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在古代,为什么私藏铠甲会有杀身之祸?

在古代,为什么私藏铠甲会有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04 更新时间:2023/12/12 6:35:15

古代禁甲不禁兵,而现代禁兵不禁甲,这个说法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笑言不假,可是仔细想想,其实这两件事情真的不能混为一谈。在当今,管制刀具是受到管控,但是那个管控力度相比古代对甲胄的管控力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管制刀具这玩意儿,正常来说你放在自己家里是不触犯法律的,只有未经许可带到公共场所才算违法,而且这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相当轻,一般都是没收加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十日以下的拘留,情节较轻的或许批评教育一下也就完事了。如果到了古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对甲胄的严格管控横亘了中国整个封建时期,从秦汉到隋唐再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一条谁碰谁死的高压线。

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的历史,而在战争中,攻与防就是一部相爱相杀的历史。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杀人利器就是刀剑了,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知名的宝剑,如至今都闪烁着寒芒的越王勾践剑,据说这把躺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剑在出土时仍然光亮如新。当然有矛就有盾,在历史上也有着众多出名的甲胄,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时所烧的藤甲兵,也有锁子甲,西汉玄甲等,这种造型精美,防御力也十分出色的甲胄。

但是在古代有个十分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可允许他的子民们携带刀剑等杀伤性武器,而要是他们胆敢私藏铠胄的的话,少则被发配边疆修修长城,打打蛮夷,重则被灭族。私藏铠胄被判重罪比较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西汉时的周亚夫在年老之时,他的儿子出于孝顺,想着老爹当年纵横沙场是多么多么的威风,在死后也应该与他最信赖的甲胄为伴。

于是私自给他老爹打造了五百副甲胄,给他老爹陪葬。但很不幸,这件事暴露了。于是这个很简单的一件事被少数有心人利用了起来,他们给皇帝打小报告说,周亚夫要谋反,家里私自放了几百幅甲胄。于是周亚夫被立即逮捕下狱。在廷尉审判他的时候,他说只不过是儿子想尽孝心,等自己死了之后烧给自己的。然后廷尉说了句,你在地上不造反,那总会在地下造反吧。听到这句话的周亚夫没过多久,就吐血而亡。可见私藏铠甲在古代是多么重大的罪。

刀是生产工具

在古代一般不会禁用刀剑,从清明上河图上就可以看出一些行人都是随时戴着刀剑、弓弩在身上的。其实这也和华夏民族尚武的精神有关,华夏民族从最开始的中原寸土之地一路打杀最后完成了对东亚最适宜耕种的地带的占领,所以华夏民族的血脉中一直就流淌尚武精神,这种精神的外在表现就是男人留着胡须,蓄着长发,手中还要拿着宝剑。

在加上当时的生态环境好,经常有许多体格庞大的猛兽出没,人们出于自我防卫的需要在家里存放几把兵器也是被政府所容忍的事。再加上宝剑这种东西,如果不用还可以当作装饰品放在家中观赏,所以民众留存刀剑等武器也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古时候的很多人都习惯佩剑,不论是文人还是武人,佩剑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作武器,而是把长剑当成是一种装饰品。尤其是一些自认为自己是君子的人,他们更喜欢佩长剑,因为长剑在古代寓意的就是如同君子一般的武器,也是百兵之君。

铠胄的防御力太强,流通于民间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铠甲,乃历朝军国重器。 唯有朝廷武库才可储备,历代皆严禁官民私制、转卖。违者皆以谋逆论处。而谋逆罪最轻则杀头,稍重则灭族,罪若坐实,史上被灭三族六族者,亦屡见不鲜也!

铠甲制作之繁杂,打制之耗时费力,非有国家力量则不可及也。古人受制于冶炼落后,民间亦无可能集中资源大规模制铠甲。 如宋代之"步人甲",计有精铁甲叶一千八百六十余片,生铁经千百次锻打而成精铁,即今日之钢。再用革带麻绳将甲叶叠压串连,编织而成铠甲。又按枪矛、刀盾、弓弩等兵种不同,铠甲形制亦略有不同。计甲重则在40~70斤不等。

铠胄这类违禁品就不能在民间进行流通了,前面提到过,一代名将周亚夫就是栽倒这个上面,而主要原因其实是,在古代,谁拥有铠甲谁就拥有了造反的能力,如努尔哈赤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最后他的继承人成功取代了大明成为华夏的主人。历史上并没有记录努尔哈赤在起兵时拥有多少武器,而时着重说明他有多少铠甲。那么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铠甲其实是具有及其重要的象征意义的东西。

可以想象一下,在身体素质等同的情况下,让你穿上精良的护甲,手里拿着和对面同样的武器,但是他们没有护甲的保护,那么你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底气?是不是想吼出那句:还有谁!

