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臣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31 更新时间:2024/1/23 22:04:04

奸臣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他们总体来说就是给国家直接或间接造成巨大损失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

1、庆父

庆父,姓姬,鲁国上卿。庆父是鲁桓公之子、鲁庄公第一个弟弟。他在世时骄奢淫逸,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掉过两位国君,极大的削弱了鲁国国力,后被迫自杀。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2、赵高

赵高,姓嬴,秦朝丞相。赵高原为赵国人,所以以氏为姓(秦赵同宗)。秦始皇在世时,赵高精通秦国律法,又写的一手好字,深受秦始皇喜爱,不仅让他做了中车府令,还让他教导幼子胡亥学习律法。这在以吏为师的秦国,是极高的荣耀。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矫诏逼杀了长子扶苏和战将蒙恬,后又设计诛杀李斯,自任丞相。他在任期间,大权独揽、结党营私、欺上瞒下,导致秦王朝丧失了多次自救的机会。秦二世三年,又杀掉二世皇帝胡亥,立子婴为王,不久被子婴诛杀。

3、梁冀

梁冀,东汉大将军。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是顺帝和桓帝皇后,其人残暴不堪、做事肆意妄为,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把持朝政20年,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的税赋(当时全国人口大约为5000万)。质帝曾当面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公元159年,汉桓帝借宦官之力将梁冀诛杀。梁冀虽死,却为东汉埋下了宦官与外戚争斗的隐患,间接推动了东汉的灭亡。

4、董卓

董卓,东汉太师。董卓原为凉州军阀,灵帝末年十常侍内乱,董卓得以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政,废少帝立献帝,权倾朝野。董卓生性残忍,不仅放纵手下士兵奸淫掳掠,还当着满朝大臣的面,以割舌、挖眼、断脚、活烹等手段杀害不服从他的人。为躲避诸侯讨伐,董卓下令迁都长安,同时焚毁了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城洛阳。公元192年,董卓为吕布所杀。董卓死后,百姓将点燃的捻子插入他的肚脐中,点起了天灯,据说因董卓身体肥胖,天灯“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董卓的倒行逆施,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5、来俊臣

来俊臣,武则天时著名酷吏。来俊臣其人擅告密,因而深得恩宠。来俊臣原本是无业游民,因诡谲奸诈,善于无中生有,被武则天升为侍御史,专事告发审问朝臣,排除异己,凡落入他手中的大臣,多落得全族被杀。他甚至还编写了《告密罗织经》一书,用来指导其党羽如何罗织罪名。公元697年,来俊臣因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处死。

6、李林甫

李林甫,唐朝宰相。李林甫其人口蜜腹剑。唐玄宗时,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不仅如此,李林甫极力鼓吹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导致了唐王朝由盛而衰。

7、秦桧

秦桧,南宋宰相。秦桧在靖康之变后随同徽、钦二帝被金人掳掠,三年后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先后两次任宰相。主政19年期间,结党专权,排斥主战派,屡兴大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力主抗金的岳飞父子,导致了南宋丧失了恢复失地的最有利时机,为世人所唾弃。

8、严嵩

严嵩,明朝大学士。嘉靖时任吏部尚书,官拜太子太师。因善媚上,能准确揣测到嘉靖心思而获恩宠。严嵩以其子严世藩为爪牙,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在任时,侵吞了全国3/5的军饷。严世蕃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公元1562年,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严嵩父子,不久严世蕃被杀,从其家中抄出黄金万余辆,白银200余万两,严嵩被罢官免职,5年后病死。

9、温体仁

温体仁,明末首辅。温体仁资质平庸,却是崇祯朝当政时间最长的首辅,在任期间政事上碌碌无为,却翻阉党逆案,排斥异己。1630年,因后金反间计,袁崇焕被逮捕下狱。原本崇祯多疑,对袁崇焕通敌之事将信将疑,众大臣也多上书劝谏。但温体仁乘机落井下石,数次密奏崇祯,崇祯听信谗言,将袁崇焕处以极刑,“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温体仁个人权力欲的满足,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在任八年,像一只蛀虫蚕食着大明王朝,加速了明朝灭亡。1638年,温体仁被罢官回家,次年病死。

