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细思不蠢的问题:为什么孙悟空有尾巴?

细思不蠢的问题:为什么孙悟空有尾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3/12/30 18:03:18

不知道朋友们在观看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孙悟空如果是猴子的话,他为什么没有尾巴呢?那他如果是猿的话,他为什么长得又那么像猴子呢?

《西游记》剧照

孙悟空为什么有尾巴?

有朋友说:怎么还有这么弱智的问题!孙悟空是猴子,猴子当然有尾巴了!

然而贫道又要婆婆嘴了,《西游记》是一部复杂的作品,我们看事情,可不要看得这么简单。孙悟空凭什么一定要有尾巴?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孙悟空到底是什么动物?

有朋友说,当然是猴了,这个有什么问题么?

答案是有问题,至少不全面。因为灵长目动物也有很多种,我们人类也是其中一种,他到底可以分到哪一类里去呢?

齐天大圣故事,和猴行者故事,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这两个故事里的主角,是两个猴而不是一个猴。西游故事为了丰富剧情,硬把齐天大圣故事派作猴行者故事的前传。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西游记》。

但是,齐天大圣的远祖们,是很多的。比如教越女剑法的白猿、《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的猿精申阳公、《古岳渎经》的无支祁等,他们都是齐天大圣的远祖,但是,它们似乎都是猿,而不是猴。

越女剑的故事,最早是汉代《吴越春秋》里的,又被金大侠写成非常好看的《越女剑》,明说是一只大白猿。又如那位申阳公,书里就明说:”此怪是白猿精,千年成器,变化难测。“《古岳渎经》里也说这位无支祁:”锁之未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臂,雪牙金爪。”恐怕也是一只猿了。

如果勤翻古书就会发现,我国古代有关灵长目动物的神怪故事,猿比猴多得多了。《太平广记》猿的故事占三卷,猕猴只有区区几条而已。《白猿传》写了一个白猿精强抢民女的故事,这也是孙悟空的一个原型。就是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里,齐天大圣说“我轻舒猿臂”云云,似乎也是猿精。另外里面又有一个插科打诨的猕猴精,明显比齐天大圣猥琐多了。

猿与猴

所以说,齐天大圣和猴行者的不同,除了一个是本土故事,一个是佛教故事外,还大致可以分为猿、猴的区别。虽然普通民众统称为“猴”,但在生物学上还是有分别的。猿比猴大,没有尾巴。所以我们看中国传统故事里,带有神性的一般是猿。

在传统文化中,猿有许多高贵的品质,如性仁,不贪食多,善长啸,善引气(因为臂长),这很容易使人联想隐居的高士,所以,在传说故事中具备神性是很正常的。

这些属性,猴一般是没有的,一说猴就low了,比如”沐猴而冠“。古书上说“猿与猕猴不共山宿”,猿还看不起猴呢!《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里的猕猴精自己都说:“小圣乃花果山水帘洞猕猴大神是也。自太极初分,化生万物,各有异样,可不知怎麽又生下我这样尖嘴缩腮,毛手毛脚,这等碜东西来?”

《三国演义》电视剧三顾茅庐最后,诸葛亮的《卧龙吟》唱“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那是高士的情怀啊。猿与鹤一定同时出现,都是高逼格的动物。猴是断断没这地位的,它能和鹤搞双人组吗?鹤肯定不带他玩的,你找鸡玩去吧,不是有个“杀鸡吓猴”嘛!

