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和李师师相好被宋徽宗赶出京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和李师师相好被宋徽宗赶出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93 更新时间:2024/1/5 12:49:02

你真的了解周邦彥吗?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张端义《贵耳集》中,认为《兰陵王-柳》是周邦彥和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为他送行,周邦彥作此词以纪其事。

词的名字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之作。

“柳”者、留也,“丝”者、思也,“絮”者、绪也,因其谐音,所以柳具有了挽留与惜别的意思。把柳树纳入吟咏对象,可以追溯到《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早在宋之前,古人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文人士大夫更是在诗词中经常用柳来渲染离别之情。

隋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宋人不但继承了前人吟咏柳树的传统,更将这种吟咏运用到了词作当中。词人笔下的柳,已经发展成了符号化、艺术化悲凉凄苦的信息载体。

“参差烟树灞桥柳,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柳永《少年游》),柳永的这首咏柳词,继承了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比喻传统。他笔下的柳,就像楚宫中因争宠而瘦身,变得风光不再的宫女。以柳条比喻女子腰身,柳永此词浅露直白。

柳的婀娜多姿,委曲柔弱与女性的温柔体贴,娇羞含蓄类似,因此在宋人多用柳条来比拟女性腰身。张先就有“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醉垂柳》)之句。

“垂杨解惹东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晏殊笔下的柳充满了理性的思辨。随风飘拂的柳条,看似“解惹东风”,其实它根本留不住行客的匆匆脚步。此一句咏柳,与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样,都是词人在抒发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看似写柳绵纷飞、春光已逝,其实是在伤感好景不常、年华易去。

周邦彥传之后世的咏物词中有六首是咏柳词,《兰陵王-柳》虽然并没有跳出“风月相思、羁旅行役”的范畴,但其写作方法上有所突破,而且遣词用字细致入微,讲究锤炼雕琢。

词一开始,就写了柳阴、柳丝、柳絮、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烘托渲染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直,既可以理解为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斜直铺在地上。也可以理解为隋堤上绿柳成行,柳荫沿长堤伸向远方,像一条直线。“烟里丝丝弄碧”,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弱,象丝一样。柳丝也似乎有灵性,知道自己秀色可人。在春天碧色朦胧的烟霭中,柳条摇曳生姿,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这样的景象,词人从前经常见到。隋堤是汴京附近汴河的大堤,因为汴河是隋人所修,因此称隋堤。“拂水飘绵”四字锤炼极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形态。“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词人登上高堤远眺家乡,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内心的惆怅与忧愁又有谁能理解?显然,长堤上的柳枝并没有顾及到词人的心情,只管一如既往的和从前一样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意。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接短亭的归途漫漫,故乡迢迢。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条,深层的含义却是周邦彥在感叹人世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闲寻旧踪迹”,周邦彥忽然回忆起从前的一次送别场景。那是在寒食节前的一个夜晚,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送行人与行人都在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终生难以忘怀。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分赐近臣。一个“催”字,更是道出了岁月易逝、青春易老的无奈。

就在词人浮想联翩之际,小舟“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看时,已经是“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出行一帆风顺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词里却多了一个“愁”字。之所以“愁”,因为这里有让他留恋的人。“望人在天北”,回头望去,那人已经远在天北,只留下一个模糊难辨的身影了。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柳阴直的中午,一直到斜阳冉冉,可见词人与送行者的难舍难分。大水有小口旁通为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在这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经是傍晚时分,所以渡口上行人稀少,只有津堠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斜阳冉冉,春光笼罩在暮色之中,空阔的背景越发衬托出词人心底的孤寂与悲凉。不由自己的,周邦彥想起了“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往事。那些难忘的夜晚,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月榭之中、露桥之上,都有他们相伴相偎的身影。想到分别之后,重逢不知要到何时。

“沉思往事,似梦里,泪暗滴。”往事如梦,词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泪暗滴,是因为周邦彥的这种悲伤不足为人道,而且也不能为外人道,只好暗自落泪。

