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是怎么把东风借来的,他使用什么样的手段?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是怎么把东风借来的,他使用什么样的手段?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82 更新时间:2024/1/7 2:31:35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位十分厉害的人物,有诸多桥段能体现出他的能力,借东风这一事件更是让人觉得他神乎其神,那诸葛亮的东风究竟是怎么借来的?

三国时代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他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人们几乎无法分辨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隔着长江对峙。曹操派人把所有船只都用铁索连在一起,然后,积极训练水军,随时准备渡江,将对岸只有几万人的孙刘联军一举拿下。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孙刘联军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孙军里的一名大将黄盖说:“这种状况,适合用火攻。”只是,当时正值冬天,吹的是西北风。曹操在长江的西北方,而孙刘联军却在东南方。这就是说,放火的话,大火不会烧到曹军,火势反而会蔓延到联军的船上。所以,大家都觉得,黄盖的想法虽好,却欠了东风。

但是,眼看曹军的人越来越熟悉水性,情况越来紧急,不能再等了。孙刘联军正慌乱之际,诸葛亮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懂得控制天气,能借到三天的东南大风。周瑜半信半疑,反正暂时没有别的法子,就随你折腾吧,他负责安排手下将领去筹备其他事项。

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日,夜晚的三更时分,大概是现代的凌晨十二点吧,长江水面果然吹起了东南风。东风真的来了,孙刘联军立即出发,点燃了十艘战船,这些船被东南风推动着,冲进了曹军的战船。

大火被风吹得越烧越旺,曹军中大量的人马逃脱不及,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周瑜趁机率军,杀入曹营,曹操自知已经是败局,无法挽救,只好从华容道撤退。这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数胜出多数的战役。

而其中关键的“天时”这个有利条件——东风,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借来的呢?

诸葛亮预测到将有东南风起,有三个依据。

一是根据阴阳五行和占卜预测。诸葛亮熟读经书,精通易理,用《周易》预测风雨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八个卦象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如“坎”多主雨,“震”多主雷,“巽”多主风。《易经》中有12个卦象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说,当时为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卦,阴极则阳生,因此十月有几天的气温要回升,要起东南风。

二是根据小动物活动的变化预测。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根据动物活动的变化预测天气的农谚,如:“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蜻蜓成群飞,雷雨要来临”等。诸葛亮长期躬耕南阳,深谙荆襄一带的風土人情和农谚与天气的关联。据说,诸葛亮是根据当地青蛙在初冬季节反常的活动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

三是观天象预测。古人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和日月的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观日月识天气的谚语。如“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日晕则雨,月晕则风”等等。诸葛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认为近期内天气将有变化,于是上演了一幕借东风的大戏。

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已发现自己身陷吴国,危机四伏,于是玩了一个障眼法,以便脱离虎口。诸葛亮选择吉日良辰作法借风。他先支走在场的鲁肃,又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一切安排停当,然后煞有介事地使起法术。当周瑜派丁奉徐盛二将斩杀诸葛亮时,诸葛亮已经逃得无踪无影。

后人曾猜想,诸葛亮能猜到换风向的事情,主要是他到了长江后,没有闲着,他主动去找周围的渔民了解过了当地的气候。当然,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同时,有人也会产生另外一种疑问:曹军为什么就这么大意,没有留意到风向的变化呢?其实,曹军也留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将领程昱一发现风向改了,马上告诉了曹操。

那么,曹操这个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他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气候问题的呢?他坚持“冬天,只有西北风在吹。”他丝毫不在意,说道:“不就是一时的风向变化,一点都不奇怪。”(情节来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他觉得冬天这个时期,主要吹的是西北风,东南风都是临时吹的,是不长久的。

这就说明:冬至的气候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一点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唯独诸葛亮完善地利用了这一点。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三个不杀功臣的皇帝,最后都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一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每当乱世打下天下坐上皇帝安稳之后,那么接下来那些曾经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们那就惨了,往往他们都不会寿终正寝,因为自古有这么一句话功高震主。当上皇帝以后肯定要为自己的后代考虑了。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也有那么几个却不是这样的。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俗语,说的就是

