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识破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识破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45 更新时间:2024/1/18 22:31:05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一部小说。罗贯中老师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书中的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片段——空城计。当初的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骗到了么?

在三国里面,有段故事,我们非常了解,耳熟能详,那就是空城计,可以说这是三国最精彩的一段。

当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而诸葛亮这边,根本没人可用,只有一班文官和几千个老弱残兵,你说你能干什么?所以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只有诸葛亮头脑清醒,他登上城楼,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下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前锋探子看到这个架势后,一下子蒙了,不知道如何,因为以前都没看到这样的搞法,于是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哈哈大笑:“这怎么可能呢?”

随后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见到这种情形后。司马懿疑惑不已,也拿不定注意,思索一番后,最终撤兵。

此时,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故事相当精彩,简直就是高手对决,但有问题。如果这个司马懿真要这么笨,让诸葛亮弹弹琴就能给吓跑的话,这两个人之间的仗怎么能打成那样?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一直被司马懿打败,司马懿不可能被诸葛亮弹弹琴就给吓跑了。

而且凭司马懿机智谋略,怎能不了解15万大军与小小西城所形成的军事态势?马谡的前锋精兵已被歼灭,又乘胜连下三城,蜀军其余各部都受到重创,此时的西城已在司马懿的“瓮中”,胜券在握。

其实,司马懿拆穿诸葛亮很简单,他找几个人进去看看就知道有没有埋伏了,干嘛要直接退兵呢?而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弄个造型就把司马懿吓住。

所以说,这个事情,另有隐情,隐情就是司马懿是故意不拆穿诸葛亮的,因为他要活命。司马懿和诸葛亮其实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因此,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要来看他,于是冲司马懿使了个眼色。司马懿一看,哎哟,你跟我玩空城计,我明白你什么意思。即使我把你诸葛亮抓回魏国,那对我有什么好处?

没有一点好处,如果没了诸葛亮,“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估计司马懿全家都要被抄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深懂此道。

当年曹操虽然要求司马懿出山,甚至逼迫,但司马懿出山后,曹操并没有重要,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不是什么好鸟,用他只是为了笼络士族。临死前还叫自己的儿子注意司马懿,不要重用。

后来到曹睿的时候,他也不喜欢司马懿,要不是诸葛亮步步紧逼,他才不会起用闲赋在家的司马懿。所以,司马懿能够再度出山,得到一个“平西都督”头衔,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它应当感谢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敌诸葛亮。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才是决定司马懿能否掌握权力的人物。

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对立的统一,相辅相成的,留着矛盾方,因为这样的话你对我有好处,我也对你有好处,留下来对咱双方都有好处。曹魏一方能制衡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马懿一人而已,没有了蜀汉的诸葛亮,也就没有了曹魏的司马懿存在的“独特”价值!

如果司马懿在西城活捉或杀掉诸葛亮,那么,蜀军就会全面线崩溃,蜀汉也就会随即灭亡,而当时司马懿还不能权倾朝野,羽翼未丰,如果蜀汉亡了,你觉得曹睿会留着他吗?显然不会。

这肯定不是他司马懿想要的,所以,他还需要继续为曹魏“推磨”,诸葛亮必须继续存在。这样他才能争取时间培植势力,等待时机,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所以,当儿子司马昭疑问的时候,司马懿巧妙回答,假装作出了中计的样子,让人毫无怀疑,这才是他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啊!

标签:

更多文章

  • 戴复古:对于妻子竟然如此无情?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都说现代的社会有许多的渣男,但是在古代也有这么一位渣男,他是著名的诗人戴复古,官场发迹后,竟对妻子说只能做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得不说说这首《木兰花慢》词了。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

  • 为什么美国大兵头盔上都会有个网罩,这个网罩有何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大兵的头盔上都罩着一个网,这样一个头盔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军容,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给头盔罩个网呢?那么薄的网有什么用呢?我们先说一下头盔网罩的起源,在一战的时候,士兵带的是光亮的钢盔,结果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成为攻击目标,士兵们对此抱怨不已,后来法国的士兵开始使用各种布条来包

  • 在古代为什么无人仿造圣旨?只因防伪技术太牛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处在皇帝的管辖之下,在我们所熟知的《康熙王朝》中,在鳌拜计划废掉康熙的前一天,他命人传递的圣旨,就是伪造的,可是,在古代,圣旨真的能够伪造吗?首先,真正的圣旨有特定的“防伪标志”,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宣读的。如果你认为圣旨就是一个块黄布上绣着几条龙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圣旨

  • 朱元璋用了30年来修建祖坟 为什么后来在水中泡了三百余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起点最低的一位皇帝,他的祖上往上数个几代也都是穷人;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家祖坟拥有龙脉一事便被大家流传开来,刚开始只有洪泽湖附近的百姓知道,后来就传遍了全国。朱元璋也将自家祖坟扩建,建造了相当气派的明祖陵。著名的明祖陵为何会浸泡在水里呢?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一生都没有过过好日子,年

  • 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雍正,是怎么处置和自己争皇位的兄弟们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死后由于没有做好立储的相关事宜,导致了后来的九子夺嫡事件。关于雍正皇帝是如何上台的,一直是清代的著名疑案之一,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当上皇帝后的雍正帝,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手法,却是历史上极为少有的。雍正继位时,康熙皇帝年满20岁的皇子有15

  • 细数三国中的著名坐骑,第一当之无愧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就像现代人对名车的喜爱一样,古时候人对于骏马的喜爱也是很常见的,一匹威武的骏马不仅能震慑敌人,还能体现主人的尊贵身份和财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而就三国时期来说,武将交战不仅比拼的是力量、武器,坐骑也是影响交战结果的因素之一。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

  • 蒲松龄屡次科举落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考场黑暗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作为一个科举考生,蒲松龄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一生大起大落,始终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却间接逼迫他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巨著。蒲松龄的人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

  • 腐败的清政府能统治中国300年,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政府统治中国约三百年,其中经历了很多起义,太平天国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清政府能够统治这么稳固的原因是什么呢?少数的清朝满族人如何牢牢控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的汉族居民,我们总结了以前几种手段:1。物资控制。对待统治下大多数普通民众,满清贵族懂得一个古老的经验,“譬如养鹰,饱则飞去,饥则搠人”。所以

  • 三国时代至今一千七百余年,这四个城市不曾更改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城市名字是一个城市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下面几座城市的名字自从三国时代就没有变过,这么想来,是不是很美呢?中国历史传承千百年,中华文化也一直在传承。随着时代的不同,整个民族都尝试着用崭新的面貌乘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文化在改变,风俗在改变,就连我们生活的城市名称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据史册记载,只有这几个城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举措,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的首领,身为外族,他深切感受到了与汉族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决定决定发动汉化改革,史称“孝文汉化”。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