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十大智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老子: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謚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2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3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4墨子–兼爱非攻,天志明鬼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有着作传世。《汉书·艺文志》着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5孙武(约前551—?),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着——《孙子兵法》。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6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謚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7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8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力,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力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是大陆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大陆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9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郑州新郑县人。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大陆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採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10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謚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着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ocaiyaji
近30年最好看的长篇白话春秋读本!人气爆棚,百万读者口碑推荐,当红历史作家小马连环的代表作!文坛大家余世存、天下霸唱鼎力推荐!我们正处于又一个春秋的时代!
本文来源:閑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