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发生在火葬场的高智商犯罪,告诉你什么叫大数据!(胆小者勿入)

发生在火葬场的高智商犯罪,告诉你什么叫大数据!(胆小者勿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54 更新时间:2024/1/16 10:24:49

节选自:《中国人:群居的食草族》,中国工人出版社

以前,这世界是人的天下,文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弄出个四六不靠的怪名词,让公众晕眩,文人就倍有成就感。后来,这世上有了互联网,从此文人就没咒念了。

互联网行业,因其新,新奇的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什么o2o啦,什么云计算啦,还有什么大数据啦……最后这个大数据,是目前频繁使用的专业术语。可什么叫大数据?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大数据就是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算了,咱们就不咬文嚼字生背概念定义了,术语的定义往往很抽象,啰啰唆唆说上一大堆,大脑里边犹如雪泥鸿爪,根本就记不住。

咱们举个高智商犯罪案例,来解释清楚什么叫大数据。

话说,在山东济南商河地带,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命比纸薄,靠从事殡葬业卖点纸钱花圈之类的谋生。此人家有妻子一枚。这个人的脾气有点儿暴,经老婆吵架,有时候还动手打老婆,打得老婆实在受不了了,于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劈腿!出去找个温柔的情人!

于是妻子就在外边偷偷找了个情人,该情人是当地的智慧界人士,家里开了养鸡场,脱离了贫困,但距土豪还有相当距离。

看好了,这里有仨活宝:粗暴男,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此人极有心计,我们就叫他智慧男好啦。

智慧男担心他与粗暴男妻子偷情事件被粗暴男发现,就决定请几个杀手界的人士出马,干掉粗暴男。

智慧男花了10万元,从天津请了两名杀手界的高人,奔赴山东商河,对粗暴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追杀行动。

眨眼工夫,追杀粗暴男行动持续了半年,惊险不断,毫无进展。

坦白讲,两名杀手界人士真的很尽责,极敬业。短短半年时间,他们至少策划了三次大规模追杀。

第一次是制造车祸,第二次是制造爆炸事件,第三次运用了高科技的遥控炸弹。三次追杀都非常专业,唯一的缺憾,就是粗暴男仍然活蹦乱跳。

三次谋杀,虽然未遂,但投入的成本是很高昂的。于是两名杀手要求追加预算。

智慧男受不了了,眼见这俩杀手办不成个儿事,却兴致勃勃地要求再加钱,如果这俩家伙就这么玩下去,一辈子就靠追杀粗暴男为业谋生,那智慧男岂不是被这俩杀手套牢,惨到家了?

智慧男不愧是智慧男,他答复俩杀手:加钱可以,但你们两个,必然要血拼一场,一个杀掉另一个,活下来的人得钱并终结此次行动。

俩杀手都是实在人,职业道德过硬,大义凛然地答应了这个条件。

2010年1月24日夜晚,两名杀手一起外出。

相会于商河皮村村南。

星,黯淡。

月,孤悬。

风,凄寒。

两名杀手相而立。

第一个杀手:你来了?

第二个杀手:我来了。

第一个杀手:你不该来的。

第二个杀手:为什么?

第一个杀手:因为我一直想知道,是你知道的刀快,还是我的枪快!

说话间,第一名杀手突然拔出手枪:啪啪啪……

可是第二名杀手不动如山,他冷地看着第一名杀手:兄弟,你嘴里就别啪啪了,没用的,要知道江湖之上,早就有句话……

第一个杀手:什么话?

第二个杀手:黑道上买来的破枪,质量是严重靠不住的。你看看,你嘴里啪啪了这么半天,可枪里的子弹根本没射出来吧?

第一个杀手:奸商居然把打不出子弹的破枪卖给我,人和人之间还有没有诚信了?