盔甲能有效防止弓箭、刀枪甚至火绳枪的攻击,古代战争中,盔甲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谁的盔甲更多、做工更精良,谁在战场上就更有优势。

所以护甲能在战斗中提高的不只是你的防御力,还会给你的打上一针强心剂。

由于盔甲在战场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历朝历代,都将私藏盔甲视为谋反重罪。与之相对,专制王朝并不禁止民间持有弓弩、刀枪甚至火绳枪等武器。因为这些武器可以防身或者打猎,是生活的必需品。而盔甲,只在战场上起作用,平常根本用不到。

在古代,你随便逛上一个铁匠铺,只要价格合理,那么他们都会用铁锤一个人帮你打出一把刀。但是铠胄不同,这种防具只有在真正的官方兵工厂才能生产得出,而且别小看他是几个铁块套在一起,他的实际成本是和防御能力成正比的。越精良的铠胄他的防御能力就越高,而那些小作坊是没有能力和生产资料去做。不仅小作坊没能力打造,在国家层面上,铠胄也被当作战略物资进行储存,所以谁要是私藏铠胄就是与国家机器作对,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标签: 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贴身侍卫武功高强,皇帝不怕被刺杀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最高统治者古代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专制,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凌驾任何律法之上,无人能够反驳。古代皇帝身份贵重,对国家而言也是不可缺少,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因如此,一些叛乱的反对势力抓住了这个一点,他们经常会选择“擒贼擒王”的策略,直接刺杀皇帝,造成混乱,再徐图天下。刺杀

  • 窦德妃:唐玄宗的生母,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窦德妃,唐朝,德妃,野史秘闻

    唐玄宗是庶出,他的生母是唐睿宗李旦的窦德妃。虽然窦德妃是小妾,可是她出身尊贵,她的祖父是大理卿、莘国公窦诞,她的父亲是润州刺史窦孝谌。据史书记载,窦德妃姿容美妙,温柔婉顺,知书达礼。李旦还是相王时,窦氏为孺人,李旦很喜欢她。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李旦继位当了皇帝,窦氏被册封为德妃。第二年,窦德妃

  • 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执掌后宫47年,为何到死还是少女身?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官氏,汉朝,野史秘闻

    汉武帝晚年之时,特别看重自己的最年幼的儿子刘弗陵,并且打算让小儿子继承帝位。但是,皇帝又担心儿子年纪太小,其生母正值青年时期,唯恐自己驾崩后儿子会被生母操控,于是就狠心将儿子的生母赐死。前87年,汉武帝驾崩,儿子刘弗陵登基,史称汉昭帝。汉昭帝此时年仅8岁,还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孩。此时,朝堂上的官员

  • 她贵为北魏太后,为何却亲手毒死自己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古代,野史秘闻

    当时北魏盛行佛教,很多王孙贵族还会特意研习佛法。而胡太后出身高贵,家世极为显赫,她从小就十分聪慧美丽,并且对佛理很感兴趣,于是成年之后就寺庙中当上了一名尼姑。她的姑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师,在佛法上颇有研究,经常被请到皇宫中讲课,她就经常和姑姑一起入宫。但是当她入宫之后,皇帝却被她的美色所吸引,直接将

  • 古代太监净身流程是怎样的?要多久才能痊愈?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太监净身",是一门较为"重口味"的学问。负责阉割太监的工作人员叫做"刀儿匠",使一把三寸长半月型的月牙刀。刀儿匠的手艺,要求必须要做到"稳准狠",一些手艺高超的刀儿匠,会被内务府招进皇宫,专门为太监进行阉割,宫中称他们为"阉役".懂事的太监,在进行阉割手术之前,都会给阉役一点好处费,因为阉役若手术

  • 朱元璋给大臣夹菜,为什么大臣回家就被孩子杀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傅有德,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说起傅有德,他是明朝的开国元首之一,经常与春南远征和北战碰面,被称为“玉胜将军”。他虽然只是副将军,但在南平的鄱阳湖、元朝和云贵战役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朱元璋第一次掌权时,他对傅有德很好。他亲自奖励铁券和世袭铁券,后来给他取名英王子。他甚至把女儿嫁给了傅有德的家人,成为了傅有德的亲戚。此时,傅有德

  • 揭秘:妺喜、妲己、褒姒,哪个最受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妺喜,夏朝,野史秘闻

    妺(mò)喜、妲己、褒姒三人,是那么的幸运,又是那么的不幸。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得到了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喜爱,不幸的是,她们都是亡国之君的女人,最终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当然,后世也都给她们冠名为“红颜祸水”。这么相似的三个女人,大家有没有想过,她们哪一个是最

  • 书生被和尚羞辱,20年功成名就他怎么对和尚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播,唐朝,野史秘闻

    在唐德宗贞元时期,一位文人跌跌撞撞地从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出来。虽然眼里流露出迷茫,但更多的是愤怒,尽管他的口袋中盘缠无几,但还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也许,当时没有谁会想到,这位脸上写满着屈辱的年轻人,还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这里。这个人叫做王播,出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那是安史之乱最惨烈的时期。他本是太原人,

  • 古代宫女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结局大多都很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大部分宫女,结局是不幸的。“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孤独终老是她们唯一的归宿,丧身荒冢成为最终的结果……宫女,亦即在皇宫中工作、生活的侍女。他们不是皇帝的嫔妃,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为皇帝以及后宫的嫔妃们服务,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们失去了人身自由,象笼中的鸟一样任人宰割。“一入宫

  •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68年,乾隆33年,江南地区的一起寻常巫术,引得朝野动荡,天子震怒,最后以上万人被斩首方才终结。01无辜的石匠且说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