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张飞之死的真相是什么?因为白旗白甲难以筹备?

历史上张飞之死的真相是什么?因为白旗白甲难以筹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55 更新时间:2024/1/3 13:02:52

大家好,说起张飞之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程昱郭嘉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陈寿

蜀之诸将,惟飞最雄。——祖龙图

关羽张飞是刘备左膀右臂,这二位辞世,蜀汉集团基本上被废掉了一半武功。正如曹操所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尽管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注定北伐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关羽之死,有人说是关羽擅自发动战争,有人说是刘备诸葛亮坐视不救,有人说是关羽没搞好内部团结,就连关羽牺牲地点和方式,正史中也是记载不一。比关羽牺牲更扑朔迷离的,是张飞之死,所谓范疆张达因为“白旗白甲难以筹备”只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借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朝的印染技术,探寻其中的阴谋:罗贯中的春秋笔法,留下了众多谜团,而这谜团一一破解之后,幕后元凶就原形毕露了。

谜团之一:范疆张达何许人也?

范疆张达何许人也?他们刺杀张飞之后,为何没有得到孙权的封赏?这都是问题。

在三国正史中,范强(为了方便,下文还是称之为疆)张达就露了一面:张飞遇刺之前,他们是“帐下将”,成功刺杀张飞之后,两个人就消失在了东吴,而降将糜芳则一直替孙权带兵征战——那厮被关羽骂了一顿就叛国投敌,在东吴被虞翻骂了两顿,也没见他逃回西川。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在《三国演义》中,范疆张达是“帐下两员末将”。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证明了一点:范疆张达并不是高级军官,手下有没有直属部队都是个问题,即使有,也没有多少。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范疆张达为什么要当这个出头鸟找揍?

张飞部下,总共才有一万人,范疆张达顶天也就是个“百人将”,有几个人有铠甲,两只手就能数过来,至于旗帜,更是可能只有一面,别人可能完不成任务。他们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到老百姓家抢几床被子就解决了。

综合分析,范疆张达也就是张飞帐下的一个无名下将,按照法不责众、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即使白旗白甲难以筹备,板子也打不到范疆张达屁股上,他们跳出来叫苦,很可能是受人指使要拖延张飞出兵时间。

在出兵时间问题上,张飞是不可能妥协的,因为刘备给他下的也是死命令:“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时间紧任务重,张飞只能拿范疆张达这两个不知趣的家伙杀鸡儆猴。张飞怒鞭范疆张达,属于中了激将法,但是范疆张达敢跳出来叫唤,一定是有人幕后主使的,这个主使者是谁,咱们最后再说。

谜团之二:在汉朝是制造白旗白甲难,还是制造黑旗黑甲难?

大家都知道,汉朝崇尚的颜色,一般是黑红黄三色,对应水土火三德,大汉朝堂上一般是文东武西黑红两色,军装也基本是黑红两色,这一点在严谨的历史剧中都有所展现。

不管刘备麾下张飞军中的将士们穿红穿黑还是穿黄,要变成蓝的绿的或许有困难,但要变成白色的,那就是一顿饭的功夫——放进大锅里煮一下就行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问题关键点:后汉三国年间的纺织品和印染技术。

汉朝是没有棉花的,衣料以麻布和丝绸为主,张飞可以穿绸缎,小兵只能穿麻衣,至于被子,张飞可以盖“绵被”,小兵可能就是布被。

请注意,是“绵被”而不是“棉被”,其中用于保暖的,是叠压成片的蚕丝——基本相当于现在的蚕丝被。在春秋时期,达官贵人就可以盖绸缎里子面子的蚕丝被了:“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

话题回到军装和旗子上来:军装是麻布,铠甲多为牛皮,旗帜有麻布和丝绸,在当时的生产工艺下,颜色都是用矿石或者植物煮出来的。

不管是蜡染还是扎染,布料的底色都是白的,时间长了,布料掉色,最后也会泛白甚至全白——这就是露出了麻布的本色。

事实上古代的孝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即五服),这五种孝服,以斩衰为最高规格,是没缝边的原色粗麻布衣服,一直到最寻常的缌麻,古代孝服都是黄不黄白不白的原色麻布衣。

我们翻阅史料得知,古代的染坊,都是“热染”,在1856年铂金发明合称染料之前,都是把石青、石绿、朱砂、雄黄、岱赭、黄土、白土、白垩、黄赭石或者靛蓝、茜草、红花、、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草、紫苏、薯莨、五倍子、苏木等矿物植物染料,跟纺织物一起房子大锅里煮。

咱们看电视剧,刘罗锅自己吃荔浦芋头,给乾隆吃的修仁薯莨,就是染棕褐色常用的染料——荔浦芋头属于天南星目,修仁薯莨属于百合科。

因为古代印染技术和礼仪规定,张飞要求的所谓白旗白甲,就是没染色的麻布,制造起来极其容易,甚至不用去采购什么染料,只需把原有旗甲水煮褪色就行了。

这样看来,范疆张达跳出来唱反调,实际是给张飞添堵,这就难怪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大发雷霆了:你们是不是拿我当大傻子了?