这时候第二名杀手拔刀,仰天长啸:赐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言毕,第二名杀手手起刀落,第一名杀手伏尸尘埃。

而后,第二名杀手把尸体抛入井中,悠然离去。

2010年7月13日,济南商河县孙集乡的几个村民在浇地时,从井中掏出了被害杀手的尸体。当地顿时炸了锅。

警察紧急出动,很快就把这么个怪案给破了。

作为凶案当事人的粗暴男妻子、赢了的杀手被逮进了深牢大狱。而花钱雇请杀手的情人智慧男,却不知所踪。

这厮居然逃了!

警察很生气,曰:你居然能够让两个杀手自相残杀,果然有一套!但有一套也没用,不管你是上天还是入地,只要你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能够逮到你!

于是警察开始侦骑四出,到处去逮逃走的智慧男,逮逮逮逮……眨眼工夫,逮了两年,却连影子也没逮到一个。

警察诧异了:这厮本事果然了得,中国这么多的警察,八方联网四面设伏,居然找他不到,这岂不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自打智慧男失踪之后,他银行账户里的钱,居然没有动过。这就让人难理解了,假如这老兄还活着,他总得吃吧?总得住吧?总得花钱……莫非……

莫非这老兄,已经被人干掉了?

警察们目光哗啦啦全都转向了置身事外的粗暴男。

这时候大家才注意到,这个粗暴男,他的表现好怪异!

起初,两名杀手三次行动,都未能要了粗暴男的命,警方只是佩服这老兄运气好,居然几次逃过了暗杀。但直到两年之后,警方才不得不意识到,这名粗暴男,虽然居处于社会的底层,实际上却是个高智商人士。倘若他知道妻子的情人买凶杀自己,决计不会罢休,他一定会主动迎接命运的挑战,干出点什么名堂来。

这厮会干什么名堂呢?

这时候警察们,想起了粗暴男在两年前、也就是两名杀手三次追杀他未遂时,他所说的一句话。

他说:现在的杀手,真是太笨了,费这么大劲也杀不了个人。如果是我的话,杀了人送去火葬场烧掉,看这案子你怎么破?

警察终于醒过神来了:失踪两年之久的智慧男,很有可能已经被粗暴男杀掉,

送火葬场里烧掉了,要不怎么会两年时间找不到人?

再想想粗暴男的职业,他就是从事殡葬业的,在火葬场有极熟络的人脉交情,干成这事应该不难!

警察立即冲入火葬场,检查存档资料,查看有无异常。

数据检索的结果是:一切正常!

火葬场里的尸体,居然都是正常死亡,正常火化,没有异常。这个结果让警察好郁闷。

然后警察又有了个石破天惊的创意构想——好像这周边地区火葬场不止这一家,这家没问题,那咱们去别家火葬场查查。

遍查的结果是,周遭一带的火葬场,全都没有异常!全都正常!

完蛋了,侦查彻底进入了死胡同。

绝望之际,大数据——别忘了我们讲这个案例的目的,目的就是要解释大数据——大数据应声出场。

要解决这个匪夷所思的怪案,非得大数据不可!

当然,警方在解说这个案子时,自始至终也没提到大数据这三个字。警方毕竟不是互联网业界炒作人士,扯这些干什么?

但实际上,警方侦破这起怪事的思维,千真万确是大数据思维。

这个大数据思维就是——警察无法可想,就一咬牙一狠心,把周边所有火葬场的资料统统带到警局里,然后大家比对着慢慢研究。

这一研究,就研究出一个神奇的怪老人。

这个老人,有名有姓,有儿有女,是当地的居民。他度过了平凡的一生,并在两年前死去。

老人死后,他分别在两家火葬场完成了火化流程,其中一家火葬场,正是警方盯住的粗暴男送老人去火化的。

如此一来,事件只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个老人硬是神奇,他在第一家火葬场火化之后,又精神抖擞地爬起来,在粗暴男的陪伴下,去了第二家火葬场进行第二次火化。

第二种可能是,这个老人就是个普通老人,第一家火葬场就把他给烧掉了。

而粗暴男以老人之名送入第二家火葬场的尸体,是另一个不明人士的。

你来猜猜,结果会是哪一种呢?

