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起义军领袖方腊是谁击败的,方腊有什么积极影响?

宋朝起义军领袖方腊是谁击败的,方腊有什么积极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3/12/21 11:05:41

方腊是宋朝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起义军有很大的规模,于是朝廷将刚刚招安的宋江梁山军派去攻打方腊,那么方腊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方腊被谁抓住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方腊的印象,是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征方腊的情节。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受朝廷诏安,之后挥师前往江南平定方腊起义。最终,行者武松付出了断臂的代价,在战场上将方腊撞下马,将其掐晕后生擒。

但是,相信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电视剧对于某些场景的描绘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并不是按着原著来拍的。以征方腊为例,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方腊手下许多重要的大将只提了一个庞万春,时迁居然还被编剧写死了,方腊竟然是在战场上被武松生擒了!

然而这个小说与电视剧的出入问题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今天我们就说一个问题:方腊究竟是被谁抓住的?

原著中,施先生还算尊重史实,说方腊是在山中被抓住的,而不是在战场上被生擒。没错,方腊确实不是在战场上正面交锋时被抓住的,但施先生写谁不好,偏偏写出了是花和尚鲁智深擒住了方腊。而且鲁智深擒方腊的过程还挺让人感动的:他为了抓一个高僧委托捕抓的长大汉,在山中的一个小庵中守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终于等到了人来,最终一禅杖打翻了他,活抓了此人。而这长大汉居然便是朝廷朝思夜想想要擒住的方腊!

但是,历史上擒住方腊的人真的是施耐庵笔下的鲁智深吗?答案肯定不是。历史上真正擒住方腊的人,并没有因此断臂,也不是个粗和尚,更不是聚义梁山的好汉,而是大家都挺熟悉的一个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

其实,韩世忠擒方腊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将。当时,他跟随童贯大军南下平讨方腊起义,却没想到此事将永远改变他的命运。

一开始,他和其它士兵一样英勇作战,为了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也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但是,由于宋朝体制的限制,虽然韩世忠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封赏。直到方腊起义军被彻底打败的那天,方腊如前文所说遁入山里,韩世忠又恰好路过了方腊藏匿的山洞,顺手将他逮了出来。后来,某位北宋末年少有的明臣将韩世忠擒方腊的事迹上奏给了朝廷,韩世忠才终于摆脱了那个时代一般小兵卒的命运,真正意义上在历史舞台崭露头角。

也行你会奇怪:方腊那时可是义军领袖,说白了也算是个多少会比划两下子的小武人,否则起义这么多年不早被官军在战场上剁了?他又统率过义军三军,不论武功胆识恐怕都不比宋军的一般士兵差,那么当时作为小兵卒的韩世忠又是凭什么能生擒了方腊呢?

答案当然是韩世忠的能力比方腊还更胜一筹啦!你想想,在北宋灭亡之后,韩世忠可是有一个以八千宋军一举击溃10万横扫中原的金军的战绩的。这样的战绩足可以看出他的胆识过人吧?而韩世忠能够生擒方腊的资本还有另外一点,那便是他那天生的神力。

在韩世忠年轻时,曾经在一次游泳中被一条大蟒蛇缠住。那蟒蛇一开始张开着大口,想一口吞下韩世忠,可见那蟒蛇有多大多恐怖。然而韩世忠却抓住了蟒蛇张开大口这一点,情急之下用两手掰住了它的上下颚,让它的嘴巴不能合上。蟒蛇这时也想制服韩世忠,于是便用修长的躯体紧紧地缠住了他的上半身,想把韩世忠勒死。

但前面说过,韩世忠胆识过人,因此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吓懵了。急中生智的他,马上撒开腿往家中跑去,打算找家人帮忙用刀将蟒蛇切开。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韩世忠般胆大。因此等到他回到家,沿途的百姓甚至他在家中的妻子都被蟒蛇吓跑了。

这下又剩下韩世忠一个人了,怎么办呢?反正都到家了,韩世忠自然是更有办法对付蟒蛇了,毕竟这可是自己的主场了。

于是,韩世忠跑到厨房,找了把菜刀。因为两手顾着要抓住蟒蛇的嘴,他只能想办法把菜刀刀刃向上竖在案板上,之后自己抱着蟒蛇在案板上来回滚动,一直滚到菜刀缺刃了,蟒蛇也被磨得差不多筋疲力尽了,才腾出手来一刀把它剁了。

