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和珅:平步青云欲壑难填 天下首贪遗臭万年

和珅:平步青云欲壑难填 天下首贪遗臭万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1/19 11:41:49

和珅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贪官,他受到皇帝的宠信,独揽国家财政大权,借此疯狂敛财,一生聚集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贪腐记录。

和珅(1750一1799),字致斋,姓钮钴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珅可以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贪官的代表,其个人经历也为现世的人们所关注。应该说,和珅由一普通生员扶摇直上,短短数年就成为乾隆皇朝政坛上最耀眼的新星并持续闪耀数十年,显示了他出众的政治天赋和才能;同时,逐渐权倾朝野的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逐渐迷失了自我,嗜于权、钱之欲而不能自拔,最终自掘坟墓、遗臭万年。

和珅出身于一个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纳巴图鲁,在清初入关的战争中,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父亲常保,曾官至福建副都统。身世并不显赫,但也是军功世袭之家,这为和和珅后来得遇圣恩,被乾隆帝所赏识创造了条件。有史料记载说,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高大俊秀,皮肤白哲,举止优雅,与我们在荧屏所见则大不相同。少年时的和珅,可称得上是八旗才俊,英姿勃发,只不过谁也想不到他这么快就平步青云,一发而不可收。

和珅年轻时即能在政坛上大展身手,一帆风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身居显位的高官英廉对他青睐有加。英廉认为他才貌出众,是人中龙凤,定可出人头地,并把他最疼爱的孙女冯氏嫁给了他。英廉,字计六,冯氏,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初年几经升迁,先后担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并曾暂署直隶总督,后授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深受乾隆帝器重。得此一地位显赫的老丈提拔,自然对和珅的政治生涯大有助益。据说和珅在官学期间生活比较拮据,英廉对其多方关照,使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和珅和冯氏结婚之后,感情一直不错,冯氏为其生下了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丰绅殷德,冯氏则于嘉庆三年(1798)去世。

和珅十九岁时(1769),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二十三岁时被授为三等侍卫,挑补粘竿处,即上备用处,负责仪仗事宜。和珅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去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但没有中举。关于和珅的发迹,有记载说,有一次乾隆帝出巡时,突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伞盖,怒问:“是谁之过与?”众人吓得不敢作声,只有和珅引经据典朗声答到:“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即是说当然是管这个事情的人来负责。从而引起乾隆的注意,一路详加询间,和珅都能一一应答自如,乾隆立刻就将他提为侍卫,又升副都统。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起,和珅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升迁,数年之内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先后兼任、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位极人臣,掌政二十余年。可谓达到了政治生涯和人生的顶点,已经是“飞龙在天”了。

乾隆帝执政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皇帝之一。他在前期提拔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为乾隆时代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乾隆帝对自己看人的眼光也非常有自信,伯乐相马,后期的乾隆相中了和珅这匹千里马。的确和珅配得上称千里马,在帝国政坛持续闪耀几十年,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可乾隆帝没想到的是,这匹千里马“胃口”太大了,吃得清王朝家底都动摇了。

和珅的确有其出众的才华,而且非常有政治天赋,为乾隆朝的大清国做出过贡献,成为乾隆帝最倚重的宠臣,尤其是在乾隆帝日渐衰老的时候,和珅的精明干练更为其所赏识。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在众多大臣中极为少见,使他成为乾隆帝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得力助手。和珅也很有外交才能,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派马戛尔尼带领使团访华。中英双方首先在拜见皇帝的礼节上发生了争执,清廷坚持贡使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英使则坚持以见英女王的单腿下跪礼代之,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几乎破裂。和珅与英国使团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和交涉,最终说服他们按照清廷的礼节觐见乾隆帝。后来英国使团提出了他们来华的真实目的,即增加通商口岸、占据海岛、减免关税、传教等要求。这些要求均无视中国主权,为和珅断然拒绝。后来英国特使评价和珅说:“自始至终殷勤地尽到招待责任,体现出一位有经验的廷臣的礼貌和上等教养”,“态度和蔼可亲,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在封建帝制条件下,唯皇帝意志是举。和珅非常懂得揣摩乾隆的想法,办事干净利落,经常不等他开口就能把事情办妥当,因此非常得乾隆帝宠信。乾隆帝喜欢附庸风雅,身边像刘墉纪晓岚这样的大员都是知名才子,和珅在这方面也非常下苦功,诗作、书法、绘画皆有所成。尤其书法上,他刻意模仿乾隆帝,以至于能够以假乱真。到了后来,乾隆帝有些诗匾题字就索性交给和珅代笔了。乾隆帝对和珅越来越倚重,后来将他最宠爱的小公主和孝固伦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样他们就结成了儿女亲家,两人关系更进一层。也许封建帝制下皇帝感到非常的孤单,像和珅这样能够揣摩圣意到如此地步,乾隆帝真的是把他当成知己了。

