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会交出大权 尉迟恭都做了什么事情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会交出大权 尉迟恭都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08 更新时间:2024/1/6 15:27:1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李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反抗便交了权,看看尉迟恭都干了些啥?

提起大唐盛世,我们眼前闪过的都是恢弘的建筑,盛极一时的长安城,满街的文人雅士和庞大有序的军队。

盛唐一直以来都代表着中国最高发展水平,以至于影响辐射了周边国家,让日本,韩国以及越南等国无不依靠着盛唐来发展自己的文化。

可就是这么宏伟巨大的王朝,在建立伊始,却面临过一次灭顶之灾,一场政变几乎改变了大唐的历史,也决定了中国未来的走向。

这场政变就是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开国皇帝与自己孩子之间的纠葛,却险些葬送大唐未来的希望。

话说,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没有做任何的反抗就交权了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尉迟恭所干的事情了。

李世民无奈开玄武门之变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显得是如此的名不副实,不同于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种直接亲自下场打天下的创业者,李渊的一切的立国功绩就像是别人为其奉上的。

在大唐王朝创立之时,作为李渊的次子、也是李渊的头号大将李世民,他的光芒就已经盖过了皇帝。四处征战的是李世民,拼杀建立功绩的是李世民,平定内乱的也是李世民。

在长安城的文武官员看来,整个大唐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的,长安城内议论纷纷,李渊却没有正确对待李世民这位猛将,而是害怕其功高盖主。

当时,将其封为秦王,送到了洛阳,可谓眼不见心不烦。虽然李世民并没有责怪父亲对自己的不公,也乐于当一个秦王安度晚年,却没想到太子李建成会嫉妒自己的功绩,想要杀之而后快。

武德九年,李建成想要将李世民骗到了长安城之中,并且设计要将李世民的兵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进而将自己的弟弟永远除掉。

可是,李世民在长安城之中也有朋友,他从别处打听到李建成原来是想要谋害自己。对此,李世民愤怒无比,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这样玄武门悄然拉开了帷幕。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遭到了埋伏。仗着人多势众,李建成控制住了局势,以为自己能够将李世民除掉了。

可是,原本帮助李建成的人突然反水,反而将矛头对准了李建成。原来,李世民早已知道自己的计谋,便来了个将计就计。最终,李世民拿下了李建成、李元吉,并且将二人给杀了。

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当时的李渊甚至没有反抗,就将自己的政权交给了李世民。那么,李渊为何不反抗呢?其实若是李渊反抗,那么他的下场将会很惨。

李渊为何不反抗到底

首先,因为李世民的功绩实在是太耀眼了。在王朝稳定后,认为没有什么能够影响自己统治地位的李渊,开始了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政务,而是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惹得朝中怨声载道。相比起来,李渊的花天酒地,淫乱不堪,不如李世民兢兢业业得民心。

如今李世民提刀入宫,更是给了这些不满李渊的人希望,他们瞬间倒戈到了李世民一方,形成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甚至与皇权不相上下,与李渊抗衡绰绰有余。

更何况,平日里李建成的行事作风也不得人心,这位太子四处打压不遵从自己的势力,靠着暴力维护着自己的太子之位。

日子一长,这些被压迫的人们也寻求反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给了这些人一个很好的宣泄口,李世民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李渊的支持者迅速下降,虽然他是皇帝,虽然他可以调兵遣将,但是真正能为他而战的人却不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李渊反抗,即使长安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最后的获胜者也会是李世民,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况且,若是长安城再多一场战斗,那么刚刚建立的大唐王朝就会立刻陷入一场内战之中,这对于李唐天下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也是李渊不反抗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李渊被迫退位的原因还有一个,这个原因就在尉迟恭的身上,也是李世民最后的底牌。

李世民的最后一道保险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一个政治手段很强硬的人,他不会毫无准备地就把太子杀了,这位混迹于沙场政坛多年的老油条,自然是有自己的退路的,而这条退路就是尉迟恭。

李渊作为皇帝,在长安城之中有着自己的皇室卫队,这支队伍本来应该完全忠诚于李渊才是。可是,队伍的领头人尉迟恭是李世民的铁哥们。

在玄武门之变一开始,李渊就与尉迟恭接触,让这位卫队头子监视着李渊的动作。如果说李渊与李世民发生内战,李渊还能落得个保命的好下场,那尉迟恭这一步棋要是走错了,李渊可能就会掉脑袋。

