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的历史文化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
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钓鱼城之战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
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
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战时首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重庆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
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2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
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
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重庆直辖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文化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
2.2016年重庆市文科一共有多少考生
你好!有94742人。
截至3月25日,全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248888人,比去年减少6572人,降幅2.6%。其中,报考普通文理类的考生222507人,对口高职18098人,预科直升生1133人,中职直升生6999人,体育单招109人,残疾单招42人。
在普通文理类的222507名考生中,从报考层次来看:本科层次216432人,高职专科层次6075人。从科类结构来看:文史类考生94742人,占42.6%,其中普通文科考生74779人,文科艺术类考生16238人,文科体育类考生3725人;理工类考生127765人,占57.4%,其中普通理科考生123216人,理科艺术类考生3386人,理科体育类考生1163人。
3.重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东到鱼复,西至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与楚、蜀、秦为邻。
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
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张仪筑江州城【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
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江州城、北府城的确切位置和规模有待考证。李严扩建江州城【李严扩建江州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四年(226),都护李严移驻江州,扩建江州城。
扩建之后,江州城南临长江,北达今校场口一带,西抵今大梁子一带,城周约16里。李严还规划凿穿后山(今鹅项岭),汇长江、嘉陵江之水,使江州以江为池,以崖为墙,成为江中之洲,未遂。
此城建成后,巴郡治所迁此,北府城废弃。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
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钓鱼城之战【钓鱼城之战】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
四月,蒙哥大汗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蒙哥亲率蒙古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入大散关,进至汉中;十月,自利州渡嘉陵江攻苦竹隘(今四川省剑阁县北,隆庆府治)等城寨。数月中,蒙古军攻占了龙、剑、阆、蓬、巴、达、果、渠、长宁、大安(良)诸城。
加上蒙古军原先占领的川北、川西州县在内,川蜀之地约2/3已归蒙军,所未归附者,重庆府沿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合州钓鱼城守将王坚在二冉(冉、冉璞)创筑钓鱼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钓鱼城的防御,使钓鱼城成为一座兵粮实足的军事重镇。
蒙哥派南宋降将蒲国宝到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拒绝,并将蒙使在城内阅武场处死,明确表示了合州军民坚决抗击蒙古的决心。开庆元年(1259)正月,蒙哥决意攻取钓鱼城,首先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
二月初至三月底,蒙哥亲临前线,指挥蒙军主力进攻钓鱼城,均被宋军击退,蒙军只得将城团团围住,企图迫使守城宋军投降。但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率下顽强抵抗蒙军的不断进攻。
四月,接连出现20天的大雷雨,攻城暂停。下旬蒙军曾一度攻入外城,但终被宋军打退。
五月,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帅下负险固守,斗志高昂,不时利用夜间开城突击,袭扰蒙军,使蒙军不敢越雷池一步。五月下旬,宋朝新任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舟师溯江而上,乘顺风攻破涪州蔺市浮桥,冲破夹江之营长达数十里的蒙军封锁,进入重庆。
随后,又率船队沿嘉陵江北上进援钓鱼城。吕文德援军虽于城南受阻,但极大地提高了钓鱼城军民的士气。
钓鱼城军民在外援断绝多时的情况下,顶住了蒙哥多次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六月五日,蒙将汪德臣率突击队乘夜攻入钓鱼城外城,王坚、张珏率宋军与蒙军激战至天明。
汪德臣喊话招降,王坚下令发炮石还击,摧毁蒙军攻城云梯,后继的蒙军为炮石封锁不能前进,汪德臣也中石负伤。王坚率军民出城追击。
蒙军在大雨中败退,汪德臣回到营中,不久即因伤重死去。蒙哥接连损兵折将,气急败坏,仍强攻不舍。
七月初,又亲至钓鱼城下督战,为炮风震伤。至此,蒙哥方承认合州战役的失败,自己也终因伤重而死。
钓鱼城之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推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大夏国的建立【大夏国的建立】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
素有大志,善于骑射。在其家乡招集乡兵1000余人,结寨自保,被众人推举为屯长。
元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占领蕲州(今湖北省浠水县)、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十月,徐称帝,国号宋,建元治平。
次年,徐寿辉派人招请明玉珍参加了红巾军,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隶属倪文俊部。至正十五年(1355)倪文俊部攻占沔阳,命明玉珍镇守沔阳。
明玉珍得知镇守重庆的元朝部将矛盾重重,重庆城无强兵厚贮,决定率兵西上。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奉命西征,四月攻占重庆,重庆父老夹道欢迎起义军入城,附近州县纷纷向起义军投降。
随后,明玉珍出兵川南,先后攻下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和叙南(今四川省宜宾市)等地,初步巩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南地区。正当明玉珍进军四川之时,西系红巾军发生了分裂,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徐寿辉,自称汉王,并要明玉珍撤出四川。
明玉珍一面加强三峡防守,断绝与陈友谅的往来,一面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
至正二十三年(1363。
4.重庆高中排名前五十名是那些学校
有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市清华中学校等。
