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是什么意思?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是什么意思?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20 更新时间:2024/2/17 6:53:50

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是什么意思?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人都说刘伯温是神机妙算,有很多与他有关的故事,都是在表现他的聪明智慧,只不过,因为在流传过程中,或许被很多人加入了一些元素,所以我们看到的刘伯温未必就是当年那个真实的刘伯温、而据说,刘伯温在自己临死之前,留给了朱元璋一筐鱼,但是朱元璋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一直到17年之后,朱元璋才终于明白了。

俗话说得好,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话也能侧面反应出,刘伯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民间也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似乎他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说道他的预知能力,就不得不说他去世后,留给朱元璋的一样东西。

1375年正月,刘伯温就感染了风寒,一直反反复复的病情,直到四月十六,刘伯温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要说道刘伯温的死,朱元璋是有责任的,因为当时御医给他开的药,他吃过之后更加不适,但朱元璋只是简单的说道让他放宽心,一个开国功臣,最后也被皇上给猜疑,也是非常心寒了。

虽然朱元璋对刘伯温不仁,但是刘伯温作为臣子却不能不义,刘伯温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按照刘伯温的遗言,给朱元璋送了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是一本书,叫做《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看后,才知自己失去了一个怎样重要的人才,但已经后悔莫及了。第二样东西却让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就是一筐鱼,这些鱼在一个空间狭小的筐里面不停的挣扎,直到死去。

朱元璋不明白刘伯温的意思,询问了很多人都没有结果,于是朱元璋便将这筐鱼赏赐下去了,但是刘伯温是一个神机妙算之人,这筐鱼肯定会有他的含义,只不过朱元璋未能理解罢了,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一直到17年后才恍然大悟。

刘伯温死后的17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这一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突然暴毙,一时间朝廷震荡,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老年了,老年丧子,想要再重新挑选一个太子是何其难啊,我们也知道最终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朱元璋想起了刘伯温的那一筐鱼,对于刘伯温的深意也恍然大悟。

原来当时刘伯温送他这一筐鱼,就是想要告诉他,筐外面就是大明的江山,而筐里面这些大大小小的鱼则是朱元璋的所有儿子甚至是孙子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些孩子势必是挣得你死我活,想要保护小鱼的话,就只有让大雨在筐外或者是将大鱼都处理掉。于是朱元璋为了保护朱允炆,将他所有儿子都放出就藩了,并且没有旨意不得擅自进京。

只可惜啊,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其中有一条大鱼,冲破了鱼筐,将小鱼吃掉了,坐上了皇位,他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或许刘伯温的这一筐鱼只是为了告诉朱元璋明朝将会有一场内乱,朱元璋的曲解导致南京成了空城,终将抵不过朱棣的虎狼之师。

从古至今,智者无数,能人如云,但真正能称为神乎其神的,也只有两个人而已。一个是三国孔明:布衣为谋,一把羽扇,让汉家死灰复燃。再一个就是刘伯温,乱世纷纭,却能一眼识真龙,只身投奔朱元璋,成了开明勋臣。

虽然两个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却不相同,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无比的信任,诸葛亮出了茅庐,就如蛟龙入海,任凭遨游,没有任何的束缚,但是刘伯温却不同。

刘伯温竭尽心虑,替朱元璋谋划天下大业,到最后,称王封侯者林立如云,可是他却只得了个“诚意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个刘伯温到最后连个侯爷也没有混上,相比诸葛亮高居丞相之位,皇帝都要尊称相父,两相悬殊,不可同语。

但是刘伯温的厉害,就在他能知时命,这一点上,刘伯温比诸葛亮要强,诸葛亮最后劳民伤财,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北伐成功,却忘了自己早已勘破了三分大势。最后逆势而行,非但没有一蹴而就,反而让蜀国之业,也成了昙花一现。

反观刘伯温,在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寡言少语,旁人只当他心中有怨气,却不知道,他已经看到,朱元璋的心里,藏着一把刀。战场上的刀马入了库,但是权力场上难免要有一番更为血腥的厮杀,历代君王,司空见惯的手法,刘伯温明明白白,他要退隐求安。

《明史》记载,从洪武三年末,刘伯温便上书请辞官,朱元璋不许,再辞,再不许,三辞,朱元璋准予洪武四年归还老家,刘伯温谢恩。刘伯回家四年,便在洪武八年一命呜呼,保住了一世善终。

据《刘伯温生平述略》,他在死前数月,烧毁了一大批文书,仅留下《时务十八策》一书,然后亲自去垂钓了一些鲤鱼,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鱼入筐,筐入缸,拉去南京,送给皇上。

刘伯温死后,家人按照刘伯温的嘱咐,把鲤鱼放到他亲手编织的筐里,然后置于水缸中,连同《时务十八策》,一并拉到南京。

洪武八年,《明史》是这样记载的:“上知诚意伯薨(hong),涕袍而悲,抚籍而叹,独不知鱼为何意,喟左右宫人:刘基善弄巧谋,影弓昭危,死亦为之,其性如此”

