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在古代,掌控王朝更替不是皇帝,也不是军队,竟是天气?!

在古代,掌控王朝更替不是皇帝,也不是军队,竟是天气?!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4/1/16 19:49:58

古代农业社会,人类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较差,大气温度每次变冷转暖,都会引发人类社会大规模的动乱、战争和民族迁徙。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兴起与跌落、战争和浩劫,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和文化成就的取得,除了我们看得见的人为因素以外,冥冥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有气候的变化。

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

“彼苍者天,何其有极?”当中国古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天道,发出如许浩叹时,他们哪里知道,气温的些许变化,哪怕是1℃的升降,就能把人世间搅得天翻地覆。

对古代中国而言,气候在温暖期和寒冷期的转换,往往决定着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实力的强弱对比和农牧分界线的南北飘移,由此引发或加剧民族冲突,进而决定中原王朝的兴替。

以魏晋南北朝为例,当时气候变化正处于秦汉、隋唐两个温暖期之间的寒冷期,在公元400年前后温度最低时,年平均气温比今天低了近2℃,较之温暖的汉、唐时代,要下降2℃-3℃。

有人以统一的斤亩折算,秦汉时代平均亩产量为132公斤,北朝平均亩产128.8公斤,东晋南朝为125.4公斤,均较前朝下降了2.84%。

土地单产对古代民族的竞争尤其是农牧民族间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单产高意味着在相同的面积上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能有更多的粮食积累,也就有更强的军事战斗力,在战争中获胜概率更高。而寒冷直接制约着降水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每下降1℃,年降水量将相应下降100毫米,粮食单位产量就会比常年下降10%。

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实力对比,直接决定中原王朝的疆域版图也即生存空间的大小。秦汉时代,中原王朝的农耕区直达阴山脚下。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大将蒙恬率秦军将匈奴驱出阴山以外,在阴山、河套地区设立了44个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又派遣将军卫青李息从云中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郡,阴山一带再次纳入中原版图。

而到魏晋南北朝时,阴山脚下已成为水草丰美的游牧区。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当地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

不仅如此,长城以南的老农耕区,这时也逐渐被畜牧所侵蚀。西晋束皙谈到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时,说“猪羊马牧,布其境内”,主张将马牛猪羊迁徙到“空虚之田”。这空虚之田,在今天看来,就是气候转冷,农耕尽废所致。

关中大旱周室东迁

气候变化决定王朝兴替的另一个例子,是陕西的关中地区。西周末年,随着中国北方气候的由暖转寒,关中地区旱灾频发。第一场大旱自共和十四年(前828)到宣王六年(前822),持续七年之久,《诗经》中的《云汉》一诗,就真实记录了这次大旱,指天抹泪地哀叹说:“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时隔四十年,关中又发生第二次大旱,而且震灾、旱灾并起。据史籍记载,这次大旱在周幽王二年(前780),导致了“三川竭,岐山崩”的奇特现象,给靠天吃饭的原始旱作农业以毁灭性打击,不仅使关中的经济中心地位下降,还促成了10年后周王室的东迁。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最终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气候转冷的结果。唐末五代以前,除了魏晋南北朝这个寒冷期,中国大部分时段气候都较温暖,北方旱作物单产高于南方的水稻,黄河流域人口一直很稠密,成为中华文明发源地。此后,气候转冷,水稻单产随着耕作技术和选种的进步明显提高,逐渐超过北方旱作物,到宋时,南方人口超越北方,长江流域终于取代黄河流域,成为汉族的经济文化中心。

甘肃万象洞内一枚石笋,也揭示了气候变化与王朝兴替的惊人巧合。该石笋由地下水析出的碳酸钙累积而成,其生长速度取决于当地每年的降水量,科研人员根据石笋所含氧的同位素含量,绘出过去1810年间的降雨量变化曲线,然后与同时期朝代的兴衰更替作比较,结果两条曲线高度吻合。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作物生产,进而对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主持这项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张中平说,气候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历史棋局。

