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一座东方的瑰宝,儘管岁月治癒她的伤疤,却也回不到从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提到圆明园,各位最先想起的是那圆明园最繁华的一面呢?还是被侵略者掠夺一空场面?而圆明园作为东方古城的一座瑰宝,本该享受着无数人对她的欣赏和讚扬,却在一场战争、一把火炬中消散了她应有的魅力。人们都是厌倦战争,可是突发其来的样子又让人防不胜防。
在这次满散销烟的战争中,她的神韵开始变得苍白,她那绚丽的色彩也在渐渐褪去,留给她的只有人们的那一阵阵惋惜和她在那默默地抽泣着,所有的建筑在一把火的燃烧下变得或是被熏黑,或是燃烧殆尽。我们虽不是那个时期的人,却能明白那时候人们对于侵略者无奈的心情。
一座惊艳世界、吸引无数人嚮往的建筑在这世界从此消失。只留下那残剩下的断壁,隐隐约约勾起人们对当时最繁荣时期的想像,亦是如此,只有通过想像中的她,从而勾勒出一幅嚮往的景图。
从那雕刻的艺术中可以看出,这是花费一笔惊人的财富才建立成。雕刻师的技艺十分精湛,所雕刻出的物像栩栩如生。只可惜不能亲眼目睹那繁华的一面,唯有在无数次的叹息中欣赏着她那劫后余生的面貌。儘管她失去了原有的美貌,可是在后世人们的眼中,她依旧还是那般完美。无论历史有过多么残酷,她依旧在此地屹立不倒,所以她那顽强不息的精神在吸引着各地蜂拥而至,只为看见她那独特的美貌,哪怕是远远望一眼,人们也会感到深深的知足。
圆明园还有一个名称,叫圆明三园。她是清朝大型的皇家园林,也只有那皇室成员才可以进入游览。她的位置在现在北京西北郊,除了圆明园之外,还有长春园和绮春园。可想而知,清朝的统治者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建成一座屹立且属于东方国家的瑰宝,本可以扬名全世界、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出发点是美好的,理想也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且寒了无数人的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座位于东方国家的瑰宝被毁于一旦。外来的两个强盗满眼放光,在他们眼中彷彿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家的一般,但事实却不是。圆明园中收集和储存着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可那外来的两个强盗并没有信仰那句「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他们眼中的这些珍宝,或许换的地方保管着便是他们私人的物品。
他们对这次出行很满意,踏上回家的路上的同时还不忘将这座瑰宝焚烧,进而掩饰他们恶劣的种种迹行。他们手牵着手,一路笑到家门口。他们那满脸的笑容,在东方人的眼中却显得如此险恶。人们厌恶战争,却也是逃避不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讲「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无论那场非正义的战争在许多年后被人渐渐淡忘掉,那流失海外的文物还是否能被收回。她始终见证了那场中华民族的那段贫弱、苦难、屈辱的历史,她是一个见证者,又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她经历过心酸,却依然挺直着身躯,不曾倒下。若是有缘,那就相约北京,去见证她的神韵犹存的美貌,去聆听她的默默地诉说,去抚平她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