  • 清朝乾隆有着自己的宫殿 但却经常住在养心殿?原来是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清朝乾隆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在一些清宫剧中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但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乾隆有着自己的居住宫殿但却经常在养心殿休息,这是什么原因?在清宫剧的剧情当中,经常会出现皇上对太监说,摆驾养心殿,太监也经常跟妃子说,皇上在养心殿,去养心殿找皇上等这样的话,从这些话当中就可以看出来,皇上基本上

  •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 为什么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明朝的时候朱棣是非常想成为皇帝的,但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竟然直接立了孙子朱允炆为太子,在朱元璋临终之际的时候最放心不下就是手握重兵的朱棣,最后宣朱棣进南京城,这时候朱棣明明就在城外,但为什么却一直不进去?朱元璋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严格制定了皇位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

  • 清朝的宫女为什么睡觉不能仰面朝天?宫女的入睡规矩你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很多清宫剧一出场的时候就受到很多人的热捧,特别是一些宫斗戏,看着都让人揪心,其中的宫女有时候动不动就要受罚,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的宫女是怎么生活的呢?宫女几乎是每个朝代都存在的,这类群体跟太监一起,似乎是一种标配。宫女和太监在宫中都是奴才,都是下人,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太监虽然少了某个生理部位,但他们

  •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 为什么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一些犯人很少会被判死刑,大部分都是会被判成流放,一路上的路程少说也得上千里,在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但为什么那时候的衙役都会争着做这份差事呢?其实古代的“流放”制度,对罪犯是特别苛刻的,对于大多数罪犯来说,被流放看似是比死罪要好,但是殊不知被流放也只是个缓慢的“死刑”,即便幸运捡的一条命,

  • 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多少,她真的有那么淫乱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千百年来,无数的野史和民间资料对武则天的私生活进行了大胆且香艳的猜测描写,有关她养面首的事情更是有着很多版本,那么这些说法可信吗?中国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 明朝时期越南作为附属国为什么没有被并入大明版图?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古代中国是周边地区中最为强大的帝国,一众周边国家要么被打的俯首称臣,要么被并入我国版图,历史上越南就曾经多次归顺大明,但是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呢?边疆问题向来比较复杂,邻里之间还经常因小事而起摩擦,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也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比如我们南方的邻居越南,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的恩怨纠葛不

  • 他是最想把和珅拉下马的人,他与和珅有什么仇?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贪官对于国家的损害是很大的,这种损害并不能立竿见影,而是一种长期缓慢深入骨髓的损害,一旦发现就已经无可救药了。和珅是清朝最为著名的贪官,他富可敌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只想把和珅搞垮的官员都有谁?和珅是个能上吉尼斯大全的贪官,他的管家刘全也是乾隆朝的名人。这小子仗着主子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狂得忘乎所

  • 光绪帝的突然死亡,到底应该归咎于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光绪无疑是一个悲催的皇帝,有理想抱负,却被慈禧处处限制,最后竟然还被人毒死,那么毒死光绪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历史是真实的,但在很多事情面前,真实往往被覆盖,众人看到的多是事实的表面。如何才能还原历史,让真实的历史公诸于众,这需要还原真相,寻根究底,探索出其中的隐秘。众所周知,在清朝末期,1908年

  • 揭秘慈禧尸体不腐烂之谜,生前日常保养极度精致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慈禧的生活之奢华,寻常百姓是难以想象的,她能死后保持尸体长久不腐烂,本身就说明了她一定是有很名贵的保养手段。据说孙殿英的部下撬开慈禧的棺椁时,看到当年的老佛爷面色如生,不禁让人赞叹老佛爷的容颜保养的如此之好,想必在生活极度奢华的宫廷中,她的饮食起居会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暴躁脾气的慈禧其实也会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