警察立即把粗暴男逮到警局。

可逮去也没用,一没凭二没证,警察凭什么说,粗暴男两年前焚化的那具尸体,就是智慧男呢?

幸好补充线索并不难,警察先查到粗暴男曾扔掉一只沙发垫,就立刻意识到,粗暴男的家中很有可能就是凶案现场。

对粗暴男家中的技术分析,果然查验出了失踪的智慧男的血渍。

到了这时候,案情终于真相大白了。

案情经过就是,当智慧男与粗暴男的妻子偷情并买凶要杀掉粗暴男之时,粗暴男就立即感觉到了。于是粗暴男就去智慧男家里,找智慧男。

粗暴男去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智慧男的家中。智慧男担心被粗暴男发现,就陪着粗暴男一道出来了,结果被粗暴男带到家里,就给弄死了。

弄死与妻子偷情的智慧男之后,粗暴男利用自己与火葬场人际关系熟的优势,把智慧男的尸体写成老头的名字,送到火葬场里火化了。

虽然老头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两家火葬场的名单上,但单独查询任一家火葬场的数据资料,都查不出问题来。除非两家火葬场的名单进行比对,才会发现有个老头被火化了两次。

就是在这里,虽然比对的数据量并不大,根本不符合大数据的定义,但其思维,却是典型的大数据思维。

十一

大数据的特点,就是大,数据量庞大到无法用任何现成软件来处理的程度。火葬场里的死者名单,明显不符合这个要求。但除此之外,比对几家不同的火葬场死者名单,正是体现出大数据的思维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撇开大量、高速、多样不说,单说说大数据的价值——我们讲的这个怪案,精准地体现出了大数据的价值。这种价值,就体现在关联指标的重叠之上。简单说,所谓大数据,正和这里所讲述的一家又一家的火葬场死者名单一样,理论上来说根本没有比对关联的意义。即使是互联网专家,也不会神经到把周边火葬场死者名单关联起来。但让你意想不到的,就在这里,一旦你做了这看似毫无意义的事件,就会得出惊人的发现。

在这个案子里,惊人的发现是出现了一个火化两次的老头,因而破获了一起绝顶离奇的凶案。而事实上,大数据应用的第一个重要领域,正是案件侦破方面。者如预测禽流感、预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博彩业,包括预测地震等,应用的方法都大同小异。

但数据再大,也大不过人的眼皮。一旦眼皮垂下,所见唯有一片黑暗。纵然是再多的聪明心计,也只是枉然。

十二

必须要承认,这起案子里所涉及的两个男人,妻子出轨的粗暴男及买凶的智慧男,都不是等闲之辈。

诸如智慧男,他竟然能够让雇用的两名杀手自相残杀,单说这本事,就足以让普通庸众为之咋舌。

而粗暴男,他居然能躲过三次暗杀,并杀掉智慧男送入火葬场火化灭迹,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他面前,所有写侦探或推理小说的作家都为之汗颜,这种谋杀方式,当真是神奇了得。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读到过比这更具悬念的犯罪小说。而我们这里讲的,是真实世界发生的案子,竟比之于任何虚构作品更为玄奇!

粗暴男与智慧男,都不是平凡之辈。但他们的一生,居然是鸡飞狗跳地闹了一场,就这样结束了。

他们都是极有头脑的人,但他们的视野太狭窄了。他们就如同几只生活于肮脏洞穴的高智商老鼠,在相互撕咬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以他们的脑子,如果要是干点儿正事——比如说关注一下大数据云计算之类的东西,应该也不会一无所成吧?

但他们没有!

