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颁布剃发令,这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清朝颁布剃发令,这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6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2:15

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的时候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古代人们对于头发是很重视的,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当时这条剃发令实施的时候,有多少的人被杀害,而这一切的起因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清朝颁布剃发令事件

1645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廿二),清朝颁发剃发令。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摄政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1645年6月15日(距今373年)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屠杀事例

江苏江阴这里对于剃发令异不满,表示绝对不愿意剃发。

江阴位于中国华东,在江苏省的南部,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清朝政府面对江阴人民的“顽固不化”,便派遣大兵征讨,当时江阴城以阎应元为首领,他带领全体江阴百姓、军民反抗清军,当他宣布誓死抵抗清军时,有人写下了文章开头那副对联。当时江阴大约有17万人,清军派遣过来24万人攻城,他们抓来江阴城附近的名人及僧侣,让他们跪下城下缺项城里人,可满城军民皆不愿向清军投降,最终清军攻城,双方一共交战了八十一天,结果自然是城被攻破了,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这一场仗下来,江阴城内所有男女老少都上场作战,当城破之时,城中妇女全部自尽,老人、儿童尽皆自焚,只有53人因自杀来不及,被清军强行救下来,这段历史被记载于民间文人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而在清朝正史的《清史稿》中没提及一个字。后来清朝搞文字狱,把《明季南略》列为禁书,不允许任人传阅,然而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是无法掩盖的史实,由于江阴被清军杀得太惨,所以当地人曾暗暗发誓,永远不给清朝做官,所以清朝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没有一个江阴人入朝为官。

起因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据说,清入关后,皇帝临朝时,满大臣与汉降臣分别作为一班分列于官殿之下。进士出身的明朝降官孙之獬,为了向满族主子讨好,主动剃了发,并穿上满人的窄袖短衣,挤进满班,却被满班请了出来。他只好讪讪转入汉班,结果汉班也不容让他人列。他羞愧不堪,便上书说:“陛下……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屈从汉人,非汉人服从陛下也!”于是,清朝才决定再次颁布剃发令。消息传出,满朝哗然。御史大夫赵开心责备冯铨、孙之獬等是“贪位固宠之辈”,推行剃发令是“阻人归顺之意”。但是,多尔衮完全不顾众人的反对,竞悍然下令:“复有为此事渎进章奏,欲将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

随着剃发令的强制实施,民族矛盾迅速激化,骤然发展到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地步,时局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对此你对于这位引发剃发令的汉人,又有何样的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识破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一部小说。罗贯中老师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书中的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片段——空城计。当初的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骗到了么?在三国里面,有段故事,我们非常了解,耳熟能详,那就是空城计,可以说这是三国最精彩的一段。当时诸葛亮因错

  • 戴复古:对于妻子竟然如此无情?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都说现代的社会有许多的渣男,但是在古代也有这么一位渣男,他是著名的诗人戴复古,官场发迹后,竟对妻子说只能做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得不说说这首《木兰花慢》词了。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

  • 为什么美国大兵头盔上都会有个网罩,这个网罩有何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大兵的头盔上都罩着一个网,这样一个头盔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军容,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给头盔罩个网呢?那么薄的网有什么用呢?我们先说一下头盔网罩的起源,在一战的时候,士兵带的是光亮的钢盔,结果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成为攻击目标,士兵们对此抱怨不已,后来法国的士兵开始使用各种布条来包

  • 在古代为什么无人仿造圣旨?只因防伪技术太牛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处在皇帝的管辖之下,在我们所熟知的《康熙王朝》中,在鳌拜计划废掉康熙的前一天,他命人传递的圣旨,就是伪造的,可是,在古代,圣旨真的能够伪造吗?首先,真正的圣旨有特定的“防伪标志”,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宣读的。如果你认为圣旨就是一个块黄布上绣着几条龙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圣旨

  • 朱元璋用了30年来修建祖坟 为什么后来在水中泡了三百余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起点最低的一位皇帝,他的祖上往上数个几代也都是穷人;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家祖坟拥有龙脉一事便被大家流传开来,刚开始只有洪泽湖附近的百姓知道,后来就传遍了全国。朱元璋也将自家祖坟扩建,建造了相当气派的明祖陵。著名的明祖陵为何会浸泡在水里呢?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一生都没有过过好日子,年

  • 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雍正,是怎么处置和自己争皇位的兄弟们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死后由于没有做好立储的相关事宜,导致了后来的九子夺嫡事件。关于雍正皇帝是如何上台的,一直是清代的著名疑案之一,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当上皇帝后的雍正帝,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手法,却是历史上极为少有的。雍正继位时,康熙皇帝年满20岁的皇子有15

  • 细数三国中的著名坐骑,第一当之无愧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就像现代人对名车的喜爱一样,古时候人对于骏马的喜爱也是很常见的,一匹威武的骏马不仅能震慑敌人,还能体现主人的尊贵身份和财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而就三国时期来说,武将交战不仅比拼的是力量、武器,坐骑也是影响交战结果的因素之一。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

  • 蒲松龄屡次科举落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考场黑暗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作为一个科举考生,蒲松龄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一生大起大落,始终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却间接逼迫他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巨著。蒲松龄的人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

  • 腐败的清政府能统治中国300年,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政府统治中国约三百年,其中经历了很多起义,太平天国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清政府能够统治这么稳固的原因是什么呢?少数的清朝满族人如何牢牢控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的汉族居民,我们总结了以前几种手段:1。物资控制。对待统治下大多数普通民众,满清贵族懂得一个古老的经验,“譬如养鹰,饱则飞去,饥则搠人”。所以

  • 三国时代至今一千七百余年,这四个城市不曾更改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城市名字是一个城市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下面几座城市的名字自从三国时代就没有变过,这么想来,是不是很美呢?中国历史传承千百年,中华文化也一直在传承。随着时代的不同,整个民族都尝试着用崭新的面貌乘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文化在改变,风俗在改变,就连我们生活的城市名称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据史册记载,只有这几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