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清王朝伤敌八百,自损五千的绝世武功

大清王朝伤敌八百,自损五千的绝世武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3/12/22 8:22:54

晚晴末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再指望清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来挽狂澜于既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清走到了这一步呢?

重用汉臣、大办团练、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是大清王朝的一场场自救,还是一杯杯止渴的毒酒?

大清王朝的一命呜呼、清末革命军的风起云涌,和这一系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为什么说这是大清王朝在强练七伤拳?还是根本就是一场挥刀自宫练就葵花宝典的意yín?

1911年的大清王朝,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五十多年,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编练新军也有二十多年,清末新政已经十多年。怎么就到了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大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呢?连个像样的反扑都没有,连个聊自安慰的回光返照也没有?

最近空闲时间,在复习金庸先生的武侠系列,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呆萌的问题,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最蠢的武功是什么?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怎么想,反正张老师想到的是七伤拳。

七伤拳是崆峒派的武功绝学,人体有阴阳二气,水木金火土五行,一练七伤,七者全伤,没等伤敌,必先伤己,是杀敌千二自伤八百的武功。这七伤拳不是不能练,想练七伤拳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内功要高。要不然就是杀敌八百自伤千二,敌人没死,自己先亡。

大清朝就是一个内力修为太低,却要硬练七伤拳的笑话。明知是个笑话,大清朝却不得已而为之。就像一个人渴地要死,面前摆着一杯毒酒,不喝马上死,喝了过会死,你说是喝还是不喝?

(图)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的毒酒不止一次地摆放在大清王朝的面前。大清王朝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连自己都有点恍惚了。这是毒酒吗?怎么还如此得醇厚香甜?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把毒酒第一次端上来,大清王朝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八旗子弟衰落到了什么程度,别说是铁杆枪,就是大烟枪也端得颤颤巍巍;别说是上马,就是上青楼的床也两股战战。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洪秀全宣扬洗脑神术拜上帝教,本来文弱的南方农民,一下子成了虎狼之师,横扫整个中国南方,占据了半个中国,而且是最为富庶的半个中国。太平天国的北伐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

当时慈禧老佛爷晚上吓地都能尿裤子,八旗子弟是烂泥扶不上墙了,满族各个大臣除了玩蛐蛐抽大烟在行,其他的一概两眼黑。老佛爷知道汉人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没啥办法。老佛爷知道一旦地方权力过大,肯定尾大不掉,依然没啥办法。

所以慈禧老太太开始不顾清朝内功修为平平,却要大练七伤拳。那就是重用汉人大臣,鼓励他们办团练。

所以有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崛起,所以有了湘军和淮军的崛起。毒酒喝下,性命得以延续。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大破太平天国,为大清王朝续了一口长气。

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毒瘤,那就是开了一个先例,自此以后地方办的团练,不归中央,不归国家。归谁?归地方,归办团练的大臣。其实民国初年的很多乱像,比如中央权力羸弱,比如北洋军阀混战,甚至蒋介石时期各个地方的离心。其实追根溯源,都开始于此。

(图)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湘军只听曽国藩的,淮军只听李鸿章的,其他人调遣?对不起,爷不认识。

刚开始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等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朝鲜中国的湘淮两军和日本的新式军队短兵交接,失败得一塌糊涂。

大清王朝的老佛爷也没办法,接茬硬练七伤拳。

这次开始练新军,全部的西式装备,全部的西式教学,连出个操都不喊一二一,而是喊完吐完(onetwoone)

在哪里练的兵?天津小站。谁练的兵?袁世凯。兵练成了吗?练成了。成效如何?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

天津小站的新军是如此,各个地方的新军也是如此。比如武昌的新军那指定只听张之洞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新军们,尤其是南方诸省的新军,满脑门子的革命思想。后来很多革命党的起义,都是先和地方上的新军眉来眼去,新军配合了,才最后发难。不成功的黄花岗起义是如此,成功的武昌起义更是如此,甚至读者留言,说武昌起义根本就是新军的一场哗变,也很有道理。

鸦片战争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败了?怎么办?强练七伤拳。

这次的七伤拳的练功秘诀叫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真正地睁开了中国人惺忪的睡眼,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个变化了的新世界。

