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有容乃大: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朝代

有容乃大: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朝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4/2/13 8:56:37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假如让他再活一次,重新选择出生的城市,他会舍弃二十世纪的伦敦,选择七世纪的长安。

一个精研世界历史、遍览东西方文化、一生中阅城无数、见多识广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一座中国古代的城市如此情有独钟呢?在皇皇数千年的世界历史上,长安究竟拥有怎样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又有着怎样引人瞩目、亘古长存的魅力呢?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起走近那座光芒四射的城市

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长安城内共有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宫城,为皇帝和皇族所居;宫城南面是皇城,面积比宫城略大,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

整座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长安的每条街道都笔直而宽广,其宽度达到了今人咋舌、近乎奢侈的地步。比如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的宽度就达150多米,而今天中国的第一街北京长安街最宽的地段也没有超过120米。再如位于宫城与皇城之间的承天门横街,宽度更是达到441米,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宽的街道,其气势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宽阔平坦的街道两侧大多种有整排的槐树和榆树,而宫城与皇城中则遍植梧桐和垂柳,整座城市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既繁华热闹,又不失幽雅和静美。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东北部的龙首原上初建了大明宫。龙首原地势高耸,可以俯瞰整座长安城,故而大明宫的气势远比太极宫更为煊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又对大明宫进行了扩建,使其功能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宏大。从此,大明宫取代了太极宫,成为唐朝历代皇帝的起居和听政之所。

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建筑群,其周长7.6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比明清紫禁城大了4.5倍;宫城四面有11座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目前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基址共有40余处。在大明宫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大明宫就是以这三个宫殿群为中心组成的。其中,含元殿是大明宫正殿,是唐朝皇帝举行朝会大典以及阅兵、献俘等重大仪式的殿宇;此殿殿基高达15.6米,面阔75.9米,进深41.3米,面积3134.67平方米,比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面积还大1.3倍。

在含元殿主殿的两翼、即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建有比主殿位置突出的翔鸾阁和栖凤阁,两阁相距150米,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两翼突出、主殿缩进,呈凹字形。主殿前是左右两条各长78米的蜿蜒迤逦而上的龙尾道。

在整个含元殿建筑群的前方,是一个南北宽615米、东西长750米的大型广场,总面积达461250平方米,比今天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还大,相当于60多个标准的现代足球场。

站在这样一个气势磅礴的广场上仰望巍峨壮丽的含元殿,任何人都会为之悚然动容、心潮澎湃!

走在长安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宽衢大道上,你遇见的绝不仅仅只有唐朝人。

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伊朗)人、大食(阿拉伯)人、拂菻(东罗马)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印度)人、真腊(柬埔寨)人、骠国(缅甸)人他们中有元首、大臣、使节、士兵、商人、学者、留学生,还有僧侣、艺术家、医生、工匠、歌姬,甚至有色黑如墨、唇红齿白的昆仑奴,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在公元七世纪和八世纪,要感受什么叫做国际性大都市,你必须来长安;要感受什么叫做对外开放、与时俱进,你也要来长安;要了解当时的东西方和亚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的盛况,你更要来长安。

因为当时的大唐帝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而大唐帝京长安则是整个亚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学家向达先生说,在唐朝,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汤因比说: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

据统计,唐朝曾先后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所交往。为了接待各国使节和来宾,唐朝专门设立了鸿胪寺,由当时朝中的国际政治专家担任主管官员。长安城中甚至有专供外国人长期居住或定居的番坊。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到唐朝读书之后,进而参加科举考试,最后终身在唐朝为官。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叫晁衡,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来到长安的太学就读,当时年仅19岁,完成学业后留在唐朝任职,历任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等职。

七世纪中叶,波斯为大食所灭,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长安,客死唐朝。当时,许多波斯商人也流亡到了唐朝,纷纷在中国落户。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地都有波斯商人开设的胡店,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材驰名。通过贸易活动,波斯的菠菜、波斯枣传入唐朝,而唐朝的丝绸、瓷器、纸张也传入了波斯。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当时统称天竺。唐初,中天竺的戒日王征服了五天竺,统一了印度半岛,随即遣使与唐通好。从此,天竺与唐朝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印度半岛东西两岸常有唐朝商船泊港,天竺商船也到广州、泉州进行贸易。唐朝输往天竺的商品有麝香、纻丝、色绢、瓷器、铜钱;天竺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中国的纸和造纸术传入印度,从此结束了印度用白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唐太宗也派人到中天竺学习制糖技术,据说学成归国后制出的糖,其颜色和味道比印度原产的还好。#p#分页标题#e#

