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皇帝也罢工–万历三十年不理朝政

皇帝也罢工–万历三十年不理朝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66 更新时间:2024/1/15 13:11:51

自从崇祯皇帝自缢以来,有关于明朝国运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崇祯如何做才能够挽江山于即倒,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意义,但是却很有趣味性,不过,说到明朝灭亡的原因,呼声最高的还是万历年间数十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明神宗一生的统治,被历史学家分为了三个阶段: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不过,头十年的奋发图强恐怕还是张居正的功劳,所以一旦皇帝自己亲政,他懒的本性马上全部显露。但是,懒皇帝虽然很多,可是“万事不理”,堂堂的天子居然“罢工”,却也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原来,这与神宗朝的一件大事“国本之争”有关。

所谓“国本”,就是指的太子的人选。对于“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来说,皇位的继承人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算得上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被称为“国本”。一般来说,立太子的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也就是说皇后所生的儿子自然会是太子,若皇后没有儿子,就立皇帝的长子为太子。明神宗的皇后王氏没有儿子,他的长子是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于是,按照惯例,他就应该立这个儿子为太子。但是,皇帝宠爱的却是第三子朱常洵,因为,这个儿子是他心爱的郑贵妃所生。

万历六年(1578年),小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王氏,同时选取“九嫔”,郑氏就是九嫔之一。神宗皇帝的王皇后容貌平常,又秉持着传统的“妇德”,皇帝对她不感兴趣,却对机智聪敏的郑氏十分宠爱,平时一般都在她宫中留宿,妃嫔无一人能及。万历十四年(1586),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神宗马上册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但这一晋封却引起了宫廷内外的纷纷议论。李太后像

原来,在皇帝大婚之前,他有一次到母亲李太后的宫中给她请安,忽然一时兴起,看上了太后身边一个姓王的宫女,就和她春风一度。事后,皇帝还挺不好意思,不敢让李太后知道,他大婚的时候所纳的“九嫔”中也没有她。但是,这位王宫女不久怀孕了,李太后向皇帝询问这件事情,他还不肯承认,后来拿出纪录皇帝行踪的“起居注”一对日期,才没话可说。李太后却没有生气,倒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抱上孙子了,十分高兴。于是封那个宫女为恭妃。后来,她就给皇帝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虽然如此,但皇帝却并不喜欢这个王恭妃,那次“临幸”她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等到有了心爱的郑氏,就更是把他们母子抛到一边。现在郑氏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便立刻封她为贵妃,而早就生了儿子的王恭妃,却没有这种待遇。于是在朝野上下看来,这就是皇帝打算废长立幼的标志了。

其实,不论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现在都还不过是小孩子,也分不出什么好歹。或许在皇帝看来,到底要立谁是自己的家事,当然是由自己说得算。但那些大臣们可不那么想,有明一代的大臣们是受理学影响极深的,对于维护礼制有着无比的热情。当年就和神宗皇帝的爷爷世宗皇帝因为要不要管亲爹叫爹的问题大闹一场,气得世宗皇帝在午门打了一百多个大臣的屁股,成为震惊一时的“大礼议”事件。是不是管亲爹叫爹不过是个称呼问题,尚且掀起了这般轩然大波。关系到今后谁是下一任皇帝这样的“国本”问题,就自然更加引起了大臣们的严重关注,于是,当年二月,户科给事中姜应麟首先上奏,主张“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

这自然是逆了皇帝的心意,于是这位官员马上被贬得远远的。但是,一个人倒下去了,还有千万个人跟上来。一时间,主张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飞到皇帝这里,弄得他晕头转向,心烦不已。一气之下,恨不得像他爷爷学习,把这帮不知死活的家伙也送到午门去打屁股。但是,当年明世宗的“大礼议”本来就是众说纷纭,皇帝管亲爹叫爹也不是没有一点理论根据;而神宗打算废长立幼,却是一点理都不占,再说他也做不到爷爷那么阴刻,觉得这么乱打一气总归不大像是“圣明天子”所为,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自以为不错的妙计——拖。