(图)洋务运动中,清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以为中国只是在制造坚船利炮上不如金发碧眼的西洋鬼子,好像是其他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洋务运动举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比如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这些东西到底给大清王朝起到了多大的历史作用呢?还是以张之洞为例,张之洞深耕武昌二十年,在抵御外辱上没起到啥作用,可是他却留给了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一个巨大的宝藏,在武昌的军械库中光汉阳造的步枪好几万枝,还有张之洞历年购置的武器弹药:从德国购进的七九毛瑟枪一万多枝,从日本购进的六五步枪一万五千枝。此外还有很多重武器诸多大炮。迅速地装备好了武昌起义军,使得起义军有了和清王朝叫板的实力和勇气。(具体请看拙作《武昌起义是张之洞下了个恐龙蛋》)连孙中山也不得不承认,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甲午战争,败了。八国联军侵华,也败了。

大清王朝一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为了挽救危机,也没有啥更好的办法,还是接茬大练七伤拳。

这次七伤拳的练功秘诀叫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个庞大的工程,在这里我们只说两点。新政了需要人才,人才如何培养,大清王朝想到的办法是废除科举,录取新人。新人如何才叫新,很大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出过洋,留过学。

科举制是隋唐年间就流传下来的选官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突然间失去了前进方向和动力,就像一个学生上了十年的学,做了三年的高考模拟,到了6月7号晚上,突然接到通知说不高考了,一样的震撼和迷茫。

不能科举了,那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出国留洋。去哪里?美国太远,欧洲太贵。日本好像又近又便宜,还刚刚打败了中国,正好说明了人家改革的成功性,和我们去学习的必要性。一时间一大群一大群的中国留学生乌乌泱泱来到日本留学。

(图)中国最早官费留学生——晚清留美幼童的世博情缘

那么他们学习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呢?回来报效祖国了没有。

答案大家都知道了,无论是官派的留学生,还是自费的留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的留学生,都学了满脑门子的革命思想。即使文艺青年鲁迅,也参加过同盟会。

辛亥革命的中间分子几乎都有出国留洋的经历,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留学归来,万贯家财不要,娇妻幼子不要,豁上年轻的性命,哪怕革命不能成功也要革命。徐锡麟更是做到了大清王朝的省级公安厅长,功名利禄不要,也要革命。

洋务运动那些睁开眼看世界的人,到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那种中国事事不如人的感觉更强烈、更清晰了。日本整个昔日的小阿弟,之前都跟在中国屁股后面一口一个大哥好。现在居然骑在老大哥的脖子上拉屎拉尿,把整个台湾岛一口吞了下去。连小日本大清王朝也自愧不如了。

他们得出了一种强烈的认识,就是中国事事不如人,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这一群人是中国最早睁开眼看世界的人,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人数众多,几乎掌控了中国底层社会。他们就是当时的立宪党人。

革命党固然勇猛,大多只是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最早的天然同盟军,是王金发式的袍哥,绿林大学毕业的黑社会。谈维持秩序治理国家,那还是要有知识有经验有身份的立宪党人们。

武昌起义如果不是立宪党人汤化龙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革命党的这一边,帮着革命党人维持革命后的秩序,梳理革命政府的财政,估计武昌起义也会是昙花一现。

(图)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们的合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立宪党人倾向于革命了呢?

1908年的冬天,大清王朝的掌舵人慈禧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对于慈禧老太后,我们今人的印象大多是愚蠢、落后、冥顽不灵。不过老太太还是很有一把刷子的,义和团闹的如此出格,八国联军来了后如此的惨败,老太太狼狈地到承德去避难,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不过,老太太一回来,八国联军没有撼动老太太的位置,李鸿章张之洞如此厉害的人也没有撼动老太太的位置,老佛爷还是那个老佛爷。

老太太一走,也带走了大清王朝最后的一口气。上来了一群不知道好歹,不知道深浅的生瓜蛋子。一上台就嚷嚷着收权收权,什么地方上的权利,什么军事上的权利,什么经济上的权利,统统收归中央,比如袁世凯的兵权就是这个时候收走的。比如清末新政成立的内阁压根就是一个清一色的皇族内阁。

他们天真地认为权力收上去了,大清王朝的江山更稳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收上去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失去的却是立宪党人的心,是立宪党人对大清王朝深深地失望。