1、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ChongqingNankaiMiddleSchool)是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南开校友总会成员、重庆市首批市级重点示范中学,是重庆市窗口学校。自建校以来,重庆南开中学就因爱国和教学质量高而闻名。
抗战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华莱士等政要多次光临南开中学,重庆南开是抗战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典范。重庆南开中学由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办于1936年,初名“重庆私立南渝中学”;1937年10月,学校接管“自贡私立蜀光中学”;1938年12月,学校更名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1952年12月,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1953年,更名为“重庆第三中学”;1984年5月,学校复名“重庆南开中学”。
2、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重庆市教委首批直属重点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于1931年建校,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先后易名为重庆市立中学、重庆市立第二中学、重庆市立第一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ChongqingNo.8SecondarySchool),简称“重庆八中”,是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创建于1938年,原名重庆市私立树人学校,1952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办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1958年9月,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1971年6月,学校复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4、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ChongqingBashuSecondarySchool)毗邻黄花园立交,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创办于1933年;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管理;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中学部改为四川省重庆第四十一中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1991年恢复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停止初中招生。2015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移交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5、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重庆市清华中学校(ChongqingTsinghuaHighSchool),1982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认为首批重庆市级重点中学。据学校官网2016年5月信息显示:学校创建于1938年,定名“重庆清华中学”;1948年,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
5.重庆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
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日:“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
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
6.2016重庆高考分数线是多少
一、普通文、理类1。
文史类本科第一批527分本科第二批435分高职专科批140分2。理工类本科第一批525分本科第二批416分高职专科批140分二、艺术类(一)本科批1。
美术类320分2。音乐学(师范、音乐理论、作曲、录音艺术)328分3。
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通俗流行音乐)260分4。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377分5。
播音与主持355分6。表演(影视)325分7。
舞蹈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180分(二)高职专科批1。美术类100分2。
音乐学(师范)185分3。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通俗流行音乐)138分4。
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220分5。播音与主持200分6。
表演(影视)190分7。舞蹈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100分8。
高职对口艺术类100分三、体育类1。本科第一批文考成绩384分体考成绩93分2。
本科第二批文考成绩340分体考成绩84分3。高职专科批文考成绩186分体考成绩80分四、高职对口类(一)高职对口类本科1。
园林类文化290分专业综合241分2。机械加工类文化334分专业综合246分3。
电气技术类文化350分专业综合238分4。汽车类文化207分专业综合206分5。
计算机类文化342分专业综合224分分6。电子技术类文化347分专业综合236分7。
土建类文化335分专业综合242分8。电子商务类文化351分专业综合220分9。
旅游类文化313分专业综合222分10。会计类文化359分专业综合233分11。
服装设计与工艺类文化278分专业综合224分12。教育类文化365分专业综合251分(二)高职对口类专科1。
园林类文化115分专业综合101分2。机械加工类文化104分专业综合100分3。
电气技术类文化192分专业综合131分4。汽车类文化100分专业综合100分5。
计算机类文化103分专业综合101分6。电子技术类文化100分专业综合100分7。
土建类文化101分专业综合100分8。护理类文化143分专业综合211分9。
药剂类文化103分专业综合122分10。电子商务类文化152分专业综合111分11。
旅游类文化101分专业综合101分12。会计类文化104分专业综合100分13。
服装设计与工艺类文化111分专业综合100分14。教育类文化101分专业综合100分15。
畜牧兽医类文化115分专业综合186分五、中职直升类专业合格,师范类语文、数学两科总成绩不低于106分;专业合格,非师范类语文、数学两科总成绩不低于100分。
7.重庆2016年高考用全国什么卷
1、据未经官方证实的最新消息,重庆市2016年高考使用全国丙卷。
201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将命制甲、乙、丙三类试卷(海南卷除外,仍由国家考试中心为海南省单独命制)。
在2015年甲卷(全国II卷)、乙卷(全国I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
丙卷与甲卷(全国II卷)在试卷结构上相同、难度相当。
2016年,重庆和四川、广西、陕西考生将使用丙卷。其他省份还保持原来的甲卷(全国II卷)与乙卷(全国I卷)使用情况不变。
2、2016高考使用全国甲卷省份: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
2016年高考使用全国乙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安徽、山东(英语、综合)
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全国乙卷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2016年高考使用全国丙卷省份:重庆、四川、广西、陕西。
教育部单独命题海南(语文、数学、英语使用全国甲卷,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