谜团三:司隶校尉相当于特务头子,中军宿卫为何如此驰废?

张飞是汉昭烈帝刘备钦封的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按照《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这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官职:“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

也就是说,张飞除了当位比三公的车骑将军,还兼着类似后来都察院锦衣卫东西厂的差事,等于多半个特务头子。

从张飞这个职务来看,他应该并不是一个粗人,而且应该是具有相当才学的,否则刘备也不可能在委任状中特别强调:“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

张飞干的,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的中军大帐,不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明里暗里,贴身护卫一定不少,范疆张达两个无名下将轻松潜入帐中,不但成功刺杀,还割走了首级,拎着带血的大包成功逃出军营,一路顺风顺水跑到东吴。

要说范疆张达没有幕后主使和接引者,恐怕狄仁杰是要问一问“元芳,这事你怎么看”的。

请读者诸君暂时客串一下李元芳,看看这张飞遇刺案中是否存在阴谋。

谜团四:张飞遇刺前后,他的副将是谁,在干什么?

一个并不存在的由头,导致了张飞遇刺,这一点令人疑窦丛生,以至于我们有理由相信张飞死于一场阴谋,至于主谋是谁,咱们还是先看看他的副将是谁吧。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时有张飞部将吴班,向自荆州来见先主,先主用为牙门将,使佐张飞守阆中。当下吴班先发表章,奏知天子;然后令长子张苞具棺椁盛贮,令弟张绍守阆中,苞自来报先主。”

张飞之死,颇像史太林(他还有另外一个译名)驾崩:都是跟部下一起喝大酒一醉方休,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他已经挂了。

张飞遇刺,吴班象征性的追了一下范疆张达,然后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后事——很奇怪范疆张达进去的时候自称有机密要事禀报,浑身是血拎着首级出来,却没人盘问了。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罗贯中说吴班是从荆州来找刘备,这就是春秋笔法,让人们对吴班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那么这个吴班是不是从荆州来的呢?当然不是,他是国舅吴懿的弟弟!

张飞遇刺时是驻守在阆中的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国舅吴懿是“关中都督”:(吴懿)陈留人也。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为中郎将,将兵拒先主於涪,诣降。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章武元年,为关中都督。

吴懿早就跟随刘璋的父亲刘焉入蜀,已经通过联姻成了蜀中望族,他的弟弟吴班,也水涨船高当了大官:“以豪侠称,官位常与壹(懿)相亚。先主时,为领军。”

结语:张飞死于阴谋,主谋是谁?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伐吴,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进行的,正史中没有记载诸葛亮反对,所以诸葛亮并没有谋杀张飞的动机——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荆州是丢不得的。

赵云是反对伐吴的,刘备没听,但也没处分赵云。

赵云是刘备心腹嫡系,有啥说啥,不管对错刘备都不会翻脸,但是对其他人,刘备可就不客气了:“宓为从事祭酒。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吴,宓陈天时必无其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这个“宓”就是只比父、许由、商山四皓的广汉绵竹人秦宓,他既是刘焉的老相识,也是蜀中名士的领军人物,说话比许靖还好使。

秦宓代表蜀中门阀世家站出来妄言天意,差点被刘备砍了脑袋,要是刘备不驾崩,他花多少钱也保不住命——让刘备愤怒的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劝谏,而是拿老天爷来说事儿,等于唱衰刘备,说他逆天而行。

为了阻止刘备伐吴,蜀中门阀世家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他们的做法似乎也有情可原:刘备帐下的赵云魏延一个护卫成都一个坐镇汉中,带的都是刘备荆州嫡系,跟着去伐吴的,基本都是蜀中儿郎——你们妹夫舅哥窝里斗,凭啥让我们川军当炮灰?

