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被发配到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被发配到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1/16 10:27:28

在清朝,如果有人犯罪,一般不会采取死刑,而是选择流放。可有一个流放之地,人们宁可自杀也不愿前往。那就是坐落在极北之地的宁古塔。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多人怕呢?

宁古塔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是清代东北地区的重镇。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在此建立政权,常年驻军。是满清时期东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宁古”两字在满语中代表数字六,“塔”的意思是个,所以“宁古塔”的汉语解释就是六个。相传早期有满族兄弟6人,来到此地拓荒开垦,各占一方,将宁古塔瓜分殆尽。后来的传说逐渐演变成和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个儿子联系起来,此处就成了满清的龙兴之地,发祥之所。清人称宁古塔“南瞻长白,北绕龙江,允边城之雄区,壮金汤之帝里。”

宁古塔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五谷不长。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后,这样描述当地的气候:“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这样的地方人迹罕至,“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但却成了野兽的天堂,流放到此的犯人,经常和虎豹狼虫不期而遇,“前有猛虎后苍兕”,稍不留意就会葬身兽腹。

这样的环境最适合流放犯人,一来生存困难,有利于对犯人的改造;二来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满清的发源地,让“宁古塔”日趋繁盛,重现清太祖时期的辉煌。

因此,“宁古塔”成为了众多犯罪大臣及其家属的梦魇,流放之人曾形容:“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部分流放之人还没有达到宁古塔,就已经葬身虎豹狼群之口,甚至被当地人杀死分而食之。所以,一旦被皇帝下旨流放宁古塔,有些人宁愿自杀也不去。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曾被流放过,但生活得较为惬意。

比如苏轼,被流放到黄州时,他开创猪肉新吃法——东坡肉;被流放到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被流放到儋州时,他竟当起老师,为当地学子开堂授课。然而他要是生活在清代,又被流放到宁古塔可就没那么清闲了。

首先他要面临的就是常年的冰封。

宁古塔的纬度大约在北纬45度,气候十分恶劣。全年平均气温在5度左右,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最高气温也不过30度。这是全球变暖后的数据,几百年以前的清代气温肯定会更低。而且当时的保暖设施简陋,流放之人大多或是南方的文弱书生,或是年过半百的朝堂老臣。他们的衣衫也都十分单薄,根本抵不了宁古塔的寒风暴雪。

清代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后,在给母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由此可见,宁古塔实在是令人后脊发凉。

其次他还有被野兽生吞或被当地人残害的可能宁古塔虽天气寒冷,但土壤肥沃、生态平衡,所以经常会有大型野兽出没,如东北虎。

流放者要是稍不留意走进它们的地盘儿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另外当地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生性野蛮。如若流放者不好好劳作就会被当地人残害。而且宁古塔距京城有一千多公里,再加上当时交通闭塞、通讯不便等因素,即使流放者被当地人杀了或许也无人知晓。

顺治十四年(1657),江南贡院科举案发。一份不实的奏书,把方家从天堂拽了下来。他们被发往“人间地狱”

但宁古塔可没有塔。相传,清皇族有六个远祖兄弟在此,“六”在满语中发音“宁古”,“塔”是“个”的意思。可以说,宁古塔就是清皇室的发家地。出身于科举家族的方拱乾,才学能力出众。明清交替,南定之初,为了实现“以汉治汉”,清用了他。但他的家族里,也有一心反清复明的,他们与大明王朝盘根错节的关系,为方拱乾埋下了祸根。

方拱乾一心以为,为新王朝建功立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没想到,清王朝却是一面启用,一面小心窥探,不断打压。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方拱乾的小儿子考上了举人,几个落榜考生私下说闲话,认为主考官和方家是远亲。坏话传千里,传到了皇帝那儿,皇帝直接免了两个考官的职。方拱乾吓得赶紧上奏解释,虽然证据条理清晰,也改不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就这样,年过六旬的方拱乾,除了还是弱冠少年的小儿子,方家举家十几人,从此走上了漫漫的冰雪流途。

从北京到宁古塔,4000里路。这是一趟长达四个月的迁徙,每日50里,日日无歇。交通发达的今天,50里不过半小时车程,但几百年前,对于只靠双脚,又身带枷锁的流人来说,却是极大的考验。他甚至感慨:方家富有,买通了押送的差役,得到一定的照顾。但那些携妻带子,又被抄了家的,没有几个人能熬过这死亡之路,即便到了宁古塔,

那时的东北,是广袤的冰封之地。他们的牢房,在人烟荒芜的东北边境。每年只有5月是暖和的,8月就开始入冬,“宁古严寒天下所无”。想逃跑也不可能,森林、沼泽、野兽是这里的特产。跑不得了多远就会迷路,最后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喂了野兽。只能接受命运了。流人们夜以继日地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挖山凿石。

