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基对朱元璋的功劳不小,为何最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刘基对朱元璋的功劳不小,为何最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50 更新时间:2024/1/1 1:44:4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一个草根皇帝,他的发家可谓传奇,然而他能有所成就这和他手底下的众多功臣离不开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刘基对朱元璋的功劳不小,为何最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朱元璋能打对各路对,定鼎天下,开国功臣多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当于刘基。

朱元璋成大业初期,身边的谋臣不少。如朱升,就是很优秀的一位谋士。朱元璋在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占南京城后,便采纳了朱升计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计谋在六百年后仍管用,196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朱升思想翻新。

但是,通观全体,还是刘基的功劳大,术略最强,对朱元璋影响最深远。

举一例来说,当时盘居苏州的张士诚、老窝在湖北的陈友谅,势力也都不得了,比朱元璋大。其中陈友谅的气势最盛,朱元璋想先打弱一点的张士诚,刘基认为应该先打陈友谅,并帮朱元璋定下了称帝“路线图”:先打陈友谅,再灭张士诚,之后北伐中原定天下。

刘基的理由是,张士诚是只顾自我,目光不远的武夫,不值忧虑;陈友谅名号不正,但据守长江上游,威胁大。如果灭掉陈友谅,下游的张士诚势力孤单,就不愁平定了;然后,北进中原,消灭蒙元势力残余,王业即可成就。

朱元璋打天下,就是按着刘基的“路线图”,一步步来的。据《明史》,刘基不只给了朱氏一个天下,连朱元璋那条命都是刘基给的。

据《明史·刘基传》,依刘基的战略路线,当年朱元璋亲自率兵上船,与陈友谅友大战鄱阳湖。一日数十次交手,三天未能决出胜负。陈友谅便祭出“斩首”毒计,想先打死朱元璋。

陈友谅让士兵集中火力,找准朱元璋的指挥船位置,万炮齐发。事发前,并无迹象,朱元璋也未注意。刘基当时一看天边出现异常,突然拉起正在聚精会神督战的朱元璋,就往另外小船上跑。

朱元璋不知道为什么,但刚一离开,先前的指挥船就被飞炮炸得粉碎。

此后,朱元璋对刘基更信任了。

建国以后,朱元璋仍一直把刘基当心腹,军国大事,包括中央重要人事安排,都要请教刘基,请他谈谈意见。后来民间盛传的所谓《烧饼歌》,就是据此背景编排出来的。

朱元璋对刘基信任到什么程度呢,《明史·刘基传》称,“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此话意思就是,每次召见刘基,朱元璋就让其他人退一边去,两人在一块长时间“咬耳朵”。闲下来时,刘基就给朱元璋讲授帝王之道,朱元璋每次都是洗耳恭听。

朱元璋常称呼刘基为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夸赞刘基是“吾子房也”。“子房”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重要谋臣张良的字,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

司马迁曾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朱元璋这话很直白了,“刘基啊,你就是我朱元璋的张良啊。”

如此夸赞,可见刘基的本事确实了得。但是,到后面,刘基与朱元璋的关系出现了变化。

朱元璋称吴王元年,任命刘基为太史令,不久,拜授为御史中丞。建国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授予刘基“弘文馆学士”,当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时,授予刘基“国运翊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再封为“诚意伯”,俸禄二百四十石。

在授封后的第二年,时年61岁刘基做出了一件令同僚感到意外的事情:告老还乡。

“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是范蠡临逃走时写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中金玉良言,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能预算明300年即亡的刘伯温应该深这个历史规律。

当朱元璋登基,天下基本已定,刘基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工作基本结束。

于其朱元璋大费周章的处置自己,还不如自己请辞。最后朱元璋假装挽留了一下,也同意了刘伯温的请求。

刘伯温回家之后,朱元璋也经常派人送一些东西来,生活方面照顾得也很周到,什么金银细软、白面大米应有尽有。最开始刘伯温还觉得很感动,觉得朱元璋心里还是感谢自己的,可是直到有一天朱元璋派人送来了一件东西,刘伯温才体会到朱元璋这个人是有多可怕。

没错,朱元璋派人送来了一个枕头,最开始刘伯温依旧很开心,这个枕头材质很好,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或许有利于睡眠。于是当天晚上刘伯温就枕着这个枕头睡觉了,效果果然很不错。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刘伯温就觉得不对劲了,自己的枕头昨天刚刚坏掉,为什么第二天朱元璋就知道了,还派人送了枕头过来。