标签:

更多文章

  • 隋唐时期的安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隋朝平定交州,越南进入隋唐统治时期,越南也成为第三次北属时期。621年,唐朝在交州设立都护府(曾称作交州总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等)及节度使等军政官署,管辖当地。在隋唐期间,该地曾爆发多起民变,并受环王国(位于现今越南中、南部)、阇婆(位于爪哇)、南诏国(位于中国西南)的侵扰。到唐

  • 为什么他想要名正言顺的做皇帝,还得先厕所走一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公元146年,年仅9岁的汉质帝刘缵被大司马梁冀毒死,在梁家人的安排下,本家王爷刘志登上了地位,刘志本是汉章帝刘炟的孙子,而今登基也算名正言顺。新帝之所以能够登基,梁家人自然出了大功劳,尤其是梁冀,比起原来是更加的飞扬跋扈。汉桓帝刘志登基的时候不过才14岁,朝廷大大小小的事全都由梁冀管理,汉桓帝心里很

  • 杨贵妃为啥不生孩子?因为她得了这种妇科病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内容梗概:杨贵妃前后经历两个男人,夫妻生活长达二十年之久,可是没有为那个男人生下一男半女。无论是年轻力强的寿王李瑁,还是老当益壮的明皇李隆基。其间蹊跷不麻烦元芳,风月君完全可以为你解读。今天咱们说说杨贵妃为啥不生孩子。杨贵妃,你为啥没有孩子?一个女人生不生孩子,取决于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女人的问题,

  • 快认清你的孩子是不是个讨债鬼?!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当生了一个孩子,是来败坏家财,甚至让一个家分崩离析,倾家荡产,习俗的说法,会说这种人生来就是要来讨债的。也有些地方年幼的儿童死了就会被称作“讨债鬼”,意指父母欠了前世他人的债,他人投胎于此,以早夭为讨债手段。究其根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佛教里因果报应的影子。先来看个故事,《聊斋志异》新城王大司马家有个

  • 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色?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即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当年属相相同,这一年就被称作本命年。本命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汉族民间已经深入广大群众之心,在中国

  • 锦衣卫在明朝权利和势力到底有多大,有人甚至说明朝亡于厂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的锦衣卫,我们从电视剧中多少有些了解,他们就是当年的特工,充满种种神秘,今天就介绍一下这个特务机构到底有多牛。1,来历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是由朱元璋成立的。后来又改为亲军都尉府,主要的职能相当于皇帝的侍卫和皇帝的仪仗队。在洪武十五年,撤掉这一机构,改为锦衣卫。这个机构完全就是中央集权的产物,朱

  • 南宋明明有前车之鉴,为什么还仍然与蒙古灭金,走向灭亡之路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场第26战:三峰山之战战争概述:公元1232年,蒙古政权发动了对金国的最后总攻。由拖雷率四万蒙古铁骑,借道于宋,经宝鸡破大散关,攻入汉中,目标直指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由大将完颜陈和尚、剌蒲阿率兵二十万,阻击蒙古军,双方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南)展开激战。金军大败,丧失了最

  •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后,都是如何处置叛军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龙入关人员以及入关后的归附者外,考察八旗汉军还必须要关注这支军队中的一股特殊势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顺王及续顺公”所部人员的编制变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所谓“三顺王”及“续顺公”,是指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崇德年间先后降附清朝后金的明朝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沈志

  • 古代皇帝的老婆那么多 她们为什么大多数都无法生育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还不了解:古代妃嫔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古代很多嫔妃都无法生育?我们不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在历史资料上得知,在古代,皇宫里的皇帝大都是只有十几个孩子或者有的才几个。都说古代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虽然现实中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毫无疑问皇帝的老婆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不应

  • 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朝是怎么苟且偷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对东汉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王朝是如何苟且偷生的?古人说,成功无谓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满足三个要素想不成功都难,满足一个也可能成功,但一个都不满足,就很难成功了。如今,成功依然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中国人的成功学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了,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