说是为了惩恶扬善,让罪犯免死到关外自思自悔,其实是自私的,为了给清皇族老家“添砖加瓦”。还好文人多情怀。诗词日记总能成为他们的寄托。有人排遣忧愁,偏远的东北,是以往史册文典中,很少涉及的角落。方拱乾却苦中作乐,将其作为文化考察对象。在宁古塔的3年中,他写出了《宁古塔志》,是此地的第一部风物志,成为后世研究东北的珍贵资料,至今仍被地域文化研究者称道。他不仅“半肩行李半肩书”,而且“种花兼种菜”。在当地的生产方式上,他们也有着启蒙之功。

从中原和江南来的人,带来了先进的耕种技术;懂经商之道的,试着发展贸易;擅长医术的,则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皇帝的“支边”政策还是起了效果,宁古塔逐渐变成东北重镇,东北的物资都集中宁古塔,再运往京城。然而300年后,这里只剩一丛荒草。黑龙江海林市长汀镇,牡丹江最大的支流海浪河流过镇边。两条村道的交汇处,有座一米多高的土墩,上面长满了杂草。拨开杂草,仔细辨认,才能发现立有一块石碑:“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址”。站在土堆之上,环顾四周,满目荒凉。

虽然后来方家的命运,依旧坎坷不平,但至少那一次是幸运的,终获赦免返乡。在生命的尽头,等待他们的,便是客死他乡。“市朝兴废寻常事,迁客何须问故乡。”古城已坍塌成土堆,古人尸骨已无处可寻,但立于这片土地之上的祠堂、庙宇,和存在于生活中的拜年、鞭炮,都仿佛能看到300年,宁古塔的苦难和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断的从课本中删除,有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朋友都知道,他的作品很有深意,每每读来,觉得精妙无比,那么鲁迅的文章为何近年来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越来越少呢?有什么原因?说起鲁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吧,毕竟我们从小到大的书本里,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到了大学也都能够加到鲁迅的身影,有许许多多他的作品,对于他的作品,都会在文

  • 秦始皇还有后代在世吗?有四种姓氏有极大的可能是秦始皇的后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始皇作为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被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他一生中的功与过可以说是相对参半的;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经过两世之后,他的亲属后人就被屠杀殆尽,那秦始皇现在还有后人吗?按道理来说,过了秦汉时代,对秦始皇后人的迫害已经消失了,嬴姓也开始正常的繁衍生息了,人口也是遍布中国9个省份,可是到目前为止,

  • 此女的姿色超过西施 但为什么却没有被列为四大美女之一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中国古代中的四大美女给人的感觉必然是极为漂亮的,但历史中却存在着比四大美女还要动人的女子,那为什么却没有被列在其中呢?西施是古代有名的美女,美艳动人,越王勾践为了复国一事,听从了范蠡之际,将越国的美女西施和郑旦奉献给了吴王夫差,没想到,用的这出美人计果然是奏效的,夫差非常的着迷,被迷的五魂三道,因为

  • 朱棣选朱高炽为太子,是因为对孙辈朱瞻基的喜爱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朱高炽是朱棣册封的太子,是一个接近四百斤的大胖子,他宅心仁厚,却在朱棣眼中是个软弱的人。传言朱棣将皇位传给他,是因为喜爱朱高炽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瞻基,虽然朱瞻基十分优秀,未来也成了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这种说法对朱高炽来说却兵不公平,他其实也是一位很优秀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是明代有名的一个皇帝

  •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于宋和辽两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软弱王朝,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软弱的外交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重文轻武导致的军事实力落后,让宋朝不得不与周边国家签订和平条约,澶渊之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对于宋朝而言,澶渊之盟的意义大抵是以金钱换取相对的和平,与清朝的马关条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盟约缔结后,宋、辽两国之间出现了长达

  • 纣王喝酒喝到酒精中毒,难道这才是商朝灭亡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酒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但是酒并不是一个好东西,自古以来多少人因为贪杯导致误了大事,甚至因此改变了历史进程。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从中我们能

  • 顺治帝废了几个皇后,频繁废立皇后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历史上皇帝由自己的喜好随意废立皇后的事情很多,按理说皇后是一国的形象,随意废立只会降低皇家的威信,那么顺治为何还要多次废立皇后呢?顺治帝福临刚14岁时,就选立了皇后,这位皇后天生丽质,且聪明灵巧,但是婚后刚两年,小两口却反目成仇,在顺治十年九月,福临不顾群臣苦谏,废了这位皇后,将其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 古代女子陪嫁的红色筷子,有什么寓意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我国古代的习俗虽然有很多不可取的糟粕,但是大部分习俗还是能够让人接受并且有着美好的寓意的,那么女子陪嫁一双筷子又寓意着什么呢?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 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姻生活,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婚姻犹如传说中的一般美满,可是一切都随着赵明诚的病逝烟消云散,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则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并留下了一生的污点。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

  • 项伯是刘邦能够在鸿门宴逃生的关键人物,他为什么要告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鸿门宴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刘邦在不失体面和礼数的情况下成功从杀机四伏的鸿门宴逃脱,最终成就一番大业,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项伯。刘邦夺取关中,一反平时好色、贪财的毛病,专心经营。亚父范增对项羽说,刘邦素有大志,我令人观他身体之色呈五彩,恐有圣人之相,应杀之。项羽从之。本来历史很简单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