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双枪老太婆建国后因为太积极而被逼退党

双枪老太婆建国后因为太积极而被逼退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64 更新时间:2024/2/15 0:34:59

陈联诗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她的母系父系都是明清时期出过翰林的大家族,她自己却与当过放牛娃的革命青年廖玉璧自由恋爱结为夫妻。陈联诗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三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的经历在华蓥山区和重庆地下党的同志们中间广为传扬。本是陈联诗的外孙女林雪撰写的她在解放后的遭遇。

重庆解放的第二天,陈联诗全家就在临江门的一家公寓里建立了脱险同志联络处,专门接待从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中逃出来的同志和牺牲烈士的家属。这个工作结束后,陈联诗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作了生产部的副部长。

当时的妇联积聚着一大批来自解放区的年轻干部,她们大多是省市各级干部们的家属,论年龄很多人只能做陈联诗的女儿,却都成了陈联诗的上司。可是那些传奇的故事像影子一样跟随着这位机关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姐,她依然受到尊敬。她处处都让那些从解放区来的年轻同事们惊奇:她总是一只手上着表,另一只手腕上戴着一只碧色的玉镯,看起来像个女学者。可是一遇到她过去那些穿锦缎旗袍和长衫马褂、作揖打拱和高声嘻闹的朋友,她就变得豪爽起来。

陈联诗没把这些惊奇当回事,解放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开始了,她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现在她带领着一群和自己一样的寡妇,风风火火干起来。刚刚解放的重庆,诸多要事在同时进行:清匪、反霸、抓特务、取缔妓女、收容乞丐和游民、组织各种协会……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大动荡中大起大落。陈联诗的身边很快集聚了各种各样的求职者,其中一批“身份复杂”:多次救过陈联诗和她一家的雷清尘去了台湾,他的夫人敏言现在生活没有着落,自然要来找陈三姐。在陈联诗保留下的那些求职信里,甚至还有当年的军阀杨汉印的信件,当年游击队决定假意接受杨汉印的“招安”,以“借路”开上前线去与红军会合,陈联诗怎么也算是他杨汉印手下的陈营长,白白得了许多武器、装备和银圆,也算是“间接支持”了你们的革命。求你为我安排个把人去自食其力总还是办得到的吧。

当然没问题!此时的陈联诗不但有这个能力,而且也觉得理所当然。咱们共产党总不能连那些跑浑滩的袍哥都不如,连知恩图报这个道理也不懂。这些帮助过革命的女人,又没有什么罪恶,安排她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自己养活自己,也是一种改造嘛。

就像有些声讨金钱的人骨子里渴望金钱一样,有些反对权威的人骨子里也渴望权威。陈联诗在烈属和工人中间受尊敬的程度就已经让人不高兴了,她还这样不请示不汇报,自然会让人受不了。偏偏这个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要把自己经营的农场捐献给妇联。

很多年以前,陈联诗就想要办个农场了。那时她还在和廖玉璧“自由恋爱”,对于苏联的集体农庄,抱着多么美丽的往。她把未来的农场命名为“建华”建设新中华。

于是她积极行动起来,参加了具体的策划。眼看事情办得八九不离十了,陈联诗才兴致勃勃地将事情向妇联生产部提出,这立即引起了她的上司生产部长的警惕。这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部长在解放区经历过土改,现在坐镇重庆,并会在以后坐镇整个西南。生产部长劝说,陈大姐你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如果农场做不好,不但会影响到你自己,还会影响到妇联,损失党的威信,况这很有可能是地主在玩什么花招!

都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不久,重庆市委正式布置了农村的减租、退押和反恶霸斗争。一天,十几个农民兄弟拿着市里农民协会的介绍信找到了妇联,要找生产部的陈部长,说是他们村里的一个地主在“减租退押”的时候,声明自己的土地已经捐给妇联办农场了,他们来查看是不是地主在逃避运动,耍花招。陈联诗当场向农民弟兄们否认了这件事情。

事情闹大了,而且性质也起了变化: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可能影响党的威信”,一下子升级为“帮助地主逃避减租退押”。陈联诗的处境一下子就起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里,妇联开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对陈联诗进行“批评帮助”,为了证明她的政策水平真的像领导同志所说的那样低,平时那些很敬重她的年轻同事们搜肠刮肚,“检举”出她的许多不合乎党性原则的举动。

可是猛烈的批判和陈联诗自己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苏联接受过正宗“肃反”教育的组织部一把手生气了:这个人如此没有阶级立场,还对组织上的帮助抱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一定要处分,应该劝退出党!谈下来的结果自然很简单:陈联诗坚决拒绝。市委组织部的一把手大发雷霆:劝你退党你还不同意?那就开除!

在事发不过一个月之后,在同志们的震惊中,这个处分决定拿到妇联全体党员参加的支部大会上通过。大会宣读了陈联诗的材料,然后要求就开除党籍问题进行表决,显然有不容质疑之势。陈联诗在大批判的浪潮中为自己辩解,人们打断了她的话,对她居然敢于为自己辩解而义愤填膺。一个年轻党员突然发言:我不同意。她叫赖松,也是一个地下党员。她说凭什么说陈联诗觉悟不高?人家是二十年代的老党员,和丈夫一起在川北斗争得那么壮烈,丈夫牺牲之后一直孤儿寡母闹革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到解放,怎么会是觉悟不高?