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亲手杀死了晋王李元吉,若是李渊依旧在位,那么日后清算时,李渊肯定不会放过他。所以,在尉迟恭看来,李渊必须要退位。

后来,玄武门的战争结束后,尉迟恭立刻进入了“内宫”,直接就控制了李渊所在的地方,并且警告李渊说: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简而言之,这不仅仅是通报李世民的行动,更是一种警告。

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大局已定,整个皇宫都被我们控制了,如果你不听话,就别怪我们无情了。以尉迟恭的性格,再加上他已经无路可走,如果李渊不从,他绝对会痛下杀手。

看到这样的局面,李渊感到自己大势已去,无奈之下,他选择放弃皇位,将大唐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自己去当一个欢乐皇帝。

当然,如果杀掉李渊,事后尉迟恭或许会被李世民治罪,但那也只是另外的故事,可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的“威胁”至关重要。

事实也证明,玄武门之变是一个正确的历史走向。李世民在上位后一改李渊的行事作风,将政治严肃化,并且不接受朝奉,这种行政方式也让大唐迎来了新的繁荣。

玄武门之变是改变唐帝国走向的一场政变,如果玄武门之变没有成功,李世民没有当政,那么便没有享誉四方的“盛唐”与“天可汗”了。

标签: 玄武门之变李渊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参加赤壁之战时,身边都有哪些谋士?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汉朝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普遍认为,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也有八大谋士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司马懿、董昭、刘晔。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为何赤壁之战依然大败呢?他的谋士都去哪了?荀彧《

  • 杨玉环被唐玄宗两次赶回娘家 最后为什么还能相安无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玉环,唐朝,李隆基

    杨玉环两次被唐玄宗赶回娘家,为什么却安然无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746年,杨贵妃成为公公唐玄宗的妃子还不到一年,唐玄宗就突然生气,下令把千娇百媚、千方百计纳进宫的杨贵妃赶出宫,赶回了杨家。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两次,把杨家吓得战战兢兢,伸着脖

  •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荀崧,东晋

    荀崧(262年—328年),字景猷,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著名学者,曹魏太尉荀彧玄孙、羽林右监荀頵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初为濮阳王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永嘉之乱后,监江北诸军事,遣兵进入洛阳修复帝陵,进爵舞阳县公

  •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祭奠,陈汶辉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

  •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宋朝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四岁时父亲病逝后,欧阳修与母亲寄居在随州叔叔家。叔叔家经济窘迫,童年的成长环境十分艰苦。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没有什么藏书,就到别人家借书来抄,常常书还没抄完,已经基本能背诵了

  •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思任发

    沐斌的原名叫作沐俨,自父亲沐晟正统四年去世之后,他本人便于第二年,成功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那么上位之后的他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洪武十年,他的三叔沐昂也去世了,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就被朝廷赐予了一个新名字为沐斌。到了八月份,正式佩戴征南将军的印前往云

  •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吕雉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

  •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荣,三杨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一向以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而著称,那么他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朱棣继位为永乐皇帝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有报告称宁夏那边突然被围了,情况似乎十分危急。当时在内阁当值的是杨荣,所以朱棣便赶紧将其招来,把奏章拿给他看。

  • 赵云跟随公孙瓒时并不被重用,是为何?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云,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孙瓒和袁绍交战,被袁绍大将文丑打败,文丑追杀公孙瓒,眼看公孙瓒性命不保,关键时刻,赵云赶到,大战文丑,救了公孙瓒。赵云能战平文丑,足以显示能力非凡,是个人才,但是,为何公孙瓒不高看赵云?不重用赵云呢?文丑是河北名将,和颜良齐名,勇冠

  • 朱元璋的命运为何被一个“帛”字揭露?其中有何寓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却对一类人从头至尾都是非常的尊敬。这一类人在古代叫做相士,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算命先生。那为什么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会对一个民间的算命先生存有这么高的敬意呢,这一切都要从他进入军营开始说起。其实哪一个小孩子不是天真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也不例外,只不过天灾加上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