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明明文化大国 为什么积弱呢?

宋朝明明文化大国 为什么积弱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4/1/19 8:39:23

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庶的朝代,却也没能逃过被灭国的命运,野蛮进化为文明,文明堕落为腐朽,腐朽又被野蛮所消灭,一代代轮回中,宋朝走上了被灭亡的道路。

以现在看回去宋朝,宋朝的gdp绝对是非常非常高的,宋朝的繁荣程度比起人们经常说的大盛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什么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航海业、造船业样样都有涉及,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丝绸之路空前发达。真是怎么都看不到“弱”这个字。

(宋朝的繁华民生)

古代人的思维都以农业为主,就单讲农业,为了提高耕种水平,宋代人注重水利发展,又改善耕种工具,又改善粮食品种,《水车赋》有“器以象制,水以轮济”之句,也就是有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了牛耕鞅马,梯田耕作,粮食一年几熟,还不断开荒,加大了耕种的面积,据记载,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达到耕地面积顶点七亿亩,农民粮食多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就自然会拿去卖。农业走向了专业化和商业化,产量与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我们对于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要有三餐温饱,如此一看,宋朝温饱问题都快达到小康水平了,那他们解决了温饱之后,想到的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要通商赚钱和享受生活了,因为当时朝廷的政策对经济干预不大,所以商人自由度提高了,城门关得晚,又开得早,而且宋朝的交通非常好,广布桥梁,海上的通商航道也非常多,所以通商的人源源不断。许多丝织品,茶叶,瓷器输向日本,东南亚。而阿拉伯商人与宋朝商人是交易得最多的。

再者就不得不赞叹宋朝人民的享受生活资料,还是看看吃的吧,制糖术就是那时候发明的,还有什么火腿、火锅、东坡肉、豆芽菜、爆米花、包子等等琳琅满目。还真是吃货的天堂,宋朝的市中心空前繁华,不仅是一大堆吃的,还有各类酒坊、食肆、妓院、赌场等。据说那时候的人重女轻男,因为娱乐业如此发达,老婆,小妾,歌姬和舞姬需要的女人数量何其壮观,老百姓生了个女儿就不愁没有工作做了。而朝中有这么多有钱人,著名的辛弃疾家里就有三十多个舞姬和歌姬了,那时候的男人还当真是十妻九妾呀。每个人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好不痛快!《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分别演出杂剧、杂技、相扑、傀儡戏、说书、讲史等,昼夜不辍。”可看出当时的娱乐项目多么繁多。另外,最有特色的就是宋朝的人还很注重房子就装修与装饰,和其他朝代不同,他们的房子特别别致,稍微有钱点的人家小院里就会有小桥流水,假山亭子等赏心悦目的景色。

而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宋朝积弱的原因,朝廷中人十分腐败,既然百姓们都这么多钱了,那些当官的口袋早就贪污到一个天文数字去了,只顾着自己的娱乐,过着这红灯绿酒的生活,完全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俨然不知身边的国家有何想法,那时候有多少国家眼红他们城市的繁华,摩拳擦掌想要攻陷大宋啊。

再者,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就是在宋朝这里产生的,就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三个发明对世界影响是有多么的大?16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论》中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

可以说宋朝的文化还有科学技术都是走在世界潮流的尖端,为什么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总是会被说积弱?到底弱在哪里?

我们看下他们领导人的做法吧,都说弱国无外交,宋朝皇帝对于其他国家持以委曲求全的态度,每年交一大堆岁币还有朝贡的物品给其他国家。不过即使如此,宋朝的钱财还是有很多,要知道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啊。可是重文抑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而且不因言获祸,招文官的数量比武官要多得多,人人都去竞选文官,还有人当兵吗?试想一下,那时候都是暴力出政权的时期,没有一定的有素质的军队,如何平天下?皇帝就只是单纯地害怕陈桥兵变再次发生,什么是陈桥兵变?就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也就是黄袍加身,他们宋朝的老祖宗就是兵变夺来的天下,就下遗嘱说不要再动用武力,防止有人再次拥兵自立。所以皇帝就认为贪官也不够一个武将的危害大,不让武官获权。西夏、吐蕃还有辽国这些都有和宋兵打过仗,而且次数还不少,士兵都是战场上练出来的,按道理说士兵素质应该还算不错,为何屡战不胜呢?就因为打仗要按照皇帝说的来,完全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甚至还派文官还有太监做监军,他们丝毫不懂兵法,又怎么能够打胜仗呢?徒徒添乱罢了。

(《中兴瑞应图》中的宋军重骑)