朱元璋虽然伤心刘伯温的死,但却只能看懂他留下的书,却不懂鱼的意思,只好吐槽刘伯温,说他就是一肚子玄机的人,死了也不消停。

虽然朱元璋嘴上吐槽,但他也知道,刘伯温一辈子都在“影弓昭危”,意思就是帮助别人化解危险,但是刘伯温想最后替朱元璋化解什么危险,朱元璋实在是想不出来。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病死。朱元璋顾不得失子之痛,因为大明江山的皇统传承有危险了。朱元璋深知皇家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夺位争储,前车之鉴,远的有李世民逼父杀兄,近的有赵光义烛光斧影,朱元璋不寒而栗,必须马上决断出一位新太子。

满朝推举朱棣为尊,朱元璋也比较合意,这个四儿子,他的性情举止,和自己不出左右,而且跟着自己南征北战那么多年,有历练,有城府,有人心,皇统交给他,朱元璋是满意的,可是就在权衡之际,朱元璋心中一个咯噔,他想起了刘伯温死前留下的一筐鱼。

那些鱼已经死了十七年,但朱元璋记忆犹新,那些鱼虽然放在大缸内,但因为鱼筐的网格太过密小,鱼和鱼都挤在一起,在宫内不出三天,就都死完了。

想到死,朱元璋脸色突变,他翻出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只见终篇的话便是: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刘伯温的一筐鱼,是在告诫他,到了形势桎梏时,必须要变猛为柔,变密为疏,这样才能用小柔破大力,用小坚守大猛。

朱棣心性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大猛之人,而天下如同筐内之鱼,密而不疏,遭殃的是万民社稷,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靠着杀伐去治理天下,天下需要的是朱标太子这样的仁君柔心,如今朱标已死,所谓的小柔,自然也要给他的子孙,这才是皇统的自然延续。

朱元璋参悟明白后,马上宣布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统,朱棣驻守北京,无宣不得进京。后来朱棣夺取天下,果然是南北征战,连年狼烟,时有童谣:洪武之后又添武,天下黎民何处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明知太子上位国家会亡,刘奭凭什么坐稳太子之位?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宣帝明知太子上位国家会亡,刘奭凭什么坐稳太子之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

  • 北魏“子立母死”制度是什么意思?对当时有何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北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更好的治理国家实行了许多的措施,在众多措施中,比较独特的一项制度就是“子立母死”制度。如果后宫女子所生的儿子被选为了下一任统治者,为了避免后宫女子凭借自己的地位把持朝政,因此就要将选中的继承人的母

  • 李白预见安禄山谋反为什么不说?李白为何会知道安禄山要谋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白预见安禄山谋反为什么不说?李白为何会知道安禄山要谋反?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要这样说,其实很多人肯定是不相信的,唐玄宗还有杨贵妃,经常与安禄山在一起,而安禄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也是各种听话和乖巧,李白能和安禄山有多少交道,他怎么可能会知道安禄山要谋反?而且安禄山如果要谋反,怎么

  • 李世民发明了一个职业,古代大家闺秀都被害惨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职业”一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职业”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职业=职能*行业”,可见职业对技能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现在的职业多种多样,大家常见的就有文员、销售员、演员等。其实不仅现代的职业种类很多,古代的职业也有很多,但是古代人从事职业的

  • 王朗真的被诸葛亮辱骂一通就死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骂死王朗”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十分出名的桥段,诸葛亮唇枪舌剑,义正辞严,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命归黄泉。有一疑问?仅仅辱骂一通,真的就能致人于死地吗?《三国演义》第93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得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之后,魏主曹

  • 缇萦上书救父,汉武帝居然还因此废除了肉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文帝刘恒继位之后,坚持无为而治,让天下休养生息,整个社会从战国、暴秦和楚汉之争的长期战乱中摆脱出来。山东临淄人的女孩缇萦,他的父亲犯了罪,她以死相逼,千里迢迢随父亲进京上书救父。著名史学家班固赞叹她:“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小女孩缇萦符合值得人尊敬又不为人知的小人物这一形象。齐太仓令淳于意,当

  • 杨贵妃和慈禧太后是怎么美白的?这些方法有效果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贵妃和慈禧太后是怎么美白的?这些方法有效果吗?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杨贵妃和慈禧一生钟爱的美白方法,现在很多爱美的女人也在使用,但很多人都是假装跟风,很有可能方法不对。方法不对,一切白费。如果你是一个爱美的人,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去了解杨贵妃和慈禧太后是用什么方法来为自己美白的吧

  • 乾隆喜欢香妃什么?仅仅是因为“体香”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喜欢香妃什么?仅仅是因为“体香”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清朝的皇帝们,想必大部分人都会随口说出几个,像什么康熙呀,乾隆啊,光绪啊。为何这几个皇帝的名号比起其他的皇帝们要响亮呢?除了他们在位期间做下的功绩之外,那就是这三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康熙和乾隆这爷孙两,一下子

  • 花木兰是如何隐藏女子身份12年的?木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花木兰是如何隐藏女子身份12年的?木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相传她是南北朝人,为了抗击外族的侵略,毅然代父从军。其实历史上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木兰辞》中一个虚构的人物。《木兰辞》说木兰是家中的长女,在她14岁时柔然入侵,当时国王征

  • 嫔妃之间残害皇嗣,难道皇帝真的不知情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妃嫔偷偷残害皇嗣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做了就肯定会露出马脚,也肯定会被别人知道。古代皇宫里的那些太医能力都不小,怎么可能查不出死因,只不过那些太医想要活命,就不能说出来,要不然那些害皇嗣的妃子可不会放过他们,因为在皇宫里就是多做事少说话。更何况妃嫔残害皇嗣有损皇家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