吴班在张飞遇刺之前无防范,张飞遇刺之后放任范疆张达轻松出逃,吴班本人也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后来还升任骠骑将军、绵竹侯,他哥哥吴懿当了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济阳侯。

不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故意弄错了吴班身份,就是陈寿作《三国志》,也没有给吴家兄弟作传,只是在“邓张宗杨传”中杨戏所做《季汉辅臣传》中简要介绍了吴家兄弟,并且说:“失其行事,故不为传。”

当朝两大国舅,一个骠骑将军一个车骑将军,生在同时代的陈寿居然说对他们的事迹不了解,这话谁信?

陈寿不为吴懿吴班立传,是不了解还是不好说?他们是不是刺杀张飞的主谋?这一点,想必读者诸君有应该有一个明断吧?

标签: 张飞三国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决定重用东方朔真的是10万字的简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汉朝

    还不知道此人凭什么让汉武帝下定决心重用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大汉王朝,真的是能人辈出,其中有一人,名叫东方朔,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如何在汉武帝面前推荐自己,最后又得到赏识?从他的入职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用心很有智慧的人。汉武帝

  • 蔡阳敢追杀巅峰时期的关羽 蔡阳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蔡阳,关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蔡阳和关羽,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笔者真的很怀疑,蔡阳是不是跟他的外甥秦琪一样,大脑都缺根弦?因为侄子秦琪的第一次出场,他就说出了一段让关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语!琪曰:“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估计听完了秦琪的话,关羽是不是一脸的懵逼?我杀的都是无名的将领?试问

  • 三国正史中的剑圣枪王箭神分别是哪些人?赵云入选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庞德,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正史中的剑圣枪王箭神分别是哪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演义小说看多了,笔者曾经以为三国用枪最牛的是赵云张飞张绣(暂且把矛槊都归于枪类),神射手是黄忠,而玩儿刀最溜的,无疑是关羽。后来史料看多了才发现:按照正史记载来评选三国枪王剑圣箭神,赵云张绣张飞

  • 朱元璋的幼女宝庆公主,堪称明朝最幸福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总共十六个女儿,宝庆公主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对她格外喜爱。由于年纪尚幼,父皇驾崩前还没有给于公主封号。宝庆公主出生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八岁高龄,老年得女,又是最后一个,所以自然宠爱。宝庆公主虽然出身天之骄女,但从小就没了父母,三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明太宗实录》记载

  • 耶律德光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全靠母亲述律后的鼎力相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德光,辽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耶律德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耶律德光即辽太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亲为述律皇后。太祖与述律后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三子耶律李胡。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称帝,封妻子述律平为皇后,封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可是耶律倍对契丹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

  • 韦皇后和武则天很相似,为何说她最终是注定失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韦皇后,武则天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第二个皇后。 我们都知道韦皇后在历史上可谓是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和武则天很相似,而且以残忍狠毒著称。韦后之乱在历史上非常出名,韦皇后甚至毒死中宗,阴谋夺权。可惜韦后有野心,但是智商却不如武则天,缺少政治权谋,最终注定失败。但是为何历史上会连续出现武则天和韦皇后这两位权欲极强的女

  • 郗徽:南梁开国皇后,也是梁武帝萧衍唯一的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郗徽,南梁

    南北朝是个十分混乱的时期,社会时局动荡不安,与之相伴的则是能人异士的不断涌现。在这些人之中,南朝梁德皇后郗徽的人生十分传奇,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她的故事。郗徽出生于一个显贵家族,其祖先是东晋名士郗鉴、郗愔,其祖父郗绍是南朝宋时期官员,曾担任国子祭酒兼东海王师,其父亲郗烨也是刘宋朝的官员,母亲更是宋文帝刘

  • 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效力三个政权 三人为什么不选择效力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兄弟

    诸葛亮一共有三兄弟,他们分侍魏蜀吴三主,三兄弟之间有矛盾吗?三人为什么不选择共侍一主?这样力量不是更大吗?诸葛亮三兄弟,蜀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以及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三人对三国的贡献不同,而在《世说新语·品藻》中评价这三兄弟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人的关系分别是,诸葛瑾

  • 诸葛亮双腿建在能走路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做轮椅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轮椅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坐轮椅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明明双腿可以走路,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坐轮椅?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在我国古代指挥部队,率军出征的一般多为武将,他们一般都是身披重甲,足下高头大马,鞍韂分明,手持利刃,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统兵之人自然是要勇猛无比,这

  • 王翰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王翰,唐朝

    王翰,字子羽,唐朝时期边塞诗人,是一位富有才气的诗人,《全唐诗》中仅存14首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除靠《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之称出名的张若虚之外,唐朝还有很多诗人凭借一首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印记。比如王翰。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