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辽国情史:辽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君臣之恋

辽国情史:辽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君臣之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3/12/24 8:26:07

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她被人称为“细娘”,应该是一个气度非凡的绝色美女。

同时,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史称其“明达治道,习知军政”,被后世誉为辽邦“中兴之后”。但后世对她“杀妻夺夫”的残暴举动,颇多微词,在后世的不少作品中,萧太后往往被刻画成一个母夜叉式的形象,是大宋及杨家将最强劲的敌手。

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三十岁丧夫守寡。公元982年,一向羸弱多病的辽景宗,在焦山行宫(今山西大同)撒手归西,萧绰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萧绰便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萧绰的少年时代主要是在燕京(今北京)度过的,因而,在她情窦初开之际的梦中情郎,大概兼具契丹人的血性与汉人的儒雅。而英武又不失儒雅的汉人韩德让,正具备这个特征。

据曾出使大辽的宋人路振所著《乘轺录》记述,萧绰幼时,曾许配于韩德让,而且,已谈及婚嫁。所以,韩德让应该是萧绰的初恋情郎。后萧思温拥立辽景宗登基,景宗为报恩,选时年十六岁的萧绰入宫为贵妃,三个月后,册封为皇后。从此,萧绰步入辽国的政治舞台,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侣就这样被拆散了。

年轻守寡的萧太后,并未忘掉与韩德让的那段往昔情缘,面对称制之初的内忧外患,她需要寻找自身感情上的安抚与寄托,便在辽景宗的葬礼上,开始向韩德让暗送秋波,表示“愿谐旧好”,相许终身。

之后,两人开始暗中往来。但韩德让已有妻室,萧太后便狠心地横刀夺爱,暗中使人鸠杀(另有说是缢杀)韩德让之妻李氏。从此,与韩德让“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形影不离地过起同居生活,上演了一出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按照契丹的风俗,这也无可非议。

由此,萧太后不仅有了情感上的寄托,也找到了稳固政权的“靠山”。

辽圣宗即位后,萧太后临朝称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则是危机四伏。《辽史》上说萧太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当时,诸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个个虎视眈眈,欲取萧太后孤儿寡母而代之。于是,萧太后笼络在感情上向着自己的韩德让,而韩德让时任南院枢密使,握有军权。萧太后命韩德让“总宿卫事”,担任辽国中央警卫局的“一把手”,全面负责皇室的保安。

与此同时,萧太后又让自己的侄女婿、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节制诸军。根据韩德让“随机应变,夺其兵权”的策略,萧太后命令“诸王归策,不得私相燕会”,将他们软禁,难以相互串通。借助韩德让、耶律斜轸的力量,萧太后很快稳住阵脚,控制了局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集团。

因而,萧太后许身韩德让,既是重续旧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桩政治联姻。

公元988年9月,萧太后大胆决定,把自己与韩德让的恋情公诸天下。她在韩德让的帐中大宴群臣,实际上,是变相宣布他们的关系。

此后,萧绰与韩德让时常是“偶坐”(见《宋会要辑稿》)处理朝政、接见使者。公元999年,韩德让兼南北枢密使、大丞相,总揽辽国军政大权。公元1004年,萧太后赐韩德让姓耶律,特许他设置只有辽朝天子才拥有的百人护卫,辽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

不久,萧太后又下诏韩德让“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赐名耶律隆运。韩德让也不负萧太后厚望,为辽政权的巩固与辽邦的“中兴”立下殊功。萧太后评价他“进贤辅国,真大臣之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子虚乌有的苏小妹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一家人,即苏老泉(苏洵)和他的儿子苏东坡(大苏)、苏辙(小苏)。在民间传说中,苏家还有一位聪明绝世无双、资质过人数倍的人物——苏老泉的女儿、大小苏的妹妹苏小妹。因为她是女的,按当时的制度无法参加科举,因此在政坛上没留下足迹,但在民间的名气很大。根据民间传说,苏小妹与当时的大才子秦少

  • 袁黄逆天改命成功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国学,随着国学复兴,还带动了一大批自称对阴阳五行,奇门遁甲之类学术研究之大成者,成为为人传道受业,消灾解困的大师。不少人找大师算命,求个心安理得。在明万历年间,有一人名叫袁黄。这袁黄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最初学习的是当时最热门的职业,读书科考。有一天母亲对袁黄说:“儿啊,

  • 汉武帝为什么灭了卫青全家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在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中,他曾七战七捷,他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又为大汉开疆扩土。卫青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其去世后,谥号为烈。卫青在汉匈之间战争是做出很大贡献的,在当时的卫青,可谓是在大汉朝中仅居汉武帝一人之下的军政人物。不过卫青虽然位高

  • 平西王吴三桂到了晚年为何要造反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吴三桂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勤王,却只得到了大明已亡的消息。为了寻找新的靠山,吴三桂最终投靠了满清。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吴三桂拥有当时最强的军队——关宁铁骑,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后面的事情证明,吴三桂确实是一条听话的狗。在此后的十几年,吴三桂先是被派去平定了西北的叛乱,又转头南下攻灭了张献

  • 太白金星与太上老君是兄弟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同样都是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两位神仙,而且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是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头,从形象上来说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而且称呼里面都有“太”,这就让人很容易将他们两人弄混。那么究竟,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这两位神仙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分别是两位怎样的神仙呢?太白金星本来是

  • 古代死囚的断头饭为什么会有生肉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纵观历朝历代,古人对于死者基本都非常宽容,大多抱有“死者为大”的观念。比如古代王朝极为重视的爵位和官位,就对死者毫不吝惜——生前经历千难万阻才得到公侯爵位的,死后极有可能被皇帝追封为王;生前只是普通一二品官员的,死后也可能追赠三公之职。对于死者的宽容,其实源于古代先民对于生命的重视,那时医疗水平差,

  • 周瑜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大家的认知里面,周瑜和诸葛亮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两个人。周瑜小气又嫉妒,最后被诸葛亮气死了。其实啊,周瑜的死亡和诸葛亮没有关系,他是因病而亡。而历史上记载的周瑜是一个大方,不拘小节的人;诸葛亮呢,是一个严谨的人。诸葛亮一生中都没有什么亲自带兵的经历,大多数都是留守。他们两人一生的交集很少。赤壁之

  • 日本神武天皇真的是徐福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本将自己国家的君主称为天皇,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而在日本古代的神话中,有第一代天皇,他们称之为神武天皇。而根据一些历史信息,有人猜测,日本就是徐福当年带走的五百童男童女所建立起来的国家,那么徐福会不会就是神武天皇?日本文化中这个第一代神武天皇,到底和徐福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徐福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在

  • 康熙死前为什么点名要隆科多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有部电视剧特别火,叫做《庆余年》,里面出现了大量权谋、宫斗戏,长公主一个眼神,侍女就出去默默杀掉了知情者;皇太后一个眼神,公公就给长公主来了一个耳光;皇帝一个眼神,大臣吓得跪求告老还乡。真是“一入宫门深似海”,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字,下一秒就一命呜呼,掌权者的心比那海底针还难摸清。这不,康熙帝临终前

  • 清朝皇帝为什么一个比一个短命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后的一个朝代了,对于这个朝代我们是又爱又恨。爱主要是因为清朝有着独特的满足文化,先皇们的一些仁厚,接二连三的开启了盛世。而狠主要就是闭关锁国,无知,腐败无能,屡次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负。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清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怂,寿命一个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