和珅在其政治生涯走上巅峰的同时,也开始迷失了自己,沉溺于权与钱而不能自拔,走上了自掘坟墓的道路。和珅得势以后就开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史书记载,和珅秉政之时,“对那些不愿意依附自己的人,伺机激怒皇上而陷害之;他的亲信若是犯了法,总是巧为周旋,或故意拖延其事,待皇帝怒气平息后,再去为之说情。”于是,朝廷大员纷纷盘剥下属以讨好和珅,弄得朝野一片紧张。和珅的弟弟和琳本是生员出身,按当时规矩是不可能当大官的,但和珅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乾隆帝对他的宠信,不断提拔和琳,最后将其擢升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都御史、四川总督。他小时候的老师吴省兰,也被他所重用,不仅提拔为学政,还担任了乡试的主考官。乾隆退位当太上皇之后,和珅又把他安插到嘉庆帝身边养录诗稿,实际上让他监视嘉庆帝。和珅的舅父明保,既无资历,又无学识,却被他安插为汉阳知府,后来乾隆帝接见时发现他什么都不懂,生气地向和珅问及他的出身和仕履,和珅凭借其口舌竟然蒙骗了过去。乾隆五十一年(1786),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参奏和珅家奴刘全衣服、车马有逾制,其实是间接弹劾和珅。乾隆帝下令严查,但因为乾隆帝明显袒护和珅,加上和珅得到亲信通风报信,提前让刘全毁掉逾制的衣服、车马,最终导致查案不力,曹锡宝反被和珅诬陷,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含冤而死。

和珅常年把持清廷财权,户部与内务府皆为他掌握。他嗜财如命,肆无忌惮地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清朝在财政管理上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珅广开财路,公开卖官,尽量不动用国库银两,使乾隆帝非常满意。他创设“议罪银”,有过失的官员可以交纳罚银代替处分,为免革职、参处,督抚们缴纳的“议罪银”少则万两,多则几十万两,这些钱不入国库,直接入皇帝支配的内务府。由于和珅到处搜刮,使得原本入不敷出的内务府几年就扭亏为盈,当然这其中和珅少不了中饱私囊。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进贡皇帝的礼品,和珅都要截留一些,经常是好的留在了他的家里,次的才进入皇宫。以至后来查抄他家产时,发现他所藏的珍珠手串比皇宫里的还要多、还要好。而且他还经常想方设法把自己看上的皇宫里的东西偷出来,据为己有。

和珅得势以后,中央和地方的大员为了讨好和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向他进献,而和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当时有位姓张的地方官去和府送礼,带了二十万两银子,等了许久也没人理他。不得已又拿出五千两“打点关节”,才见到一位身着华丽的少年奴仆从和府走出来。见到他开口就问是白是黄,答道是白银,那奴仆不屑一顾,命人收在了外库,原来视二十万白银为小数。他还以为那奴仆是和珅的心腹,后来才知道因为他送礼太薄,出来见他的只是和珅奴仆手下的奴仆。

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和珅开设了大量的店铺、旅店、粮店、酒店等,还开当铺、银号,放高利贷,并利用自己的权势欺行霸市,盘剥百姓。乾隆五十二年(1787),北京米价大涨,商家囤积居奇,和珅家粮店存粮却不多,于是便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各店库存粮食不得超过五十石,从而使自己的粮店控制了京城米市。

