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建文帝为什么要削藩?

建文帝为什么要削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4/1/19 19:40:16

自明太祖朱元璋1398年驾崩后,朱允炆已皇太孙的名义即位为帝,开始了他4年的统治时代。

朱允炆,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因朱标长子朱雄英早故,朱允炆成了朱元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嫡长孙。

说起朱允炆,一定会谈到削藩和靖难之役。但要了解建文帝为什么要削藩,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综合来看,朱允炆主要经历了四件大事。

1——以皇太孙身份继承皇位

2——建文新政

2——平定叛乱

3——退位

继位

朱元璋建国后,在1368年2月就为王朝定下传统,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为的是给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以免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老实说,与朱标这位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并不勇武的太子相比,朱元璋显然更看重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但,考虑到王朝的利益,朱标成为了继承人。恐怕连朱元璋也没有想到,甚至痛心疾首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去世。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孙,但又因为嫡长孙朱雄英早故,作为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次子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孙”。

就这样,1392年,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尤其在孝道方面。

1398年,朱元璋死前密命宁国公主的夫君,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就这样21岁,即位称帝,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

新政

即位之后的朱允炆,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可惜的是他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毫无国政经验。与他的那些叔叔比起来,他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他想实行仁政,也努力实行了一些较大的变革,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改革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建文帝时代,儒家师傅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是他的心腹,可以说他们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但是这三位儒家学者虽然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但毕竟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在这三位身上,很多问题成了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平叛

说平叛,那不得不说燕王朱棣。数十年中燕王守卫北平,表现出军事领导才能,战功赫赫。但1392年洪武帝册封他长兄的儿子朱允炆而不是指派他为皇嗣的时候,燕王显然是异常失望的。

燕王没有想到这个即位的侄子皇帝,想搞削藩。

事实上,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就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的问题。

周王朱橚是第一个倒台的,接着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都是一些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那么下一个目标,自然是燕王朱棣。

不得不说,在当时燕王朱棣确实是最棘手的敌人,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殊不知,时间不等人,朝廷的小心谨慎,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就这样,靖难之役爆发了。

这场朝廷和燕王之间的一场血腥的、军事对抗,持续三年。

退位

从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开始,燕王朱棣并不占优势。金陵的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但是朱允炆却没有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战争时间越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的现象立显现出来。没多久,燕军渡江直逼金陵城,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门迎降,金陵城破,一败涂地。

燕王军队入宫后,宫中大火,为解除内战的普遍苦难而自愿逊位给他叔父燕王朱棣。但他却不知所踪,成为一个谜。

那么,我们在回头来看,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要削藩?

无疑,增强自己的权力是根本原因。但在废除藩封诸王还是减少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大权两方面,建文帝朱允炆是作了权衡的。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洪武帝朱元璋的二子和三子均已故去,只剩下燕王是现在健在的最年长而又权势最大的藩王,同时朱棣也是皇家礼仪上的尊长。几经斟酌之后,朱允炆决定走完全废藩的道路。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密古代中国十大用斧头的武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斧、钺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阔刃兵器。区别在于钺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礼兵器或兵权信物;斧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別的,凡在斧背上有钩或斧柄上有枪刺者,即为钺。斧钺舞动起來,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可以显出劈山开路的威武雄

  • 当官要学曾国藩:他的幕府为什么能号称晚清天下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古代战争向来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那时人们打仗主要拼的是为将者的军事智慧和武艺功力,两军对垒,双方各出一将,单挑,失败的一方立即作鸟兽散,斗志全无,兵溃如蚁,因而又有“擒贼先擒王”之说。其实,领导又何尝不是这样?领导的作用就如同将帅,只不过现代的将帅或领导无须单枪匹马出来拼力气了。领导拼的是

  • 朱元璋的面相和姓名测算之谜(图)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元朝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已使广大人民不堪忍受,贫苦的人们揭竿而起。1352年,定远(今安徽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群起响应,声势浩大。他们攻下濠州,郭子兴称元帅,对元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乱世纷争,寺庙也不是安全之地,和尚们可能随时被当做“乱民”抓走,性命难保。正

  • 朱棣:从燕王到永乐大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1398年,朱元璋驾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少年意气的建文帝朱允炆,搞起了削藩,一年之内朱棣五位兄弟落马,那时候的朱棣心自难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的“靖难之役”。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朱棣攻下了金陵城,登基为帝。而关于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他做皇帝最为主要的政治成就,当属设置

  • 中国古代如何解决男女单身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强制女子出嫁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

  • 先逼妻子自尽,然后背着皇帝自尽,之后几万人跟着自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说起南北两宋,众人心中的第一形象无非就是懦弱。的确,两宋时期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强敌时常骚扰边境。到了北宋后期,这些少数民族更加是肆无忌惮的侵袭大宋国土。若是说近代史上的清末与列强签订的各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可谓是人神共愤,那么宋朝时期对外敌的一步步退让就可谓是已经无力回天了。然而,这个以文人为主的王

  • 趣闻:梁山好汉为什么喜欢吃牛肉?(图)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牛肉”的场面比比皆是,似乎这样才能体现出好汉的英雄气概。但是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中国自西周到清朝,一直对牛都存有很高的敬意,而且法律强行规定牛在禁杀之列。对私自宰牛者,历朝历代也都有着严厉的惩罚措施。那么,为什么绿林好汉们却偏偏喜欢大吃特吃牛肉呢?北

  • 朱元璋何须除去“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实为意外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后人论史,每提及“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大多认定是朱元璋下的毒手,似乎已成定论。(图)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韩林儿应朱元璋之请南下,途中舟覆而死。在《明史》中多处有相关记载,如《明史·韩林儿传》说:“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联系朱元璋后来大肆

  • 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中国究竟落后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中国近代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巨款,开通口岸。是人民的灾难,更是民族的灾难。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到1945年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们整整经历了105年的惨痛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没错,那继续深究下去,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呢?我想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那屈辱的近代史开端

  • 中国人打乒乓球为什么这么牛?17张老照片告诉你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自从1959年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庄则栋、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马琳……这些熟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让各大赛场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企业、学校、社区、贫困地区都可见到打球的人们,庞大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乒乓球笑傲世界的最大资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