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到了哪种地步?

揭秘: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到了哪种地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96 更新时间:2024/1/21 5:37:27

三国的诸葛亮有着千古名相的美誉。他是贤臣,是能臣,也是忠臣,更是权臣,他以一已之力在三国中演绎了一段不朽传奇。

史载,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句话看似是对诸葛亮的推心置腹之言,其实内含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刘备很清楚当时的情况,他对于刘禅的能力,以及诸葛亮的实力,是十分清楚的。如果诸葛亮真有簒逆之心,在他死后,孱弱的刘禅是很难阻止的。所以,刘备想敲山震虎来“警示”诸葛亮。

如果当时的诸葛亮有“异常”的的反应,估计当场刘备就会先要他的小命。

而诸葛亮是绝顶聪明之人,立刻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诸葛亮马上向刘备表决心,16个字:“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听了诸葛亮的“决心”,刘备稍稍心安。饶是如此,他还是给刘禅留了一封遗诏,中心思想是9个字: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意思就是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亲一样,什么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刘备早就盘算清楚了,他给了诸葛亮名和权,诸葛亮也当面承诺过了,要效忠致死,从而“断了”诸葛亮篡位的念头。

当然,即便如此,为了保险起见,刘备还安排了吴懿李严赵云等人来保护刘禅和制衡诸葛亮。

刘备死后,他17岁的儿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他改元建兴,大赦天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接着他成立丞相府,掌管全国行政大事,建立决策后重大事项须向后主刘禅报告的制度,建立丞相指导(辅佐)皇帝的制度。

就这样,蜀汉最高权力机关表面在刘禅的宫中,但这权力只是名义上的,实际政务都操于相府中,也就是说丞相府才是蜀汉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刘禅上位第二年(224年),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就这样,蜀汉的军政大权都被诸葛亮所掌控。史载,诸葛亮夙兴夜寐,“约官职,修法制”,励精图治,闭关息民,奖励农耕,恢复经济,建设蜀汉,以培国本。他的治国才能也是在刘禅即位后才得以充分显露出来的。

之后,诸葛亮努力修复了与东吴的盟友关系,正式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经多年休养生息,整饬军武,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又六次北伐曹魏,当真做到了“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掌权时,蜀汉国内很清楚,真正的掌权者并不是皇帝刘禅,而是诸葛亮,敌国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曹丕在命人劝降蜀汉的时候,派的也是王朗陈群、诸葛璋等看上去和诸葛亮有点关系的人。而后来诸葛亮回答的时候,也是以他个人的名义露布作答,而没有以刘禅的名义反驳王朗等人。

对于个中关系,刘禅一次和下属聊天,无意中说了8个字,一语道破个中玄机:政归葛氏,祭则寡人。意思就是说,蜀汉的军政权力都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而刘禅作为皇帝,主要发挥的就是礼仪性的功能,也就是祭则寡人的意思。

在这种背景下,聪明的刘禅索性放权让诸葛亮去处理内外政务,他得已轻松自在的享乐。为此,他还给“相父”诸葛亮戴上了顶高帽子:批准诸葛亮有甲士百人护卫上朝的特殊待遇。当然,甲士百人只是负责保护诸葛亮从丞相府到宫中上朝路上的安全,并不是顺在宫中参与大朝会的时候,诸葛亮也带着甲士百人。诸葛亮的甲士百人当然在入宫的时候就要停下了,只能在宫门之外等着,不能跟随入宫。

诸葛亮的甲士百人主要是礼仪性的,当然也显示出他的地位很高,和普通大臣不同,所以要必须保证他的安全,也就是所谓的一身系国家安危,以向世人表明这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皇帝对这个人的特殊重视。

在蜀汉国内,也有人故意试探诸葛亮。比如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曾劝:丞相应受九锡。要知道受九锡是封王才会有的待遇,也就是自己独立建国,是国中之国,可以设置官属,还可以建立宗庙。李严这显然是把诸葛亮当作曹操对待。

诸葛亮虽然拒绝了,但后面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如果能北伐成功,让天子还于旧都,九锡太少,应受十锡才行。