官员经商,尤其像和珅这样权势极大的大员经商,给他自己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却扰乱了市场,祸及民生。可是,搜刮这么多的财富对于他来说有什么用呢?家中出入金银,俱由他自己亲自核对。宅第所需资费,全部由他的下属承办,自己从不掏钱。对家里妻妾也很少赏赐东西。这时候的和珅已经有点像守财奴了,正如世人所说的,“愈是有钱,愈是一毛不拔”。当然,他在自己身上从不吝啬花钱,可谓挥金如土。

和珅聚敛起了惊人的财富,而且每日收入不断,他也以此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记载说和珅“每晨起,恒服珠,故心窍通明,过目即记。”江苏吴县有个叫石远梅的人,专门贩卖珍珠,他卖的珍珠次的也值万金,士大夫争相购买,唯恐买不到,都是为了买来进献给和珅的。

和珅位高权重,又特别注意在乾隆帝面前表现自己,以维持自己的形象。因此,当他或他的亲信遭人弹劾或犯错时,揽功诿过、文过饰非就成了他惯用的伎俩。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等反叛,进逼兰州。当朝驸马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等率兵讨伐,同时乾隆帝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偕同大学士阿桂一起前往督师,应该说这给了和珅一个立军功的好机会。当时阿桂身体有恙,让和珅先行。和珅到兰州后,海兰察等已经将叛军击溃,和珅急于立功,立刻下令分四路进兵追剿,轻率冒进,结果中了埋伏,总兵图钦保阵亡。过了几天,阿桂到了,追查此事。和珅便把责任推到诸将身上,说他们不听调遣,阿桂便说那就该杀。第二天,二人一同部署战事,阿桂发现将领并无不服从指挥调度的现象,便问和珅当杀谁?和珅非常尴尬。后来乾隆帝也知晓此事,下诏斥责和珅隐瞒钦保阵亡,并想抢占海兰察与额森特军功之事,很快召他回京了。

和珅秉持朝政这么多年,舞权弄弊、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弄得大清朝吏治废弛、民变四起,早已不得人心,只是由于乾隆帝对他太过倚重和宠信,始终存心包庇,所以一直没有受到惩处。但是,到了嘉庆四年(1799),已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帝驾崩,和珅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对和珅一直隐忍不发的嘉庆帝马上做出周密部署,惩办和珅。在乾隆帝病逝的次日,即将和珅革职拿问,后来发布上谕,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并于发布上谕两天后“加恩赐令自尽”。国病民终一死,一代巨贪终于走到了他的人生尽头,终年五十岁。

关于查抄的和珅的家财,史书记载:“凡百有九号,就中估价者二十六号,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有奇;未估者尚八十三号。”照此估算,大约有八百多兆两。这一巨大财富,相当于清廷十余年的财政收入。因此,民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足见和珅贪污受贿之厉。

和珅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丰绅殷德,他的名字为乾隆帝所赐,又娶了乾隆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何等的荣耀!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不只是这短暂的荣耀,更是抹不去的耻辱。和珅死后,丰绅殷德靠着公主的关系并未被赐死,但是当他看到往日荣华富贵瞬间灰飞烟灭,政治前途一片暗淡,又背着生父骂名,自此心灰意冷、日渐颓废,到嘉庆十五年(1810)就抑郁而死,年仅三十六岁。我们想这是敛财后爱子成癖的和珅怎么也不想看到的吧。

和珅在得知他被赐死之后,写下了最后一首诗,这也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注脚: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前两句,和珅从八旗才俊到权倾朝野,再由权力的顶峰跌到低谷,直到死的时候他才知道往日荣华不过是场梦。是啊,他死的时候带不走一分钱财,留给他的却只有万世的骂名,何其悲哉!这时候他的心理落差也一定非常大吧。后两句,明知赐死在即,却又似乎透露出了他那惯有的自负,殊不知正是这种自负成就了他的成功,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标签:

更多文章

  • 给谋反者写赞歌?这位皇帝做了一件比杀了他还痛苦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年羹尧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边疆大吏,功高盖主,又有着很高的权势和威望,甚至在边关地区风头盖过了皇帝,这是皇帝万万不允许的。康熙在位时候已经有打算除掉他,雍正年间才真正开始动手。铲除“年羹尧集团”,是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之一。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八年中举,康熙三十九年登进士,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

  • 为什么说科举、青楼、镖局是独特的汉族文化,少数民族却没有?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为什么说科举、青楼、镖局是咱们独特的汉族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和西方都没有?(所以想干这行的妇女都来中国了。《海陬冶游录》说,清道咸年间上海就有外国妓女,北京大概在同治、光绪时期才出现,据点是东单牌楼二条胡同第一楼。开始是东洋妓女盘据点,后来转手给了西洋妓女。嫖资是本土妓女的两三倍。这价格“开洋荤”是

  • 帝王家豢养的鹰犬?论最会做官的大宋第一良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自古开国君主都有着一帮战功赫赫的老将,宋太祖赵匡胤本就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将军,他手下的将军应该更加骁勇善战才对。最近的朋友圈和市里坊间的消息很多都是围绕着《欢乐颂》,姑娘们看着剧中理性而干练的安迪纷纷羡慕不已,只是煮酒君想说的却是安迪的饰演者刘涛在十几年前饰演的一部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又叫李后主

  • 煮酒论英雄是真实的吗,曹操当真能视刘备为英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刘备还在一文不名的时候,曾经过过很长时间寄人篱下的生活,就是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发生了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寄居在曹操门下的刘备,每天过着浇水种豆的悠闲生活。有一天,曹操找刘备来喝酒。这个古人们,喝点酒就上头,马上开始天南海北的乱吹一通。曹操就和刘

  • 谁是三国里的最佳好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好男人这个词貌似是现代产物,但其实要是有一个好男人的标准,古代很多人也能当得起好男人的称号,比如说三国时期就有许多的好男人。三国的最佳好男人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诸葛亮说下面请各位候选人介绍自己的光荣事迹:第一个出场的是吕布,只见他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

  • 什么?这时期皇帝杀个人也这么麻烦啊!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稳固国家,同时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用雷霆手段对人民和官员进行统治,起到了很好地效果。1,劳教搬砖成笑话明朝开国后严惩贪官,罪大恶极的杀了不少,但对好些情节不太恶劣的,却也治病救人:劳动改造。劳改的方式,朱元璋时代主要是种地,也就是去官田里插秧。当时乡间的官田

  • 明朝皇室如何穷奢极欲:紫禁城地砖造价赛黄金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的都城最开始定在南京,到了朱棣时期,首都才迁至北京,决定定都北京后,皇家在这里修建了史无前例奢华的宫殿——紫禁城。人们形容繁华盛世的大场面、大仪式时,会赞叹地写道“树裹织锦”、“金砖铺地”,原本理所应当地认为那是一种写作手法,但当人们见识到皇宫里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数不尽的古器珍玩后,才恍惚觉得

  • 盘庚迁都到殷,商都定为殷都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商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久远的朝代,因此大多数人了解的相对少一些,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曾经强盛过的朝代,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汤代替夏桀,建立了商朝,在这中国历史上,称为“商汤革命”。商朝的奴隶主贵族统治,总共维持了五百多年,更替了三十一个君王,完成了两次“革命”。然而在这两次“革命”之间

  • 帝国的侵略, 清朝抉择了一条如何的不归路?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百日维新运动如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或许能够改变国运也说不定,但是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故步自封的大清终究是难逃被奴役被推翻的厄运。(图)19世纪清廷外务官员正在议事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北京城可谓风云变幻。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

  • 是如何的绝色,才让年过半百的她,依然迷得皇帝神魂颠倒?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般的庸脂俗粉还真难入眼,但是下面这位却是接连迷倒了六位皇帝,从南北朝到隋朝再到大唐,一路将众位皇帝迷的神魂颠倒。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