皇帝先是劝大臣们不要着急,皇后还很年轻嘛,万一她将来生下一个儿子,不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何必急着现在就立王恭妃的儿子。但是,皇帝自从宠爱了郑贵妃,就再也不肯到皇后那里去,皇后这儿子又从何生起。群臣们不肯上当,皇帝就使出了第二招,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神宗准备把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借口等他们长大些再择其善者为太子,以此来搪塞朝臣。结果朝臣大哗,神宗不得不收回前命。后来这件事情一直争论不已,其间又出现了不少“妖书”,影射宫廷嫡庶之争,弄得天下人心混乱。结果还是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出来干预,她问皇帝:“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皇帝慌不择言:“他不过是个宫女的儿子罢了。”李太后本是穆宗皇帝的宫女,因为生了神宗皇帝才被晋封为贵妃,后来儿子即位又成为皇太后的,现在听到皇帝儿子说出这种话来,立刻大怒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吓得皇帝赶紧叩首请罪。

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又加上群臣的压力,皇帝只好在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十月,怏怏不乐地立皇长子朱常洛才为皇太子。至此,“国本之争”告一段落,朝野上下才算安顿下来。

群臣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皇帝却憋了一口气。于是他产生了报复心理:你们既然不让我立喜欢的儿子做太子,那我就“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干脆“罢工”。

他想到做到,先是不肯上朝,又不肯“召对”大臣,于是慢慢地就连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很少见到皇帝的面了;后来更是发展到不批奏章,臣下们的奏章一概“留中”不发。皇帝很明白,对于那些他不喜欢的奏折,只要一加以贬斥,马上就会给朝臣们找来更多的上奏理由,又使他们得到了“讪君买直”的机会。现在干脆给他一个不理,让这帮“忠君爱国”的臣子们面对空气作战。至于他自己,就躲到深宫里呆着去了。

这一点倒很有他爷爷的风范。当年明世宗也曾经一住西苑很多年,不去上朝。但是,世宗皇帝还是肯见见内阁大臣的,奏章也还批复,而且他躲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炼丹药。神宗皇帝又不炼药,他躲在宫里打算干什么,就成为了后代人一直十分关注的话题。

有人猜想,皇帝大人大概是抽上了鸦片烟,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自然不会再对朝政感兴趣,据说他还给鸦片起名叫“福寿膏”。明代中后期以来,对鸦片的进口就开始有所增加,对之征收进口税就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定陵挖掘之后,曾对神宗的尸骨做过检测,其中果然含有吗啡的成分。不过,当时的鸦片虽然传入了中国,但一般都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十分昂贵,时人称“其价与黄金等”。皇帝服用鸦片是否到了成瘾的地步,却也很难断定。不过,《本草纲目》在谈到鸦片时说“俗人房中术用”,恐怕这才是皇帝喜欢“福寿膏”的原因吧。

明神宗沉迷酒色,这也被大臣们的奏折所证实。如万历十七年(1589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所上的那个著名的“酒色财气”疏。其中就提到了皇帝“恋色”的毛病,说他不但迷恋郑贵妃,还养了“十俊”,搞起同性恋来。不过,到了神宗作皇帝的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已经颇为“开放”,纵情声色成为了一时的风尚,追求酒色财气也被视为人之常情,这一点,在小说《金瓶梅》中就有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当时的士大夫之间,竟有因狎妓得了性病而写在诗里夸耀的。而且,明代的男风也是盛行一时,小说家冯梦龙曾经编过一本《情史》专门搜集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类叫作“情外”,就是记载着形形色色的同性恋,他还宣称“世故有癖好若此者,情岂独在内哉。”这么看来,神宗皇帝的行为也不算是十分过分,比起明武宗那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大闹,他这还算是老实的。但是,不管他躲在宫里干什么,这种不负责任的“罢工”,都带来了要命的后果。