当然,李严原是刘璋手下,后来在锦竹迎刘备进城,不仅壮大了刘备的军力,事后论功行赏,李严就任裨将军,之后又册封为尚书令,与诸葛亮一样是托孤之臣。李严可称之为益州的“地头蛇”,为了权力的需要而和诸葛亮明争暗斗。

据悉,诸葛亮多次北伐皆粮草不足,而李严就是管理粮草运输的,有一次故意谎报军情,想借诸葛亮出师不利而责怪,后被察觉,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平民,却没有杀他,就是怕新旧势力关系变得更恶劣,朝堂不稳。可见诸葛亮还是以大局为重的。

因此,可以说诸葛亮揽权也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私利。当然,也有后人直言不讳地指出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就是专权,不肯把权力分享给其他人,最终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据《三国演义》记载:司马懿问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你家的丞相过的怎么样?因不是重要的事,使者回答道:“丞相每天起早贪黑,只要超过二十冲仗的惩罚就要亲自过目,且没有食欲,一天都吃不下多少”,司马懿大笑:“诸葛亮身体不好还吃的这么少,还能活多久?”

果不其然,诸葛亮累死于五丈原。当然,诸葛亮揽权与累死,其实都被他所表的16字决心所左右。可见刘备心机之深,权术之高。

标签: 诸葛亮三国刘备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曹操和刘协是什么关系?是君臣,又为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协,汉朝,风云人物

    一直以来,曹操的汉贼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所以大家都认为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也是不择手段地欺负小皇帝刘协。然而,历史上曹操和刘协的关系到底如何呢?在董卓之乱后,小皇帝居无定所,四处奔逃。这时候曹操就出现了。对于曹操来说,没有什么对错,只有利益。所以,对于小皇帝来说,他的想法

  • 陈圆圆是怎么结识吴三桂的?她晚年的结局又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长平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

  • 年羹尧明知自己大祸临头命不久矣,为什么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年羹尧,清朝,历史解密

    很多人通过各种门类的电视剧对清代名将年羹尧的名字非常熟悉,知道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也知道他曾经功高盖主,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些都是符合史实的。不过在许多电视剧中,为了突出清朝皇帝的英明,把年羹尧发迹也归功于雍正皇帝,最后把这位名将描述成为一个忘记知遇之恩的小人,则并不符合事实。年羹尧在康熙时期,就已

  • 揭秘:末代皇后花蕊夫人和小周后谁更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花蕊夫人,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都说红颜祸水,好玩的国学说是红颜薄命。女人,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女人,地位很低,基本上没有自我决定命运的能力,他们只能做花瓶,做藤萝,做攀附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身上的附着物,随着他们主人的命运沉浮。题主所提到的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两个绝色美女的命运何其相似。他们的丈夫都是末代皇帝,花蕊夫人所在的后蜀,被宋太

  • 孙礼:三国时代的职场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礼,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职场的最大变数当属“分”与“合”,职场上的人随着分与合的变化也要考虑自己的去与留。孙权之所以坚决要抗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鲁肃在洗手间给他描绘了将来与老曹合伙后,他孙权的职场惨状。除了分与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场变异形态,那就是“篡”。从汉到魏,从魏到晋,不只是换老板,而且是换了老板层的血统

  •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在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军神”的人只有那么几位,然而韩信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韩信在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也足够让他名垂千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史记》中有着很多关于韩信的描述,他也是在众多历史人物之中被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位,

  •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为殖民地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一八事变,近代,战史风云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

  • 蒙恬是怎么攻打匈奴的 为何匈奴几十年都不敢进汉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蒙恬,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

  • 李元吉死后,他的妻子为何自愿改嫁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元吉,唐朝,野史秘闻

    有人会问,为何说她心甘情愿,其实这件事也是有迹可循的,当时皇后长孙氏去世后,李世民曾想立杨氏为皇后,但最后被敢于直言的魏征一句“陛下切不可以辰嬴自类”给打消了念头。就冲李世民想立她为后,就可以看出,她很受皇帝喜欢,换句话说,她将皇帝服侍得很为舒心,如果不是自愿,如果她惦念前夫与儿子,或者与皇帝冷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