能够和缠着自己的大蟒蛇斗这么久,可见韩世忠的力气确实不小。也难怪他能在独身一人的情况下将方腊生擒了。

主要成就

军队编制,分设了四个军区:睦州:直接归大内领导,右丞相祖士远率领元帅谭高、将领伍应星等镇守这里,属下的指挥使白钦和景德守住乌龙岭,四个水军总管守卫江岸一代。歙州:方腊叔父方垕为最高领导,与尚书王寅、侍郎高玉镇守该城,前面的昱岭关则由元帅庞万春带领雷炯、计稷二人守卫。昱岭关是杭徽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苏州:方腊的弟弟方貌做主将,带领元帅政、总管卫忠、八名猛将以及侯叶贵在此,下辖润州、常州两地。润州的主帅是枢密使吕师囊,手下有十二名统制官,号称江南十二神。常州是钱振鹏为守将,下面有金节、许定二人为辅。杭州:方腊的儿子方天定被委任在此地镇守,手下猛将: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等。

开库分粮

七月,大旱,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百姓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百姓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干净。百姓的肚皮饿得精瘪,可粮食却一车一车把县里的粮库装满满。方腊出了张假告示,拿了这张告示,领着全村的穷人,到县城里去。凭着假的告示和官印,方腊和百姓终于得到了救命的粮食。

政治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还参与传教,吸收了大批教徒,这些人后来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时还主张吃素断荤,节省钱财,教友中实行互助。在起义军内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自成灭了大明,为什么敌不过八旗军?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选择了自杀,但是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在面对入关后的清八旗军,为什么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清军人关,定鼎北京。要完成统一中国,首要战略还是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国,为此全力以赴;李自成军却屡战屡败,一蹶不振,直至崩溃。放弃北京,逃进西安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顺治元年(1

  • 秦朝“十二金人”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造十二金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留给我们太多的未解谜题,谈论最多的就是秦始皇陵以及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之谜。“十二金人”现在普遍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史料中有关铜人的称谓很多,其中将铜人称作“钟”,那是因为铜人是空心的

  • 朱祐是谁,东汉名将朱祐有什么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说起刘秀,他手下的大将朱祐就不得不提,他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对于东汉的开国有着很大的功劳。但凡在朱祐简介中,都和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东汉的第一位皇帝,光武帝刘秀。因为朱祐和刘秀、刘演兄弟自幼相识,而且还一起在长安念过书,在新朝农民军四起的年代,刘秀、刘演兄弟

  • 明宣宗为什么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烤死,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被绊了一脚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明朝时期的几位皇帝都是狠辣之辈,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必多说,开国功臣几乎被杀了个遍,明宣宗同样也是一个狠辣的人,在朱高煦绊了明宣宗一脚之后,明宣宗直接把朱高煦盖在三百斤的缸下面活活烤死,那么明宣宗杀朱高煦真的只是因为被绊了一脚吗?朱高煦是朱高炽的弟弟,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在靖难之役中,虽然朱高炽

  • 吴三桂当年为什么会反清,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清朝吴三桂说起来都不陌生,帮助清军镇压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灭掉了明朝,后来吴三桂又反清了,吴三桂起兵后,巅峰时兵临长江南岸,如果一鼓作气,完全可以推翻清朝,那为什么吴三桂会失败呢?吴三桂出身将门之后,他父亲吴襄是明朝末期的锦州总兵,舅舅是武将祖大寿。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吴三桂可以说不仅练就一身武艺,而

  • 清朝时期的敬事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什么太监都想到里面去做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古装影视剧中难免会听到敬事房这个这部门,在历史中很多太监都是争破了头想到里面做事,但是妃嫔看到敬事房就想躲得远远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清朝的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说白了专门管理太监的一个机构,隶属于内务府。清朝之所以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主要就是防止太监擅权,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专政是十分严重的,

  • 伍子胥为什么灭自己的祖国?如何来评价他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历史上有位名人,他本来是楚国人,投降吴国,接着引领吴国军队灭亡自己的祖国楚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国忠臣。伍子胥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春

  •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洗衣粉的存在古人都是怎么洗衣服的,难道只能木棍敲打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由于工业发展的原因现代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方便,比如每天要洗的衣服,有很多清洁污渍油渍的东西,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洗衣粉的存在古人都是怎么洗衣服的呢?其实,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和我们如今的洗衣粉、肥皂性质相同的产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钾肥皂”,《考工记》中有提到: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

  • 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有能力儿子朱棣,而是朱允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众所周知,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却没有选择有能力的朱棣,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在这个叔侄王位之争中,无数大明精兵在内战中死亡,数十年所积累的人才和物资一役化为乌有,那么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儿子,如果传位给朱棣是否能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首先,朱棣能打赢靖难

  • 康熙初见12岁乾隆的时候到底喜欢这个孙子什么,为什么这么快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传位选太子的时候都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清朝康熙皇帝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当康熙第一次看到弘历的时候就看中了他,那么康熙究竟看中弘历什么了呢?康熙六十一年春,雍正的私宅圆明园处的牡丹盛开,有天康熙突然来了兴致,来到了圆明园赏花。在这里,十二岁的弘历才有机会亲自目睹祖父圣颜。此时的弘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