而佛典里绝大多数都是猴,尤其特别声称是“猕猴”。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既然自称“猕猴”,其实就表明了他的西域血统,而一定是一只有尾巴的猴了。还有佛本生故事里的猕猴王,以及被认为是孙悟空西域远祖的神猴哈奴曼等。哈奴曼一定是猴而不是猿,他的尾巴是一件厉害兵器,而且尾巴曾被点燃过:

哈奴曼不慌不忙,跳下拱门,抽下一根铁门闩,嗖嗖舞将起来。他的大尾巴摔打在地上,发出炸雷般轰响,群魔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哈奴曼就势用铁门闩扫地似地将他们一一敲死。

众魔兵大喜,闹闹嚷嚷把哈奴曼带到十头魔面前。十头魔咬牙切齿,下令点燃哈奴曼的尾巴,游街示众。众魔兵七手八脚地在神猴尾巴上缠上破布棉絮,又浇上油,点着了火,推推搡搡拉他上了街。哈奴曼迅速缩小身体,挣脱捆缚,跃上城头。尾巴上的火呼啦啦燃烧,神猴从一个房顶跳向另一个房顶,顷刻之间,楞伽城内火光冲天,鬼哭狼嚎。熊熊烈火烧毁了楞伽城,只留下悉多被囚的无忧林。

贫道天天更新,没时间去查阅原典了,这里就抄两段网上的情节吧。基本意思差不多。

猴神哈奴曼,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我们看到,哈奴曼非常善于使用尾巴的,既可以当鞭子用,又可以当火把用。危急时刻还靠尾巴救了他的命。

不要说哈奴曼,任何一只猴子,尾巴对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猴子灵活地使用尾巴,岂不像我们人类使用双手一样天经地义!可是孙悟空就不是这样了。生为一只猴,又是猴子的首领美猴王,居然不会用尾巴!这简直就是猴界的奇耻大辱!不但不会用,这条尾巴还经常成为他的累赘。天下有这样笨的猴吗?

所以说,孙悟空不会用尾巴,很可能是先天的原因。他本来就是猿,不是猴,你硬给他安一条尾巴,他当然不会用了!

真是石猴吗?

有人说,今天的《西游记》里,孙悟空不是生来就是一只“石猴”吗,猴不就是带尾巴的吗?不但带尾巴,尾巴还变过旗杆呢。是的,齐天大圣和猴行者合体后,因为要让他的形象前后统一,总不能前面没有尾巴,后面忽然长出一条来。而且,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世德堂本《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第一回涉及石猴的地方,我们看都是怎么写的。

孙悟空出世: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千里眼顺风耳汇报: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

进水帘洞: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

发现了洞天之后: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不错,您没看错,是石猿!不是石猴。

群猴进了洞: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不错,也是石猿!

确立了地位: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有人说,为什么我看的今天人印的《西游记》全是石猴了呢?贫道说,那一定不是根据最早的世德堂本印的,或是声称是世德堂本,实际上没有认真地去校一遍,态度不认真地乱改一气。贫道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这部校注,是一个字一个字作了校勘的。

我们如果拿明代的其他版本来比较一下,这个事就更有意思了。

下图里,上面一行三幅图,是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下面一行三幅图,是稍晚一点的杨闽斋本《西游记》。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三个“石猿”,有两个被保留了,一个改作了“石猴”。这正是杨闽斋本比较晚,他想统一成“石猴”,而没有完全统好的痕迹。

世德堂本里面,也是石猿、石猴参半的。世德堂之前的版本,现在都见不到了,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猜测:越往前的版本,“石猿”越多;越往后,就通通改作“石猴”了。贫道一直强调,世德堂本绝不是一个最早的百回本,也不是最终的定本。我们推想,最早想出孙悟空诞生于仙石这个创意的作者,他笔下一定是“石猿”而不是“石猴”。只是一次一次地翻印、流传,人们觉得猿不如猴好玩,就慢慢地改成“石猴”了。但是这种书就是个通俗读物,不肯花时间改干净。所以就留下了石猿、石猴并存的局面了!