周邦彥的柳词,不但丰富了柳的形象,深化开拓了柳的意蕴,而且使婉约词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长调慢词使得咏柳词获得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周邦彥精通音律,因此成了咏柳词的集大成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风流倜傥,说说他的那些南巡趣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位皇帝登基以后,曾经多次去南方地区出巡。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考察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是因为皇帝本身偏爱江南的景色,南方地区不仅景色宜人,而且还有众多美女。据说,皇帝下到扬州的时候,当地的大臣们就献上了一名美

  • 历史上最胖的妃子是谁?皇帝还赐名为“媚猪”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鋹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五代十国时期极为混乱,各地势力割据一方,很多人趁乱拥兵自立随后纷纷称帝,所以在当时可以说是遍地都是皇帝。而且这些皇帝大多都十分荒唐奢靡,很少有人想当一个好皇帝,他们整天只想着怎么享乐。不过有的皇帝为了能在皇位上呆得久一点,还会装装样子

  • 赵姬要给嬴政举办成人礼,嬴政去找吕不韦干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嬴政如何夺回权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嬴政智谋牛刀小试,在积极准备时,赢政在这件事上反倒偃旗息鼓,这就叫会家不忙。赢政隐约觉得,嫪毒闹不出多大风浪。而且,赢政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嫪毒是老天派下来帮他的。按当时秦国的传统,一个人最迟到20岁时就要举行成人礼。但嫪毒说自己

  • 揭秘雍正母亲死因之谜 雍正真的逼死自己的母亲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雍正的母亲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奇妙奇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值得一说的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大清朝的孝恭仁皇后、仁寿皇太后乌雅氏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有人说她的死是源于病重,最后因病正常死亡,在《清史稿》中如此记载:“乌雅氏即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崩逝于永和宫,享

  • 将军强抢民女,赵匡胤听了以后为何不生气?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们知道赵匡胤的故事吗?接下来奇妙奇闻小编为您讲解。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能成为宋的开国皇帝,与他出色的政治手腕有很大关系。登基前,他是借着部下的拥戴,上演“黄袍加身”这出戏,才令继位表现得水到渠成。到了江山平定后,他又依靠“杯酒释兵权”,轻松瓦解了手握重兵的宫外势力,从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

  • 揭秘:赵飞燕姐妹受宠多年为什么都没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们知道赵飞燕的故事吗?接下来奇妙奇闻小编为您讲解。汉代宫廷有个规矩,除了皇后,其他没有为皇帝生孩子的妃嫔在皇帝驾崩后,一律送到皇帝陵园去侍奉,说白了就是将为前朝皇帝服务的且没有孩子的女人们圈在一起,一边陪死人,一边等着自身消亡,情形凄惨。于是,所有的汉代后宫女人都眼巴巴地等待着皇帝的“幸”,一旦生

  • 一些你不知道的“不正经”野史!你知道“老公”在古代是什么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不知道的“不正经”野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曾国藩遗嘱四句话,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曾氏家族打破了“盛不过三代”魔咒,据称是曾国藩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刘备:摆

  • 僧人做法数百人接连死亡!清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嘉庆期间的一个故事,欢迎阅读哦~嘉庆初年,乾隆虽然做了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军政大权还是被他牢牢握在手中,作为乾隆宠臣的和珅,依旧是为所欲为,根本不把嘉庆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和珅有一死党,唤作伊江阿。伊江阿其实大有来头,其父永贵是乾隆朝的大学士,在做浙江巡抚的时

  • 顾常在入宫半年突然而亡,为何8年都没下葬?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顾常在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她就是顾常在,史料中没有她的全名,但我们光听姓氏就知道不是满人,应该是一位汉人,而在清朝视满人为尊,瞧不上汉人,所以汉人的地位一直很低,在雍正七年四月入宫被封为了常在,这个位份在当时是最低的,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筷子引发的历史惨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一个筷子引发的历史惨案!希望你们喜欢。话说有一日,汉景帝在禁宫之中准备吃饭,饭前他想起来自己的弘股之臣周亚夫。于是就命令侍从唤周亚夫共食。在古代,能和天子共同吃饭,那是天大的荣耀,无数人都以此为人生巅峰,足以吹一辈子。这份恩典可不轻。周亚夫一看皇帝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