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时期的敬事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什么太监都想到里面去做事?

清朝时期的敬事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什么太监都想到里面去做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84 更新时间:2024/1/3 2:46:34

在古装影视剧中难免会听到敬事房这个这部门,在历史中很多太监都是争破了头想到里面做事,但是妃嫔看到敬事房就想躲得远远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清朝的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说白了专门管理太监的一个机构,隶属于内务府。清朝之所以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主要就是防止太监擅权,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专政是十分严重的,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因此到了清朝建立时,不仅要大量缩减太监的数量,还要严禁太监干预朝政。不过顺治皇帝时期太监制度仍不完善,这时还没有内务府,管理太监的是十三衙门,虽然有“以后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凌迟处死。”的规定,但是内官与外官之间的斗争还是十分激烈的。鉴于这种情况,康熙皇帝登位之初就裁撤十三衙门,同时恢复了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为加强对太监的官吏,防止太监干预政事,又增设了管理太监的敬事房。敬事房从创建一直到嘉庆朝,地点在乾清门西侧,南书房之东。嘉庆朝之后移到了乾东五所,直到清末及逊帝宣统留居紫禁城期间。民间十三年(1924年),宣统被驱出宫后,敬事房也就不存在了。

最初的敬事房是由总管、副总管来管理,下设首领太监、笔帖式、太监等。敬事房的主要太监都是有品级的,比如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钦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到了雍正皇帝时期又将太监的品级提高了,比如原来的五品太监总管升为四品,副总管为六品,太监首领为七品、八品。上谕曰:“内务府系三品衙门,其所属敬事房总管应授四品官职,付总管应授六品官职,随侍等处首领应授七品官职,宫殿等处首领应授八品官职。”不过到了乾隆时期,皇帝对敬事房太监的品级有明确的限制,即太监官职不得超过四品,乾隆皇帝意在制度上杜绝太监干政的可能性。不过到了清朝后期,乾隆帝定下来的祖制并没有被遵循,这与清朝后期皇权衰弱有关。清朝后期,慈禧太后手握大权,而她最为信任的就是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像大总管李莲英就曾以二品大员干预朝政,所以也就出现了李莲英为了一己私利而毒死光绪的说法。

那么,清代敬事房的太监主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古代皇帝都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面对如此庞大的后宫,皇帝一个人往往会焦头烂额。因此在清朝专门设立了敬事房这个机构,敬事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安排伺候天子的侍寝,并加以记录。皇上的子嗣都有可能在未来继承大统,因此对于皇帝的每一次临幸的记录都要什么严肃,不能出丝毫的差错,这关系着未来数十年的天子之位。

由于敬事房只是为皇帝一个人服务的,并不对外公开,所以难免会显得十分神秘。因此在民间流传着各种与之相关的传闻,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膳牌一事了。

敬事房算是清代的一个管理机构,是有内务府管理的,里面的事务主要是由太监来管理,最大的官也是太监,主要负责对宫里的宫人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另外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记录皇上临幸妃嫔的相关事宜,主要就是皇上在什么时候见了什么妃嫔,他们行鱼水之欢的时间,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确保皇上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核对妃嫔的怀孕状况。

因此,我们每逢看到清宫剧中,皇上劳碌了一天,就会有太监说敬事房的人来请您翻牌子之类的话,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并不是皇帝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皇家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皇帝如果翻了谁的牌子,这位妃嫔也就得到了侍寝的机会。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妃子在侍寝前要经过很多道手续,在一开始的时候敬事房太监就要端上来一堆牌子让皇上选择在哪儿留宿,所以敬事房的太监对妃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些妃子不小心得罪了太监的话,他就不会将你的牌子呈现给皇上,就一直也得不到受宠的机会,所以当时后宫里的妃子都是非常巴结端绿头牌的太监的。

有些妃子一直被皇上冷落,她们没有办法只能对这些太监进行贿赂,而且一个盘子里只能放10个妃子的牌子,皇上每次翻牌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伺候久了的太监就对皇上十分了解,所以他能控制皇上每次翻到的是谁,如果妃子们给的东西让他非常满意,就会将她们的牌子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或者是皇上最顺手的地方,所以敬事房的太监们对妃子们具有极大的作用。

那从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妃嫔能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是由敬事房掌管的,一些有心机的妃嫔便会和敬事房中的太监处好关系,让太监把自己的牌子往中间放一放,这样更容易被皇帝看到,或者是在皇上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太监可以在皇帝面前提及自己的名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妃嫔侍寝皇帝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到了时间太监就会提醒皇帝时辰已到,也是让皇帝多多保重身体,而如果有妃嫔告诉太监延缓一会儿,也就能得到了更多可以侍奉皇帝的时间。