另外多说一句:《西游记》喜欢把孙悟空叫“心猿”,那么更可以推知,仙石里的那个胎儿,更有可能是猿种而不是猴种了。今天的孙悟空,是结合了猿和猴各种特征的混合体。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个时期日本人的生活 与同时期清朝的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日本的明治时期大致是我国的清朝,那么在那一时期,日本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能够告诉我们答案。这组照片反映的是明治时期日本人的生活,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日本,几乎比同一时期的清朝还要贫穷。图为当时的乡村。图为明治时期一家日本人。图为明治时期日本的两个村妇。一个母亲和她的两个

  • 北宋百万大军挡不住十万金兵:皇帝妃子一锅端,还要年年赔巨款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我国历史上许多时候都是多个政权并存的,宋朝就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辽、金平分天下,北宋靖康元年,金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北宋亡国,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变是中国汉人王朝史上的一次著名悲剧性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

  • 为什么说他是中国历史没有缺点的帝王?几个小故事可以告诉你!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虽然继承了大汉的名号,但几乎是白手起家,他是史学家公认的最优秀的皇帝,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通过流传下来的史料记载,他几乎是一个完美到没有缺点的皇帝。刘秀所在的汉代是中华文明的青年期,英雄气概十足,就是司马迁这种文人都有一种英雄情节,轻生死,重大义。所以说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更多的

  • 他是大清颜值担当,后成全国首富,死后妻妾为他殉情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著名的贪官,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和珅是清朝著名的美男子,他跟夫人感情很好,但是还不耽误和珅养了几个小妾,爱情事业双丰收,美女金钱怀中抱,和中堂真可谓人生赢家。在上学的时候,和坤这个英俊少年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叫英廉,时任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好一对比翼鸟英廉的儿子和儿媳妇的寿命都很短

  • 挟天子令诸侯,简直就是曹操翻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一场安史之乱,将世界最强的帝国大唐拖入了无尽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往日强盛的模样。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战争,政令不出都门,事实上国家已经是四分五裂,尽管名义上还保留着一个中央政府,但藩镇俨然成为老大,军阀混战,谁也没把蜗居在长

  • 大明难得的治世良臣–李贤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说起有才能的忠臣名将,大明可是一点都不缺,但是由于皇帝的昏庸,许多人才都冤死,十分可惜。要说起大明最著名的重臣,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显然,“夺门之变”只是一撮小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

  • 他是北宋亡后伪政权的代言人,被处死后,等待他妻子的是什么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的女真金政权再次南下攻宋,大军长驱直入包围了都城开封。最后金军攻破开封城,掳走了徽钦二帝。可是金人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占领整个北宋的疆域,所以他们采取了培养伪政权的办法,开始了在宋朝官员中寻找自己代言人的工作。很快的一名叫做张邦昌的官员出现了在了金人的视线里,张邦昌原为

  • ”销魂“销的真是魂魄,古人诚不欺我,中医告诉我们怎么护魂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销魂也作”消魂“,现代常用来形容极度兴奋仿佛魂将离体,一般都在言情作品或瘾君小说中常出现这个词。其实从中医角度来说,销魂真的是在销魂魄。古早就认识到三魂的重要性,如许多成语“魂不守舍”、“神魂颠倒”等就是体现,我们来看一下中医的认识:一、中医对魂魄的认识三魂七魄,源于道家,成于中医,认为三魂乃是指「

  • 在古代,掌控王朝更替不是皇帝,也不是军队,竟是天气?!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古代农业社会,人类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较差,大气温度每次变冷转暖,都会引发人类社会大规模的动乱、战争和民族迁徙。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兴起与跌落、战争和浩劫,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和文化成就的取得,除了我们看得见的人为因素以外,冥冥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有气候的变化。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彼苍者

  • 隋唐时期的安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隋朝平定交州,越南进入隋唐统治时期,越南也成为第三次北属时期。621年,唐朝在交州设立都护府(曾称作交州总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等)及节度使等军政官署,管辖当地。在隋唐期间,该地曾爆发多起民变,并受环王国(位于现今越南中、南部)、阇婆(位于爪哇)、南诏国(位于中国西南)的侵扰。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