白(丰臣秀吉)也不能直接管理所有的土地。
他们对关白宣誓效忠,一有战事,就率领军队出战,而且不仅要出人,连武器和粮食都是自筹的。
本来小西行长等人来朝鲜是抱着发财的心态,但是跟明军打了几仗之后,见占不到便宜,就想直接撤了。
但是这个心思却不能和丰臣秀吉说,本来打朝鲜就是丰臣秀吉的一石二鸟之计,赢了,他将在日本流芳百世;输了,他派到朝鲜的基本都是反对派,死了正好减少自己在国内的压力。
造完谢罪表,小西行长向丰臣秀吉打报告:明朝已经同意了你的要求,快派使者来做最后的谈判吧。
好巧,丰臣秀吉派出的这位使者,刚好是小西行长的老熟人小西飞。
在小西行长的授意下,小西飞在北京递交了伪造的谢罪书,只字不提丰臣秀吉的七条协议。
至此,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的通力合作下,明日双方都对“结果”感到很满意。
大明上下以为日本已经服软;丰臣秀吉也以为大明已经投降。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十二月,大明派临淮侯李宗城为正使偕同沈惟敬正式携带国书,渡海册封丰臣秀吉。
临行前,沈惟敬特意跑了一趟釜山找小西行长商量后面怎么办,他觉得这件事终究要露馅。
小西行长拍着胸脯告诉沈惟敬,他已经买通了读国书的人,会把那些扎眼的话跳过不读。
丰臣秀吉也得到消息——大明来人手持答应他统治朝鲜的国书,马上就到大阪。
为了让全日本都知道他有多牛,把所有能请来的权势人物全部请到了大阪,一同见证即将到来的“光辉时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这份诏书从头到尾洋溢着大明特有的臭屁味儿,根本就没有一块地方能省略不读,小西行长事先的谋算落空了。
丰臣秀吉直接把诏书摔在地上,跳脚骂:“老子想当‘日本王’不会自己当吗?还轮得上你来册封?”
最终朝鲜得知了有关“秀吉七条”的内容,立即对大明朝廷提出交涉。
石星的本意只是想让沈惟敬去朝鲜探点情报回来,哪知道他捅了天大的篓子。
沈惟敬也就此结束了自己光辉的忽悠人生,被推出去,一刀砍了。
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的努力下,中日两国双双被激怒,同时出兵朝鲜。
虽然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而结束,但三国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