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女性为何缠足?——有关缠足二三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清代,区别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最显着的判定标準就是——汉族妇女,只要有条件的,就一定缠足。那问题来了,缠足是缘起于何时呢?
学者们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回答唐代的,有回答宋代的,不过大致上学者们同意缠足应该兴起于南唐,而最终成熟于南宋的。
传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后宫中有个宫女,她用白色的丝绸包裹住自己的脚,显示的曼妙,摇曳生姿。而自古以来宫廷以及上层社会就是时尚的发源地,因此这种习俗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而缠足的动力之一就是女性对于美的要求,另外的原因就大概和汉族士大夫特殊的审美癖好分不开了。
自古以来,除了唐代之外,汉族对于美女的审美标準就是「瘦」,加上步履轻盈。白居易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而大概古时候的人们发现女性脚小更有可能显示出女性的身材。所以缠足这一习俗的出现,就立刻受到了汉族士族的欢迎。连苏轼那样的大文豪都喜欢,苏轼也有诗句讚叹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不过还是近代的林语堂分析的到位,他把古代中国女性的裹脚与西方女性热衷于穿高跟鞋联繫起来,这些都让人产生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那些士大夫们的自尊心膨胀了起来。
除了美的要求外,还有一个因素让人们选择缠足,就是汉族是农耕民族,而父权制强大,父权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是自己的血脉,因此困住女性的行动不失为一个办法。
至于到了明清时代,所谓的「三寸金莲」是为了满足男性变态的性心理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到了明代,对于女性的贞洁上的要求发展到了极点,因而只要不是贫苦家庭,有一定条件的家庭一般都要求自己家的女孩子缠足。
清代初期,满清政府下令全国的妇女们不让缠足,但是这遭到了汉族士大夫的强烈抵抗。正如流传到现代的一句旧话「正月剃头死舅舅」,「死舅舅」,谐音是「思旧」,汉族的士大夫和妇女们把缠足提到了文化的高度。因而尽管顺治和康熙都下令,缠足之风并没有停止,而到了清代中后期,随着满洲人的逐渐汉化,旗人那里也有一些人为了追求时尚而缠足。而有学者研究,满洲人妇女的马蹄底鞋,就与汉族妇女的缠足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妇女缠足称为女子身份高贵的象征,为上层社会提倡。而为了让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其父母也是狠了心的。(哦,幸亏没生到那个年代)
而在清代的山西,就有所谓的「赛脚会」,每年的特定时节,那些小脚妇女们聚集在街头,亮出自己的小脚,让往来人们品评。
大概清代只有那些下层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不缠脚了吧。
本文来源:兰初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