他们的视野决定了,他们的心计与聪明,都用在搞死自己之上。

其实,有些人,也和这俩家伙差不多,论脑子足够用,论聪明也过人,但只是一个视野狭窄,说鼠目寸光,也不为过。

大数据,说到人生犯畴,说的不过是人生的大视野。千万别让自己沦为大数据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千万别委屈了自己那颗蛮有价值的大脑。要开阔你的大视野,在广袤的世界里迎接你的大数据人生。这样才能对得起上天给自己的宝贵智商!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没有选李泰当继承人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李世民性格太过强势,敢作敢为,下手无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他这样。尤其是当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后,他在接班人的挑选上,就更中意柔弱的皇子。魏王李泰性格颇像李世民,且聪明过人,深得人心,李世民原本对他宠爱有加,甚至想过立他为继承人。然而,当李承乾谋反之事发生后,李世民便渐渐疏远李泰。原因无外乎李

  • 清朝为何能比元朝统治时间多那么久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子女生下来由父母养大,这在许多人眼中看来是天经地义的,这放在自然生物界也是基本普遍适用的,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一旦生下来就无法更改,在一般情况下,无论子女如何,父母都是会将孩子养大的,除非极少数的特列,生而不养,但这种特殊情况却普遍出现在清朝皇宫中。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子公主被认为是一生下就含

  • 古罗马的士兵为何喜欢用短剑而不是长剑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看过关于古罗马题材的影视作品或是玩过相关游戏的朋友一定会对古罗马的龟甲阵这种独特的步兵方阵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那些并不了解历史的人们,往往只要看到这种龟甲阵的时候就会联想起古罗马。事实上,在古罗马时期乃至更早的时候,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军队主力还是以步兵为主。在后来中世纪期间十分常见的弓箭手和骑

  • 为何中原诸国一直看不起秦国呢?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这个习俗,才是中原诸国将秦人视为禽兽,并不愿与之来往的根本,当然,既然称之为习俗,那自然由来已久,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的。一:习俗产生的原因。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就与秦的由来有关了,秦自前898年,善于养马的嬴非子在甘肃清水一带立国,此后基本上一直承担大周西部藩屏的任务,自立国以后,就同周边西戎部

  • 明朝时期爆发过多少次农民起义?为何会这样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在其二百七十六年统治期间,所爆发的农民起义次数比其他王朝都要多,且频繁程度也令人震惊。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提到:在明中期延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不仅

  • 司马炎的一个错误决定,让晋朝发生了巨大动乱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司马炎南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得到统一。但是晋王朝后来变得非常自大,整个国家风气败坏特别是皇室贪赃枉法,贿赂风行。对此,司马炎想了一个对策想为太子司马衷娶亲,本来是看好了幽州刺史卫瓘的女儿,但是车骑将军为了让自己的

  • 魏国如此强大,最终为何被秦国吞并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魏国曾一度如此强大,最终为何被秦国吞并了?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可以说,在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止,几个豪强接

  • 三家分晋后,魏国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三家分晋后,魏国一度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连秦国也被他常年压制。那魏国究竟是怎样发展强盛的呢?实际上这也跟魏国积极实行变法有关。不过魏国的巅峰期来得快,去的也快,大概只持续了7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魏国强大的原因,以及此后步入衰落的原因,这根魏国国君也有着比较大的关系

  • 明朝如何能如此强大?陈贤的陵墓透露了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朝人敖英在其《东谷赘言》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明朝:“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朝鲜、安南……奉法尤谨……呜呼,盛哉!”虽有“王婆卖瓜”之嫌,却也是对明朝强盛的真实折射。过去我们将明朝的强盛常常归结于朱元璋、朱棣这些雄才大略的君主

  • 明朝初年各地流寇作乱,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太祖朱元璋拥有两幅面孔,这两面孔截然不同,可以说互为反面。一副是阴鸷枭狠,一副是慈眉善目,前者用来对待官员,后者用来面对百姓。朱元璋的阴骘枭狠,不必多说,为整治贪官污吏,朱元璋制定史上最惨无人道的酷刑,如剥皮揎草等等,让人不寒而栗。不仅对待贪官污吏,凡可能威胁其地位的权贵勋臣,乃至其亲属好友、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