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会死心塌地跟随刘备 诸葛亮看中刘备 什么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会死心塌地跟随刘备 诸葛亮看中刘备 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55 更新时间:2024/4/2 21:08:18

还不了解:诸葛亮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刘备?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了解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那翻“嗣子不才君可取”的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这样的托孤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史上仅此一例。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刘备临终时的激将法——将诸葛亮一军,让他死心塌地辅佐刘禅,不敢造次。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毛宗岗曾在此评点说: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话乎?曰:以为真则真,以为假则假也。言下之意他是不信的。明代的李贽就更直接了,干脆大呼:玄德真奸雄也!

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却表示:先主之宏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一起看看两人的感情就了解是真是假的。

东汉之末,纲纪崩摧,黄巾蜂起,州郡割据,自桓、灵、献三帝七十余年间,中原大地成了盗贼横行,权霸凌烈,有奶便是娘,有枪便为王的暴力搏杀之场。曹操占了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奸诈酷烈,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尽失人臣之义,终不入百姓法眼。孙权承嗣父兄,霸业江东,虽有地利之极便,然而,偏隅一方,自封自闭,终一时难为泱泱华夏之正统。三雄之中唯刘备志在除汉贼,扶汉室,匡正王道于九州,符合天下百姓求安定、盼统一的大方向。刘备得的是民心,虽囿于历史大势而终其一生未能实现他的宏图大业,但他的信念至死未移,他的言行至死未变,他的事业也因为后继得人而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他用自己对大汉王朝竭诚无二的忠义,以虽为一蜀而独耀西天的汉王国,为刘汉帝国四百余年的长编续结了一个小而灿然的光环。

白帝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说出“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除了尽现他们君臣之间志同道合、情比股肱的肝胆本怀之外,最能体现刘备对志向、对事业、对国家百姓至死不逾的忠义之心。对此,后世评家说辞多异。不少人评刘备是伪言,就是今天所说的作秀。其实,说轻一点这是曲解了刘备,说重一点是以小人之心度英雄肺腑。评说历史人物,定要设身处地,深研当年,再现客观才能说话。绝不能扑风捉影,妄加揣测,离题万里。

想当年,军阀混战,群雄逐鹿,志在天下身体力行者,何人不知创业之艰危?何人不明继者之重要?对刘备来说,偏隅西蜀一角,三分天下而其势最弱,前狼后虎,鹰视耽耽,秋风四面,稍懈即灭,面对残半金瓯,匡扶汉室以正天下从何说起?凋山敝水有何可资传嗣?诚然,父继子业是帝王正统,但刘备直至将死之际,仍是一个置身于零乱的旧正统之中,奋力拼凑新正统而未获成功之人。他还未能实现宏图大略,偏狭蜀地离他心中的帝系天统还远得远呢,作为一个出生入死为统一的实干家,刘备还有什么事情不明白不清楚吗?

正统的建立需要英才而摒弃庸人,而他的儿子又的确不堪重望,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及众人共同的大志向,为了大汉天下从此河晏海靖,他为什么不会思考更符合的人选继承自己,又有什么必要当着自己的生死战友诸葛亮去扭捏作伪呢?难道此一种现象真如有人所言“三国人情,以谲诈相尚”的吗?真是能导致“备之命亮,乱孰甚焉”的吗?置刘备当年处境于不顾,非要旁逸斜出、搜罗扒剔一些莫须有的所谓资讯,来让千年前的英雄灰头土脸,叫现时代的英雄哑口无声,脸皮也真是厚得可以。

无独有偶的是,《吴志·张昭传》引《吴历》记孙策临终时对张昭也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的话,有人以此来证三国时人情,或以为是人主临终的一种惯语,我真奇怪这类人的思维逻辑,史实面前却常常自以为是,你为什么不先问一声,它为什么是三国时期人主的一种人情惯语呢?又为什么不以此来证明是三国时期英雄们的共有的真情呢?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说得好:“……三国纷争之时,统治者心中之主要目标,在于巩固地盘,进而争夺天下。

刘备以此勉励诸葛亮,孙策托孤于张昭亦然。”卢弼《三国志集解》中也说:“昭烈睹嗣子之不肖,虑成业之倾败,发愤授贤,亦情之所出,何疑为伪乎?”陈寿《三国志·先主传第二》最后评刘备道:“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胜轨也。”这才是至情至性至实之评。英雄之情的惯语也一如常人常情的惯语,是其时其地其人情感的率真流露,道不同不相为谋,后世评家又何必非要强拉硬扯唯以“恶俗”二字马首是瞻!