10、和珅

和珅,钮祜禄氏,清朝大学士。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先后任管库大臣、御前侍卫、户部侍郎等要职,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兴文字狱,控制科举,使乾隆朝末期出现了“要中进士必先通过和珅审核”的怪现象。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从和珅家中抄出的家产价值8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王朝10年以上的税赋,堪称第一巨贪。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与帮助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的一些小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元璋在政权稳定后,对待开国功臣的方法十分残忍让人心寒,但这也是他出于一个皇帝的考虑。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家里小时候非常穷,所以他曾经在地主家里放牛。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是没有办法养他,他便进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的时候,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开始了反抗元朝的历程。后来因为他的战功

  • 蜀汉的这位大臣,劝说刘备不要滥用刑法,造福了后世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三国时期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除去战争死亡外,病死饿死的百姓也不计其数,在这种背景下,简雍提倡不要扩大刑罚的主张就很能收民心。三国是个纷争不断的时代,各路诸侯为了在纷争中胜出,都在不断地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这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有些人虽然行为怪僻,或者是行事怪异,但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才能,一些有志

  • 这个皇帝的内阁竟然全是女人,原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这个皇帝组成内阁的大臣竟然全是女人?这或许与他坎坷的经历有关。后赵武帝石虎,字季龙,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后赵的第三位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武帝。石虎是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的侄儿。333年,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承。翌年,石虎废杀石弘,自立为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中国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

  • 出生到童年都在监牢中度过,这个皇帝的人生有些坎坷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历史上皇帝大都是非富即贵,底层出身的皇帝并不多见,下面这位皇帝虽然也是贵族血统,却在牢狱中度过童年,一生大起大落堪称传奇。按照常理来说,如果皇帝是来自于民间,那么除非是经历了改朝换代,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汉高祖刘邦,又或者是明太祖朱元璋。可是既不是通过改朝换代,也不是通过造反起义,就讲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迁都行为,以及迁都的历史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首脑城市,对于国家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首都的迁移并不是一件小事情,那么历史上有多少次国家迁都,原因都是什么呢?中国历史上有10次比较重要的迁都:1.盘庚迁殷殷商时期,盘庚将商朝的首都迁到了黄河北岸的殷,造就了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商朝的中兴,并为商朝取得灿烂的文明成就创造了先决条件。

  • 读书人最后的光芒,被朱棣亲手掐灭。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诛九族是一项非常严酷的刑罚,它能让你的血脉在人间永远消失,但是诛十族这种刑罚竟然也真的存在,唯一遭受过这种刑罚的是明朝的方孝孺,刽子手果不其然是朱棣。朱元璋以最穷苦身份起家,对任何人都不放心,都担心别人要抢他的一亩三分地。为提防功臣大将,又要解决定都南方的同时控御北方、防备蒙古的问题,朱元璋继续元代

  • 自知自己走投无路,崇祯为什么不将儿子们送往南方避难?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崇祯的死,是历史上一个比较难解开的谜团,他还有很多机会,江山也并非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他选择了一个最决绝的做法。南明之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都非崇祯皇帝之血脉。立福王要争,立鲁王要争,立唐王要争,立桂王要争。崇祯本有三个儿子,如果能有一个出现在南方,这些争论就会自然消失。

  • 秦始皇亲生父亲吕不韦被他逼死了,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嬴政的亲生父亲很可能是吕不韦,这一点在历史上是一个很著名的猜测,不过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而且嬴政很可能也不知道这一点,不然他也不会对吕不韦痛下杀手。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秦始皇虽然有着“千古一帝”的光辉。不过,如果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法,嬴政的出身并非秦国王族,更偏向于是吕不韦的儿子。而

  • 越王勾践战败后在吴国过的是什么日子?奴隶都不如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越国不敌吴国,越王勾践被俘,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复仇成功,这是我们都知道的热血逆袭传奇,但是我们没有想过,这漫长的十年,勾践在吴国是如何度过的。越王勾践在吴国当奴隶。勾践夫妇和范蠡,被囚禁在吴王阖闾墓旁的一座石室里。勾践整日为吴王洗车养马,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早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不知何日才是个尽头

  • 细数古代买东西都用什么货币进行支付,银子很少。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相比较于我们现代人的纸币和线上支付,古代没有纸币,如果要进行支付交易的话使用的是什么货币呢?是像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样用银子吗?古装剧武侠剧从来就不缺人气,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虚构三分真。如果说有“三分真”的话,那就是少许的文史背景。观众们不会相信世间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龙十八掌”,更不会相信还有“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