立宪党人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转向了革命,命运的天平也就转向了革命。

行文到最后,张老师又冒出一个呆萌的问题。大清王朝好像不仅仅是强练七伤拳那么简单。

大清王朝像极了《笑傲江湖》里面的林平之,危难之际,毫无办法。只能拿出葵花宝典变化来的辟邪剑法,剑法上一开头就写了几个大字,“要练神功,必先自宫”。

大清王朝看了看自己的裤裆,要想活命,要想延续大清王朝的命数,这也算是最后的办法了,然后狠狠心,跺跺脚,挥刀砍下了自己的小弟弟。小弟弟是砍下来了,神功却没有练成,倒是失血过多,大清王朝一命呜呼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史上仅此一位,掉进青楼的皇太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有不少从青楼女子变为皇后的,她们有的人很幸运被皇帝一眼看中,有的人则是经过了艰难的经历才爬上去,不过我们几天要讲的不是这样的故事,而是由皇后变为青楼妓女的故事,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也是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一位皇后。北齐皇帝荒淫无道,皇后也不甘寂寞,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正妻胡皇后就是一个出名的淫荡皇后

  • 红楼梦里她虽然只是丫鬟,但却八面玲珑让人佩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这世上永远不缺那些八面玲珑的人,他们跟谁都能搞好关系,与这样的人相处会感觉如沐春风。在红楼梦这部巨作中,丫鬟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其中出场次数多、被着重描写的当属平儿。凤姐之威、泼辣,贾琏之俗、粗鄙,夹在中间竟能周全自己明哲保身。在贾府上上下下几百人的集团中,作为ceo凤姐的第一高级文秘,每

  • 唐睿宗的生存之术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就像许多王朝一样,唐朝的傀儡皇帝也是非常窝囊的,不过不同的是,唐睿宗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懂得审时度势,并在一次次足以致命的政治运动中活了下来。(图)《女人天下》里唐睿宗两度登基三让天下骆达华(饰)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初名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

  • 别看皇帝后宫三千 却是长期分居 宠幸妃子时太监还要在旁提醒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代帝王能够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是一件非常让现代人尤其是男性朋友们羡慕的事情,但是事实上皇帝的后宫生活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放肆。别看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就觉得当皇帝好,其实后宫是有相当多的规矩,作为皇帝也必须得遵守。电视剧里面反映的一个画面还是非常尊重历史的,那就是每个妃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一个宫殿,也

  • 身为古代四大才女,她生逢乱世却又无可奈何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三国时期女中豪杰有很多,大小乔孙尚香,黄月英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女性。下面要介绍的也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蔡文姬。她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她善于诗赋,精通音乐,却颠沛流离,尝尽苦难;她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中国十大古曲;她的《悲愤诗》,对古

  • 盗乾隆墓时发生怪异事情 1975年开墓时再次发生 至今还是谜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深埋在陵墓下方的棺材会自己动?竟然还能从中心位置移动到墓穴的入口处将门堵住?这可不是什么灵异事件,这是乾隆墓穴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说到这个孙殿英盗皇陵,我们只知道获取了许多的奇珍异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意外,而且时隔多年后该怪现象再次出现,至今都还是一大谜团。乾隆的墓有几个大门,前面几道门都

  • 清朝末年,山海关有座孟姜女庙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一个民间传说,孟姜女将长城哭倒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清朝时期确实有这么一座庙,里面供奉的就是孟姜女。1907年5月17日,山海关孟姜女庙。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清末时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女神像孟姜女庙景区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

  • 朱元璋为什么后来称明教为邪教?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明教是从中东地区传来的宗教,在它的影响下,抗元的起义军掀开了元朝的天,建立了强大的起义武装,并在之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以宗教立国,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正如夏春涛先生所说,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关系到能不能客观而公正地看待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根据《辞海》的解释

  • 古代"高考"舞弊考官被腰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为我国输送了无数有才能的人,但是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清朝的反作弊还是很严格的,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说当时温庭筠的作弊手段就相当高明。(清末孩子也分快慢班,考试不过也要补考)2014年高考期间发生的河南舞弊案震惊全国。在我国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考试中,也有枪手。古代最有名气的

  • 它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却换来了诛三族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细数历朝历代,武将面临的境遇都是最惨的,出去打仗要面对敌人的刀剑,更危险的是面对班师之后皇帝和大臣的猜忌。历朝历代,许多战绩彪炳的武将的下场都很悲惨,比如白起、韩信、岳飞等,除了他们摊上不太好伺候的领导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武将都是耿直的汉子,有啥说啥,不怕犯忌讳,不怕让领导下不了台,久而久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