三国鼎立,西蜀立足最晚,地最狭,人最少,力最弱。刘备称帝之初,百废待举,他却为报关羽之仇,倾全国之兵攻吴,遂至大败,郁忿而逝。诸葛亮事后叹息说,如果法孝直在,必能劝阻。后世评家以此作为诸葛亮不受刘备信任的例子,岂不知这正是一个诸葛亮与刘备亲密无间的铁证啊。基于是志同道合的知己,诸葛亮绝不会出面阻挡刘备为关羽报仇,天大的悲痛还在其次,根本原因在基于事业之上的手足之情。人既已没,大业又何从谈起,刘备视兄弟情谊至大如天,正是他忠义社稷的最公正的注脚。

对此,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他的遗憾,意思是由“圈”外的后来者提出反对意见,更符合大道大义的实际,能让刘备更清醒地认识报仇举动的不合时宜。诸葛亮之言恰恰反映出刘备对亲友的那种拙直之义。于国家,曹魏已篡政,刘备也已承续汉统,为践诺“不愿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兄弟情谊,当然成为刘备不计生死,必倾全力赴汤蹈火一战的必然。痛失关张手足,义赴黄泉共处,正是刘备当行必行之大义。诸葛亮明知劝阻不了,也没有去劝阻,因为,诸葛亮又何尝不是满腔忠义之情呢。明知伐吴为错,倾出更谬,却一个必行不罢,一个不劝而忍,社稷忠义,情死如一,这就是刘备、诸葛亮一群乱世精英所共有的独特情操啊。

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上表北伐,表中有言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事业之大在刘备、诸葛亮他们心中的重量。青春已去,大志不逮,回首当年,痛彻骨髓,三分之窟、残山断水何尝在他们的眼中!嫉忌怨怼、结党营私、猜嫌谄构、贪贿敲剥等等污浊又何尝在他们心中!清初才子金圣叹临死寄语家人说:“杀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金氏因双异并至而惊诧,实乃是为倾灭在即,壮志灰飞而悲叹。可见世之英雄的豪情壮志,是死灭无尽殛粉尤存的。以此观之,刘备之伪又从何而起,又从何而来!

刘备之德,惠民之仁。高风亮节,飚炳千古。前事后师,黄钟大吕。试观今日之宇内,和谐风当偃小人草,务必以前贤为鉴,老调长谈,才能够避免“后人复哀后人”的重演。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毒死外甥女魏国夫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魏国夫人

    历史上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毒死外甥女魏国夫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觉得,以武则天的秉性,绝对毒死了自己的外甥女魏国夫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国夫人本拥有锦绣前程,如果能像上官婉儿一样,与武则天冰释前嫌。她嫁个王公贵族是顺理成章的事,却偏偏不充分估量自己二姨的实力,硬是把

  • 宣武灵皇后有多残忍?和情夫一起害死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宣武灵,南北朝

    宣武灵皇后有多残忍?宣武灵皇后真的和情夫一起害死儿子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胡氏出身显贵之家,祖父是武始侯胡深,父亲胡国珍官至宰相,姑妈则是当时极有名气的尼姑,经常出入皇宫讲法。胡氏年轻时,受当时社会溺佛思潮的影响,曾剃发为尼数年。胡氏的姑妈虽然是出家人,但名

  • 曹操手下的十大名将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手下的十大名将有哪些?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中有非常多有名的将领,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魏国一些知名的将领,魏国的武将排行。很多人都将曹操的强大归咎于其卓绝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腕,殊不知让曹操真正强大的,是曹操不惜一切笼络人才和爱惜人才的人格魅力,曹操爱才之心,远胜刘备和

  • 历史上的项羽是什么样的 项羽形象是怎么改变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项羽,巨鹿之战

    对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项羽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是楚汉之争中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勇猛善战,显贵一时,在灭秦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项羽一生充满了传奇性色彩,从巨鹿之战中勇冠诸侯到建立西楚,再到分封诸侯,楚汉之争兵

  • 阴丽华作为刘秀的正妻 刘秀称帝后为何没有立她为后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阴丽华

    对刘秀和阴丽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称帝为何不立嫡妻阴丽华为后?东汉皇帝刘秀尚未发迹时曾说:“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从这句话就不难看出,刘秀对执金吾率军出行一表人才心生艳羡,对美貌出众的阴丽华又是多么神往。惋惜的是,刘秀虽然出身皇族,但是因为

  •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的21个女儿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宋朝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的21个女儿怎么样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可能会有人奇怪,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为何耻的是宋徽宗。因为宋钦宗委实是个被推出来背锅的,他是徽宗的长子,登基完全是因为他爹不想当亡国之君。靖康元年(1

  • 宋真宗赏赐大臣一壶御酒,为何里面却是珍珠?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

    宋真宗赏赐大臣一壶御酒,为何里面却是珍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次宴席,赵恒(宋真宗)赏赐宰相王旦一壶酒,并一再叮嘱:“此酒美味,切记等回家后再打开”。王旦至家,打开酒壶吓了一跳——酒壶里面满是晶莹剔透的珍珠。皇帝这是何意?慌乱中王旦一阵思考后恍然大悟,心里五味杂陈!同

  • 历史上最惨的“状元”,最后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明朝

    历史上最惨的“状元”,最后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朝时期,朝廷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于是就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此后这种制度就一直在延续着,而科举制也为很多的寒门学子创造了很好的机会,能够光宗耀祖,很多的寒门学子也为苦学十几年就是为了能够中榜,而在历史上却有一位状

  • 明朝开国功臣获免死金牌,最终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明朝

    明朝开国功臣获免死金牌,最终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大家应该都挺了解的,他是明朝的创始人,他手下的将士有很多,为他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朱元璋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在登基以后,他对功臣们进行了嘉赏,分封诸侯的有不少。其中被封为永嘉侯的是朱亮祖,而他也

  • 历史上李渊选择退位真的是被逼无奈吗?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唐朝

    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的记载,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兵变。公元626年7月2日,为了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