市委组织部派来的人冷地说:过去的事情不能说明现在。赖松站起来:你代表谁?你代表组织还是代表你个人?你说话负不负责任?来人沉默。

形势陡转,妇联的党支部书记边涛也站出来说话了(她的丈夫就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她明确地向组织部的来人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你是代表组织,可是你也不了解情况。我是支部书记,很多情况连我都不了解,我觉得就凭这样的材料开除一个同志的党籍,很不慎重,我也不赞成。

但这一切反对都没有用,市委已经收到了妇联的“专案小组”整理出来的关于陈联诗的材料。这份材料既没有通过支部,也没有通过党组,由态度坚决的妇联主任直接递到了她的丈夫市委书记手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后来说:“这份材料给人的感觉,陈联诗简直就像一个反革命。”

#p#分页标题#e#

组织部副部长也是地下党中九死一生活过来的干部,他很熟悉陈联诗,可他不能为陈联诗说话。他拿着材料去和其他地下党的同志们商量,最后一咬牙说还是做做工作,让老大姐同意“劝退”吧,“劝退”毕竟比“开除”要强。

这一天,是1952年6月16日。后来知道:如果她坚持不写这份“退党申请书”,她不但会在大会上被正式宣布开除党籍,永远不许重新入党,还会被“开除公职”,不安排工作。于是,所有的功劳都没有了,所有的牺牲都一笔勾销,当她为之奋斗了半生的理想实现之际,她被“自己人”变成了一个改造对象。

事后有人感叹地说:陈联诗解放后要是不那么积极,她会一点儿事情都没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处女情结:强奸未遂被杀要验身后报官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烈女”,就是丈夫死了,妻子自杀殉夫,或是因反抗强暴自杀,都属此列。 明代开封有个农家女单三姐,年仅14岁,貌美。单家近邻有一恶少,贪她的美色,趁她的父母下田干活时来强奸她。她极力反抗,到无路可走时,就紧紧抓住中衣不放。恶少死命掰她的手,怎么掰也掰不开,一怒

  • 外蒙古人为什么如此恨中国人的真正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首先声明,我是内蒙的一个蒙古族,而且我热爱自己的民族同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看到外蒙的同胞做出那么愚蠢的事情,我很揪心。现在我站在一个少数民族的立场上讲一下我眼中的国家统一。 很多人会认为蒙族和汉族是两个民族,不同的国家。这是错误的,读过司马迁《史记》的朋友一定知道,司马迁没有封建史学家的保守性和独立性

  • 中国历史上十大隐蔽的伪君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首先说明评选十大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这十大伪君子按照时间为序,分别是:舜舜本来出生贫寒

  • 皇帝女儿也愁嫁:且看887位公主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古语,叫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人虽然常用其比喻意义,但追本溯源,其本意说的乃是皇帝的女儿亦即公主的婚姻问题最不成其为问题,在所有待字闺中的窈窕淑女中,公主的身价最高,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已经身陷误区而不自知--中国封建王朝之有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时代,但遍查史籍,尚未发现秦代有

  • 一个都不正经 历史上真实的那些雷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学生问他,何以知道是真的?答: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问,那么,又何以知道什么是假的呢?答: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玩什么禅机!这课我也能上,拿个复读机就行⊙李渊总担心李世民抢他沙发,掐半拉眼珠子看不上小李。一次把李二叫来训斥:你以为耍点小心眼儿就能当皇上?皇上是天

  • 哪位帝王陵墓陪葬妃嫔最多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座陵墓,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既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内葬有顺治帝孝陵、孝庄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

  • 有容乃大: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朝代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假如让他再活一次,重新选择出生的城市,他会舍弃二十世纪的伦敦,选择七世纪的长安。一个精研世界历史、遍览东西方文化、一生中阅城无数、见多识广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一座中国古代的城市如此情有独钟呢?在皇皇数千年的世界历史上,长安究竟拥有怎样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又有着怎样引人瞩目

  • 中国50年代撤销的八个省,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原省:1949年设平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省人民政府驻新乡市。辖新乡、安阳2市及湖西、菏泽、聊城、濮阳、新乡、安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2市及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察哈

  • 从自恋到互虐: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为何相轻?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有认真考察过外国文人的命运,不太好说外国文人有没有什么宿命。不过对于中国的文人的命来说,凡翻上过几页中国的书,便会发现中国文人一些有趣的东西。譬如,互虐与自恋。关于互虐,早在若干若干年前,就由那个魏文帝说了大约就是那句“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吧。文人相轻,上古的不好说(据说上古

  • 足球文化兴汉在“文景之治”中功不可没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去病传》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霍去病“从军,……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东汉服虔对此的注解是:“穿地作鞠室也。”即挖地基修筑蹴鞠场地。霍去病塞外带头踢球,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