由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在唐朝产生了与佛教密切相关的变文。敦煌、云岗、麦积山、洛阳龙门石窟的壁画、雕塑,都受到印度北部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此外,天竺的天文、历法、医学、音韵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都对唐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唐朝十部乐中便有天竺乐,舞蹈中也有天竺舞的成份。

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都同唐朝有所往来。高宗时期,唐朝先后出兵平灭了百济和高丽,新罗遂于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统一了朝鲜半岛,此后与唐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的牛黄、人参、海豹皮、朝霞?、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他们同时也从中国带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物品。

新罗曾派遣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就是新罗人。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一百零五人。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中举后就留在唐朝为官。

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起,新罗就相继设立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专门研究唐朝的医学、天文、历法。公元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八世纪中叶,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新罗采用了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此外又根据唐律改订了刑律。新罗原来没有文字,七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了吏读法,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助动词等,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新罗使者带回了茶叶种子,开始种茶。唐末五代,雕板印刷术传入新罗。(参见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有唐一朝,与中国交往最为密切、受唐朝影响最大的国家,当属日本。

当时的日本仍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对大唐繁荣昌盛的文化和发达的物质文明无比向往、高度崇拜。日本人迫切希望能过上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于是不断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260年间,日本先后派出遣唐使13次,派船迎送唐朝使者6次,共计19次,其中实际到达长安为15次。唐初,遣唐使团不超过200人,可从八世纪初起,人数已多达550人以上。

晁衡在长安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结成了好友。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晁衡作为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者,与日本遣唐使一起返回日本,不料途中遇险,船只漂到越南,友人们误以为他已经遇难,极为悲伤,李白为此写下了一首《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晁衡又辗转回到了长安,一直到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去世,前后在中国一共生活了53年。

有一些外国使臣出使唐朝后也留了下来。比如波斯大酋长阿罗撼,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出使中国后便留在唐朝为官,此后又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出使拂菻(东罗马)等国,因功被授予右屯卫将军、上柱国、开国公,位尊爵显,并一直在中国活到了95岁高龄。

西方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说过:唐代确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长安和巴格达一样,成为国际间著名人物荟萃之地。(《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

除了留学生和使节,在唐朝定居数量最多的就是商人。唐朝专门设立了互市监和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兰州、凉州、敦煌,都成了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贞观时,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而各国商人在长安西市开店经商、长期居住的也有数千家之多。广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有唐一朝,曾有大量的外商在广州定居,从事各种贸易活动,仅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死于战乱的外商就达12万人以上。

为了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相当发达。陆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西行,直达中亚、西亚、东欧,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方面,可由登州(今山东蓬莱)、楚州(今江苏淮安)或明州(今浙江宁波)出海,前往朝鲜半岛和日本;此外,由扬州、明州、泉州或广州出发,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穿越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可到达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越过阿拉伯海,可到达阿曼湾、波斯湾,并可远至红海,抵达埃及和东非的港口,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陆地和海上这两条黄金通道,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了中国。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东罗马皇帝波多力遣使来唐,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回书答礼,赠绫、绮等丝织品。东罗马的皇帝、贵族和妇女都极其喜爱中国的丝织品,拂菻也成了唐朝丝织物传入其他国家的重要转输地。

七世纪初叶,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本人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阿拉伯)遣使与唐通好,在此后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大食遣使来唐共达36次。唐朝文化因此大量传入阿拉伯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纸术。

中国的造纸术后来又从这里传入了欧洲,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唐朝后期,火药的主要成份硝也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称之为中国雪。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医学也对唐朝产生了一定影响。阿拉伯的医学是近代欧洲医学的基础,而其外科医术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中国。

遣唐使给唐朝带来了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唐朝回赠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遣唐使团将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文学、书法、宗教、音乐、美术、舞蹈、医学、建筑、雕刻、工艺美术、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日本留学生中最知名的是吉备真备,学问僧最知名的是空海。吉备真备回国后,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学问僧空海不仅将中国大乘佛教的密宗学说带回了日本,而且用汉字草体偏旁创造了平假名,使日本文化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而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最著名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对于大乘佛教的律宗造诣精深,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他东渡日本传法,经六次努力,历尽艰险,终于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到达日本。鉴真大师其时已经年近七旬、双目失明,可他不仅将中国佛教的律宗传到了日本,而且还向日本人传授了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医药等各种知识。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便是鉴真主持修建的。他在日本整整居住了10年,圆寂后葬在了招提寺。#p#分页标题#e#