据记载,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定陵官员空缺的现象已然非常严重。这一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编制,南、北二京六部应当有尚书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这时总共缺了近三分之一。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央九卿要员中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到了万历四十年(1612年),内阁仅剩下了叶向高一个人,六卿仅赵焕一人,都察院已经连续八年没有正官。文官集团几乎瘫痪。而此时明王朝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病逝,十月,葬于定陵。1956年5月,中国考古队开始对定陵进行挖掘。1959年9月,建立定陵博物馆。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身为武林高手的辛弃疾,究竟因何原因郁郁而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词牌艺术形式在我国宋代发展到巅峰,像唐诗一样,宋词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位,不过不同于别的婉约派词人,他可是一个相当硬核的猛男。一说起作词,大家都会想起柳三变那一副小受模样,浓情蜜意,缠绵悱恻,像棉花糖一样。怎么也不会把老炮儿与词联系在一起,不过今天说的这位主人公,却是个实实

  • 这位又懒又傻的皇帝,如何救回了濒死的大明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明朝皇帝朱厚熜留给后世的印象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好在手下有一群尽忠职守的大臣,大明江山还能维持祖宗的基业,但其实很多人都没料到的是,这位看起来痴呆的傻皇帝玩了一招扮猪吃虎。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景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以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铁腕强人张居正的晚年回

  • 这两个皇帝争皇位打了多年,国家都快要被外族亡国灭种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宋朝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且目光短浅,就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这爷俩,真是典型的老子窝囊儿笨蛋。父子现在咱们看看徽宗老赵在东南一带都干了些什么。当初老赵装病退位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诏书,意思是说所有的军国要务以后就都交给小赵同志全权负责了,我老赵除了道教教门的事之外,啥都不管不问了。可是,等到童贯

  • 乾隆竟然只因为一撮茶和盐,就将纪晓岚流放至新疆!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伴君如伴虎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皇帝身边做事的官员虽然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却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即使是纪晓岚这样的优秀人才,也会因为受到牵连而被发配边疆。纪晓岚,名昀,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流传下来比较知名的作品。据史书记载,纪晓岚一生性格幽默诙谐,机敏过人,并且才华出众,被后

  • 为什么秦朝一统仅15年便迅速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脱胎换骨之后成为了最强横的国家,又在灭了六国之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那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呢?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止,秦自诞生至灭亡,只有短短15年,堪称“史上最短命帝国”。但值得回味的是,从秦孝公

  • 宫斗实情!真实历史中,后宫的嫔妃到底多有心计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现在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最受欢迎的就应该是宫斗的电视剧了。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一些老人,在看到宫斗的电视剧时,都会觉得十分的有吸引力。而现在各种后宫类型的电视剧已经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在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在苦心研究每一位嫔妃在后宫中的心计时,都忽略了真实的历史中,在后宫的妃嫔们是否真的如电视剧中一

  • 揭秘古代正妻如何智斗小三儿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古代男子娶妻纳妾虽说很常见,但那也是大户人家才能做到的,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作为正室夫人,与妾日常又是如何相处的呢?会不会有像现代一样的各种手撕小三的环节呢?如何防范妾的张狂,或者当妾一旦真的嚣张起来,作为后院一把手的正妻,又该怎么办呢?妾,在今天除了二奶之外,还有个可爱的称呼,叫“小三儿”。

  • 有眼光的大清首富胡雪岩,为什么最后却被抄了家?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说起清朝的富豪,我们可能会想到和珅,但是说起商人的代表,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取已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图)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有眼光的大清首富胡雪

  • 和尚的僧衣颜色为什么不全都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佛教作为一门外传宗教,在千年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本土化的宗教了。佛教僧人要恪守严格的戒律,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不同地区的佛教人士所着服装是不同的。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标识,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僧侣的服装颜色是不同的。不同寺院的出家人站在一处,着装色彩斑斓,迥然不同。佛法传入中

  • 朱棣能够篡位成功,最大的功臣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就没有单打独斗的,再贤明的帝王也要有能人的辅佐。四大皆空的和尚,运筹帷幄的军师,这样一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谋略家,不得不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这背后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呢?(图)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一)引子刘邦与张良、刘备与诸葛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