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何会选择刘备而不是他们

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何会选择刘备而不是他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61 更新时间:2024/2/11 15:28:29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而不是曹操或者孙权?

诸葛亮是一个成年人,不是一个小孩,他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当然这样说有些扯远了,但是归根到底就是:这样的选择完全处于自己的本心,为了自己考虑,无他而已。

至于他为何选了刘备而不是曹操或者孙权,我们外人只能从他言行来判断他抉择的理由。

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诸葛亮没有那么一个客观条件去投曹操。

公元201年,刘备来到荆州,受到刘表的盛情款待,并且让刘备屯兵新野作为荆州北方的屏障以抵御曹操。

但是刘备这人有一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无论到哪里都能够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因此当刘备来到新野之后,很快,当地的才智之士纷纷来投靠。

到公元207年,刘备移屯樊城,于是遇到了已经27岁的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身处隆中,但是这个隆中到底是在邓县还是襄阳附近,目前争论也非常激烈,但是无论如何怎么算就是在襄阳周围,和樊城非常近。

然而无论隆中是在邓县还是襄阳附近,这个地盘都是刘表所控制的,并非曹操控制的范围。

在公元208年前,曹操虽然屡次在南阳和刘表以及张绣或者刘备发生过几次战役,并且获胜了,但是迫于北方战事,一直都没有精力或者足够的实力来控制南阳郡或者南阳郡某些地方,此时的曹操只是维持着刘表不侵扰许都,就不会找刘表的麻烦,因此曹操并没有实质占领南阳郡的某些地方。

从襄阳或者邓县距离许都有近三百公里,距离非常遥远,拖家带口去投奔曹操需要通过重重关卡,这个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家族来说完全是不可实现的事情。

因此,由于地理上的限制,诸葛亮暂时没有那么一个客观条件去主动投奔曹操。

第二,诸葛亮的志向非常明确。

1.诸葛亮的志向远大。

没有出山的诸葛亮的爱好很广泛,很喜欢一首诗,并且经常吟唱,也就是常常提到的《梁父吟》,这首诗很浅显,讲的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两个桃子害死三位壮士的事情。

诸葛亮在为那个荒唐的世道而不平,那么如何结束这样荒唐的事情呢?他提到需要国相齐晏子,只有晏子这样的人,齐国才不会发生两个桃子就弄死三壮士的事情来,诸葛亮时常吟唱,就是反应出他希望做个乱世中的晏子。

除了吟唱《梁父吟》,诸葛亮甚至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国相,辅佐当时并不是非常强大的齐国成为当时的首位霸主,而乐毅则辅佐弱小的燕国差点消灭了当时强大的齐国。

通过吟唱《梁父吟》来表达自己想做晏子这样的人,通过自比管仲和乐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可见而知,诸葛亮的心胸志广,可不是一般的酸腐儒生可比。

要做就做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国相,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从而成就自己的志向,这就是诸葛亮的心志。

2.无论是曹操或者孙权都不可能给于诸葛亮更高的待遇。

截至到公元207年,曹操几乎已经一统了北方,而曹操集团也几乎稳定下来,麾下的大将以及功臣们早已各就各位,各安其职,除非特别的功勋,几乎是按部就班的做各自的事情。

假如诸葛亮突然来投奔曹操,那么他会有什么好的职位让他做呢?会让他去做荀彧的位置?这个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此时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了,不太可能让一个新人去做那么高的位置,顶多会给一个较低的位置慢慢的历练。

比如司马懿就是如此,先做文学掾,然后慢慢升,以这个速度,估计诸葛亮还没有升上去就死了,最终默默无闻。

又比如诸葛亮曾经的四位好友: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石广元。其中除了崔州平没有出仕外,其他三位如孟公威名叫孟建,在投奔曹操之后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等职;而徐元直名字叫徐庶,在投奔曹操之后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石广元名叫石韬,则官至郡守、典农校尉。

能够成为诸葛亮的好友的人,才能必然不会低,即使才能不如诸葛亮,但是也是当时的顶级人才,可是到了曹操那边之后呢?顶多也就是刺史郡守之类的官职,完全没有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才干。

那么要是到孙权那边去了之后呢?会不会获得更好的待遇?这个也很难,一方面是当时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已经在东吴受到了重用,作为他的弟弟诸葛亮也很难超越其哥哥,这个是孙权的用人策略决定的,不让一方独大,维持权力平衡的重要方式,因此孙权难以满足诸葛亮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庞统曾经投奔过孙权,结果没有受到周瑜和孙权的重用,最后只得回到刘备这里才得以重用,可见即使诸葛亮投奔孙权也很难实现他的理想。