七世纪以前,日本没有固定都城,直到公元694年,日本才兴建了藤原京,此后又于公元710年修建了平城京,公元794年修建了平安京。而这些都城的设计理念、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无一例外,全都是模仿唐朝的长安城。比如城中均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等等,甚至连建筑用的砖瓦纹饰也和唐朝如出一辙。

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唐朝与南亚的林邑(越南)、真腊(柬埔寨)、骠国(缅甸)、尼婆罗(尼泊尔)、狮子国(斯里兰卡),以及中亚的吐火罗(阿富汗)等国都有广泛的商业联系与外交往来。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中,南亚的佛学、医学、历算、语言学、音韵学、音乐、舞蹈、美术,东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等,如八面来风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汉学家伊佩霞说:与二十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的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期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当时的欧洲人民尚处于茅舍坞壁的宗教桎梏之境,而中国人民的生活却已经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愉悦的境域。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这么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正是因为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君臣能够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公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的唐朝,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最宽容、最大气、最具生机和活力、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一个时代。

这就叫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就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50年代撤销的八个省,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原省:1949年设平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省人民政府驻新乡市。辖新乡、安阳2市及湖西、菏泽、聊城、濮阳、新乡、安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2市及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察哈

  • 从自恋到互虐: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为何相轻?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有认真考察过外国文人的命运,不太好说外国文人有没有什么宿命。不过对于中国的文人的命来说,凡翻上过几页中国的书,便会发现中国文人一些有趣的东西。譬如,互虐与自恋。关于互虐,早在若干若干年前,就由那个魏文帝说了大约就是那句“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吧。文人相轻,上古的不好说(据说上古

  • 足球文化兴汉在“文景之治”中功不可没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去病传》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霍去病“从军,……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东汉服虔对此的注解是:“穿地作鞠室也。”即挖地基修筑蹴鞠场地。霍去病塞外带头踢球,起到

  • “龙文化”的意义:包容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主流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12年是龙年,一张中国龙的邮票,引起人们的争议,反对者认为这种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形象令人生畏;邮票设计的主持者却认为邮票虽小,却是国家的名片,这是表现中国的威严庄重,有点凶实际上是信心和力量的表现。争议实际上已超出构图的本身,而是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面目走向世界,一张小小的邮票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 解读历史:阿房宫实是一大烂尾楼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房宫,一大烂尾楼也。本来我们以为阿房宫已被项羽烧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一群考古队员发现了问题没有“焦土”,他们在阿房宫旧址土层中没有看出任何焚烧的痕迹。为啥不烧呢?我能感到考古队员们的纳闷,烧是正常的,不烧是不正常的,他们继续探索,终于释然:

  • “妻后母”“娶寡妇”:古代鼓励男子娶二婚女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男人帮》的热播,把大众的目光再一次引到了都市单身男女的生活里,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解决婚配问题的。强制女子出嫁。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

  • 古代官员灰色收入:应酬日日不断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熟人的灰色地带古代的权力结构中,尤其是地方的官府衙门里,官吏存在着很多获取灰色收入的管道。而在他们获取灰色收入的过程中,并不排除有人会突破尺度,坏了行规,但多数食权者还是会选择一边奉行官家制度,一边又恪守另一套灰色生存的规则,打打制度的擦边球。除非到了一个新王朝的初建阶段,国家机器与政治制度一并打破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们命运一路走低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命运做成一张图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滑曲线:虽然偶有波动,但是基本上是越来越惨。秦代以前,亡国之君虽然失去了国家,但不会失去尊严。商汤俘获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夏桀之后,将他流放于南巢。在流放地,夏桀身边还有几个侍臣陪伴,基本上保持了贵族的生活待遇。和夏桀比起来,商纣王性

  • 皇帝可以立自己喜欢的孩子当太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既然说到了万历改立皇后,那咱不妨再多说两句,皇帝平白无故的干嘛非要改立皇后呢?自古帝王宠爱的妃子多了,可真正为了妃子想废皇后的还真没几个,至于能付诸行动的那就更少了。那万历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单纯的喜欢吗?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当初想立郑贵妃为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立成太子。可是那个

  • 以不近女色为荣:梁山好汉们的禁欲主义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鲁智深吃肉喝酒却不近女色梁山泊上的众好汉,如果也像现在一样建立人事档案的话,在婚姻状况一栏中填未婚的为数不少。不少好汉奉行独身主义,像鲁智深、武松、李逵、晁盖、公孙胜、吴用等人。不单是梁山上,书中其他好汉也是如此。像开卷时提到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也只有一个六旬以上的老母而并无妻子。王进按说年岁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