其实朱元璋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他就是想告诉刘伯温就算是远居乡下,自己也会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样的日子和软禁有什么区别。可是刘伯温后来也想开了,觉得无所谓了。于其天天担惊受怕,还不如自己好好的活,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过,自己也不亏。

后来刘伯温感染了风寒,当时朱元璋知道之后就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看诊,后来御医开了一副药,但是刘伯温喝过之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十多天之后,刘伯温觐见了朱元璋,说自己吃了药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但是朱元璋确只是说这是心理作用,让他安心的好好养病。刘伯温听过之后也寒心了,他觉得这份情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他回家之后拒绝家乡人给自己找来的药石,只是一日三餐尽量维持,这时候的刘伯温已经行动不便了。在他弥留之际他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交代了自己的后世。这时候的刘伯温才65岁,也是可悲可叹啊。

其实从一开始刘伯温就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因为他本身就是元朝的官员,在一个新的朝代,无论是谁都会对他心存芥蒂。可能他只是没有想到朱元璋会这么狠心吧,我们也不知道刘伯温的风寒是真的不能治好还是有人执意不想让他好起来。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最厉害锦囊妙计,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没有道理?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哪个更强,为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三国是一个谋士人才层出不穷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锦囊妙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最厉害锦囊妙计,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没有道理?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哪个更强,为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郭嘉,他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郭嘉原为部下,后转投曹操,官至军师祭酒,

  • 此人三次错过皇位,溥仪退位时,此人大呼不可以,后来争当傀儡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末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极大的加速了其灭亡的时间,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许多人对皇帝的宝座极其向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此人三次错过皇位,溥仪退位时,此人大呼不可以,后来争当傀儡皇帝。溥伟别称锡晋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宁曾孙,第一代恭亲王奕訢的嫡孙,贝勒载滢之子,

  • 三国顶级谋士郭嘉,字什么,他的名字中包涵深意?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三国时期又许多顶级的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郭嘉,字什么,他的名字中包涵深意?郭嘉的名字是从《易中天品三国》之后开始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的,易中天对于郭嘉是非常认同的,认为他是曹操的第一谋士。随着公众对于郭嘉认识的加深发现,郭嘉确实有很大的才能,他在诸多方面都帮助了曹操。郭嘉说过很多话

  • 楚霸王项羽为何在乌江自刎,他若渡过乌江,去江东招兵买马,能否成功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秦末汉初时期,两位君主刘邦和项羽的斗争,随着项羽乌江自刎而告终,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何在乌江自刎,他若渡过乌江,去江东招兵买马,能否成功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

  • 诸葛亮功绩一生,被后世广为传颂,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谋士,那么非诸葛亮莫属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化到了巅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诸葛亮功绩一生,被后世广为传颂,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三国这段历史是从东汉到西晋之间的一段军阀混战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不过60年时间,期间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如此短暂的政权,却因

  • 昔日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在他死后刘邦又是怎么对待其家人和项氏一族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事件,例如秦末汉初时期的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项羽死后刘邦又是怎么对待其家人和项氏一族的呢?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在该下,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

  • 清朝著名贪官和坤,在他衰败之后,他的管家刘全结果怎样?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贪官污吏,其中说到清朝最著名的莫过于和珅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著名贪官和坤,在他衰败之后,他的管家刘全结果怎样?乾隆八十大寿时(1790年),嘉庆的老师朱玉圭刚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庆贺老师六十大寿,诗中将朱玉圭和父皇的大寿连在一起, 而且还写到朝廷等待着他担任要职。和

  • 郑成功的一生有何功绩,为何被称为民族英雄?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郑成功的一生有何功绩,为何被称为民族英雄?最后他的结局如何?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乡人,是郑芝龙的长子。郑芝龙原本就是个海盗,后来投降了明朝,任都督同知。郑成功年少时一直接受传统教育,并考中

  • 水浒传中的扑天雕李应,富家子弟出身,武功高超无人能敌,为何最后却甘愿屈身幕后当管家?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许多人物的为人处世之道,无不充斥着人生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水浒传中的扑天雕李应,富家子弟出身,武功高超无人能敌,为何最后却甘愿屈身幕后当管家?水浒传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被分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其中有许多都是武功高强的好手,譬如大力无比,能够徒手倒拔垂杨柳

  • 此朝是历史上经济最繁盛的王朝,人口过亿,煤产量世界第一,得了十个世界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王朝,说到经济最发达的王朝,许多人都会想到唐朝,然而实际上还有一朝代的经济远超于唐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此朝是历史上经济最繁盛的王朝,人口过亿,煤产量世界第一,得了十个世界第一!很多史家都一致公认,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朝代。自由,民主,对外开放,当然这些“好”的基础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