因此,无论是投孙权还是曹操,诸葛亮很难得到他想得到的位置。

3.诸葛亮认为南方的机会不少于北方。

当诸葛亮的好友孟建离开荆州去北方投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就表现出他的看法:“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这个就是诸葛亮对于去北方的一种坚决的看法。

孟建是豫州汝南人,由于躲避战乱才到荆州,并且和诸葛亮相识,现在北方平静了,于是想回到故乡去。

诸葛亮才感慨的说道:““中国有的是有作为的士大夫,为什么一定要回到故乡去呢?”此时的诸葛亮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北方已经人才济济了,你们去了也做不出什么成绩。如果留在这个地方,说不定能够做一番事业呢?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三人去了北方之后,从来就没有进入权力核心,而诸葛亮则流传千古,成为一代名相。

因此,诸葛亮认为北方确实很强大,但是机会更少,相反留在南方找一个地方,发展机会更大。

因此他没有随大流去选择曹操,而是最后选择了刘备这个有潜力的诸侯。

可见,选择有时候比盲目的努力更加重要。

第三,结论。

由此可见,诸葛亮没有跑去投孙权或者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地理限制只是一个表面合理的理由,深层的根本原因是无论投孙权还是曹操,诸葛亮认为自己的才能都无法获得更好的发挥,也无法达到曾经梦想那样,实现晏子,管仲或者乐毅那样的机会。

弱小的刘备才是自己最佳的选择,除了自己能够在刘备这里最大限度施展才干外,刘备用人方式以及对待人才的态度也是诸葛亮最后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然诸葛亮也不至于在刘备到南阳郡六年后才决定投靠。

如果诸葛亮此生没有遇到他想要的明主,恐怕这一生,他也不会出仕了,就像崔州平乃至庞德公那样,终老山林也未可知了。

可见,诸葛亮的选择是有意识的,而且目的非常明确,宁缺毋滥吧。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看似低调的三阿哥胤祉,实际是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清朝

    看似低调的三阿哥胤祉,实际是个怎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有句名言曰: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似海、人心隔肚皮,想要看透一个人,就不能只靠表面做参考,否则只会让自己吃亏,教训往肚子里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对方的实际意图,所以导致对方的结局就差很多了。古代有位越

  • 李俊究竟有什么功劳?为何能在梁山上排名第二十六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俊,梁山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俊,外号混江龙,梁山第26条好汉,原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浔阳江上的好汉。上梁山后,李俊凭借一身水

  • 朱瞻基文武全才堪称明君 朱瞻基为何正值壮年就去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瞻基

    还不知道:朱瞻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宣宗朱瞻基文武全才,为何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明君,如果多活二十年,根本就不会有“土木之变”,或许明朝可以再强盛五十年,也说不定!公元1398年3月16日,大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北平

  •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准备大量热水?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清朝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准备大量热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古代的电视剧,女人临产前总是大呼小叫地喊丫鬟烧水,就算是稳婆来了,第一件事也是吩咐下人烧水。看着一盆又一盆的热水端进屋里,又端出一盆又一盆的血水,观众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古代接生条件有限,热水却是必备品,甭管是在富贵人

  • 李宙:吴恭王李巘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宙,唐朝

    李宙(751年-815年),唐朝宗室,出自唐太宗吴王房,系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嗣吴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宙生于天宝十年(751年),同年便以门荫之故入仕,授济王府参军。成年后历任多地参军、主簿、县尉等职。唐德宗登基后,先任好畴县令,后因政绩斐然被调任其为宗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会交出大权 尉迟恭都做了什么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李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反抗便交了权,看看尉迟恭都干了些啥?提起大唐盛世,我们眼前闪过的都是恢弘的建筑,盛极一时的长安城,满街的文人雅士和庞大有序的军队。盛唐一直以来都代表着中国最高发展水平,以至于影响

  • 历史上曹操参加赤壁之战时,身边都有哪些谋士?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汉朝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普遍认为,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也有八大谋士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司马懿、董昭、刘晔。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为何赤壁之战依然大败呢?他的谋士都去哪了?荀彧《

  • 杨玉环被唐玄宗两次赶回娘家 最后为什么还能相安无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玉环,唐朝,李隆基

    杨玉环两次被唐玄宗赶回娘家,为什么却安然无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746年,杨贵妃成为公公唐玄宗的妃子还不到一年,唐玄宗就突然生气,下令把千娇百媚、千方百计纳进宫的杨贵妃赶出宫,赶回了杨家。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两次,把杨家吓得战战兢兢,伸着脖

  •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荀崧,东晋

    荀崧(262年—328年),字景猷,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著名学者,曹魏太尉荀彧玄孙、羽林右监荀頵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初为濮阳王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永嘉之乱后,监江北诸军事,遣兵进入洛阳修复帝陵,进爵舞阳县公

  •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祭奠,陈汶辉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