但这些太监也不是白做事的,这些妃嫔也是要给予太监一些好处,也就是说这些太监除了每月的固定工资之外,还可以得到妃嫔的额外奖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了,因此有很多太监都争着想进敬事房,毕竟到了敬事房就是只用管理这样一个机构,也不用陪伴主子在侧,还得随时看主子的脸色,若是谁家的妃嫔不受宠了,身边的太监也会跟着倒霉,哪有敬事房来得自由。

而有些不会办事的妃嫔,就会经常得罪敬事房,敬事房的太监若是本事大了,甚至可以对那些不受宠的妃子颐指气使,所以说有些妃嫔看到敬事房就想躲开。

标签: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为什么灭自己的祖国?如何来评价他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历史上有位名人,他本来是楚国人,投降吴国,接着引领吴国军队灭亡自己的祖国楚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国忠臣。伍子胥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春

  •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洗衣粉的存在古人都是怎么洗衣服的,难道只能木棍敲打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由于工业发展的原因现代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方便,比如每天要洗的衣服,有很多清洁污渍油渍的东西,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洗衣粉的存在古人都是怎么洗衣服的呢?其实,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和我们如今的洗衣粉、肥皂性质相同的产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钾肥皂”,《考工记》中有提到: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

  • 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有能力儿子朱棣,而是朱允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众所周知,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却没有选择有能力的朱棣,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在这个叔侄王位之争中,无数大明精兵在内战中死亡,数十年所积累的人才和物资一役化为乌有,那么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儿子,如果传位给朱棣是否能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首先,朱棣能打赢靖难

  • 康熙初见12岁乾隆的时候到底喜欢这个孙子什么,为什么这么快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传位选太子的时候都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清朝康熙皇帝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当康熙第一次看到弘历的时候就看中了他,那么康熙究竟看中弘历什么了呢?康熙六十一年春,雍正的私宅圆明园处的牡丹盛开,有天康熙突然来了兴致,来到了圆明园赏花。在这里,十二岁的弘历才有机会亲自目睹祖父圣颜。此时的弘历文

  •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汉武帝在临终之际的时候才确定立刘弗陵为太子,这时候刘弗陵还是一个孩童,正是需要关怀的时候,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赐死呢?汉武帝继位时,年仅16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天子。这样的年纪,放在今天那也就是刚刚初中毕业进高中的年岁。可汉武帝却在这样的年纪里成了天下的主宰,对于臣子和

  • 春秋战国一直以来都是并称,什么是春秋,二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春秋战国混战500多年才统一?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那么,什么是春秋?为什么叫春秋?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混战500多年才统一,历时如此之长,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灿烂的中国文化中,春秋战国时期绝对是不可不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形成彻底的奠定时期。要了

  • 清朝妃子走路时为什么要宫女扶着胳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清宫剧中都能看到皇宫内的一些妃子走起路来的时候都是需要有宫女在一旁扶着,而且似乎越高贵的人需要扶的越多,你看慈禧太后走路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一个太监弯着腰伸着手扶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清朝是一个满族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和宋明这样的汉人朝廷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一以贯之得执行了女性相对独立的政策。放在个

  •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他在京城有多少房产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和珅是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在乾隆时期,由于和珅比较有办事能力而且颇会讨皇帝喜欢,所以一直得宠,搜刮了无尽家财。但是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和大人可是“满洲第一俊男”,学富五车呀。历史上的和珅却被称之为大清第一美男子,这也是乾隆爷喜欢他的一个理由。然而被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爷会以貌取人吗?当然不是,他看重的不仅仅

  • 朱元璋多讨厌贪污,就算是驸马也杀,宁愿让女儿守寡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封建王朝都是从贪污腐败开始衰落的,谈到那个开国皇帝最讨厌贪污,那么非朱元璋莫属了,这和朱元璋的经历有关,为此就算是驸马贪污也杀,宁愿让女儿守寡。话说自唐宋以来,中原王朝就利用茶叶与西部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来换取马匹。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指定了非常严密的政策,由官方来管理茶马贸易,在陕西

  • 清末的时候一支拥有60万士兵的绿营兵为什么消失的悄无声息?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清朝的时候军队大部分都是由八旗组成,但还有一支大约60万人的军队存在,这只队伍全部都是由汉人组成,旗帜因为是绿色的就被称作了绿营兵,但后来这60万的军队却销声匿迹了。在清朝前期,绿营屡立战功,如平定三藩和准噶尔、征讨大小金川,有过气吞万里的辉煌。但是到了晚清,绿营的战斗力已经无从谈起,军纪废弛,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