军队的素质一直得不到提高,而朝廷也不注重,腐败现象日益严峻,有识人士王安石意识到宋朝的状况,意识到宋朝军队只是浪费钱财,更大呼“倘不能理兵复古制,则中国无富强之理也。”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产生,简单地说就是从里到外的大改革,按照他的改革的确是有望改善宋朝的状况,不过却是一个在错误的时机所作出的错误的抉择,改革抵触了许多大财主的利益,而变法里存在的弊端使贪官更加猖狂,害民扰民。最终改革失败,不仅如此,这次改革失败给后世统治者一个巨大的阴影,一个走不出去的阴影。宋朝只能越积越弱,贪官当道,腐败不堪。

宋朝明明是文化大国,不过他们却搞错了次序先后,单纯地害怕武官的造反,而忽略了当时最重要的军事建设。最后的靖康之耻也背负骂名,使人痛惜。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宋朝军事水平也十分发达,那么对于历史的进展,对于后世的我们会造成什么影响,这真是不得而知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为什么改自已陵墓的选址?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道光是嘉庆通过密诏确立的太子,道光年轻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魄力,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点,让他敢违背祖训,将自己的陵墓迁址。(图)道光帝嘉庆十八年九月,林清义军攻入紫禁城,宫内—片慌张混乱之时,皇次子绵宁倒还镇静,亲持鸟枪,击毙了两个义军,稳住—了阵脚,等待大批清军赶到,打败了义军。他因这次建立的功

  • 中国历史上最放荡的君主刘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皇帝荒淫不理朝政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在南北朝时期,皇帝们好像都像是暴发户一样,做皇帝只为了纵情享乐,根本不打算好好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南北朝全是这副德性:江山来得太突然,后辈玩得太疯狂。从创业到败家,一眨眼就过去了。刘裕的子孙,哪有几个好玩意儿?包括孝武皇帝刘骏在内,一群眉清目秀的衣冠禽兽,把江南三千

  • 为什么实力遥遥领先的北宋,却经常被辽和西夏欺负?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宋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民间富庶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与孱弱的朝廷和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元朝和明末的穷兵黩武刚好反过来,较弱的军事力量也决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传统史学观点认为,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南宋也很好了继承了他大哥这个缺点。不过,随着学界研究的推进,尤其是史学观点多样化的影响,北

  • 千年以来,这四个城市的名字从来没变过,看看是不是你的家乡?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城市名称或者地名的更换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我国的城市千千万万座,千年以来我国有记载的地名没有发生改变的,只有这四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名变更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西安以前被称为长安,北京过去被叫作北平、燕京,南京则被称呼为金陵等。当然,也有少部分城市,其地名历经数千年也没有发生变化。其中,

  • 古代史上各式各样太上皇们不同的人生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太上皇是皇帝的前任领导者,虽说一般是皇帝驾崩之后才有下一任继位者,但是凡事总有例外,由于各种派系斗争,被废的皇帝也会成为太上皇,还有老爸让位给儿子的情况。那么历史上几位有名的太上皇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的父亲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着

  • 古代最难以置信的民间医疗术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医学在国外是一个兴起和发展都比较晚的学科,因此也就诞生了历史上一些奇怪的治疗手段,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匪夷所思甚至恐怖的手段在当时可是被人深信不疑的。在古代社会,因当时的社会医疗科技并不发达,信息的交流也不方便,在各地的不同民族和民风里曾经流过很多怪异的民间医术,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些医术方法荒唐而难以置信

  • 朝鲜眼中的清政府:冒充天朝的“蛮族”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李氏朝鲜是朝鲜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因为那个时期与大明交好,得到了大明的很多优惠政策和资助。但是这一切随着明朝的灭亡都消失了,朝鲜对于明朝的怀念甚至比一些明朝旧臣都重。明代灭亡后的清代,李朝朝鲜使者记载的燕行文献显示,“中国”已经“华夷变态”,是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换句话说,朝鲜虽然臣服于清政府

  • 事实证明吕布并非三国第一武将而是赵云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这里不聊历史,只谈小说情节,说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我觉得有失偏颇,赵云在小说中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在刘备手下,他一直都是刘备的贴身护卫,刘备兵败曹操.遭堵截,是赵云.单条几将,让刘备成功逃脱,同时他还发彪,七进七出,救出阿斗,杀的曹军人仰马翻,还有,阿斗在他怀里谁的很香,赵云他有几只手??单看啊

  • 乾隆与康熙两帝执政生涯的10大惊人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都说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可以说是清朝最强盛的时期了,那么这两位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将乾隆与康熙比,会发现很多相似但又区别巨大的地方。(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康熙帝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也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康熙帝南巡6次

  • 明孝宗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明朝中的政治内斗、后宫内斗非常激烈,后宫皇后为了维护自己地位的稳固甚至杀死了所有其他妃子的孩子,差点让皇帝绝了后,这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期的事。在历代王朝的权力斗争中,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想要取得并且保住地位,往往要使出更多的非常手段,那些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历史上的悍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