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洛阳为天下形胜之地 易守难攻 而开封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 毫无地理优势可言 北宋为什么放弃有山河之险的洛阳 而选择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洛阳为天下形胜之地 易守难攻 而开封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 毫无地理优势可言 北宋为什么放弃有山河之险的洛阳 而选择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24 更新时间:2023/12/24 7:39:33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从防守的角度上讲,洛阳为天下形胜之地,易守难攻。然而,北宋为何放弃洛阳,而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一个国家确立统治并控制疆域的神经中枢。自古以来,都城的选择都是封建统治者的一件大事,它影响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巩固与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开封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仅只有北宋一朝。那么北宋立国之初,为何会放弃具有山河之险的洛阳,而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为都城呢?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建宋,都汴京,号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我们都知道,开封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地位还是要次于洛阳的,毕竟洛阳曾为东汉首都以及唐朝陪都,建都历史悠久。事实上,赵匡胤在立国后也提出迁都洛阳,但是却最终取消,而这和洛阳以及开封的建都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虽有“山河之险”,但洛阳建都优势消失

洛阳位于豫西高原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早在秦朝就是三川郡的治所。秦代五大直道之一的三川东海道就从洛阳经过,而三川东海道是秦汉时期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干线,可以说是帝国的生命线。洛阳北接黄河,具有先天的水路运输优势,大量物资经过黄河内河航运以及陆路运输都经过洛阳,因此洛阳具有先天的交通优势。

此外,洛阳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西据崤山天险,南有伏牛山为屏障,东有嵩山,北临黄河,再加上四周的函谷关以及虎牢关等关隘要道,洛阳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占据洛阳,西可取函谷关争夺关中之地,东可出虎牢关逐鹿中原,因此洛阳在汉唐时期不是首都便是陪都。

但是唐安史之乱后,洛阳作为都城的优势便消失了。首先便是黄河内河航运优势的不复存在,汉唐时期时期之时,中原地区的水系面貌发生了变迁,洛阳依靠的洛水已经难以通行大船,所谓“漕洛干浅,船艘不通”,自此以后,洛阳的漕运便一蹶不振。这意味着洛阳通过水运体系从全国调动物资的能力不复存在,因此也难以支撑都城所需物资的巨大消耗。

其次,安史之乱时,洛阳遭到的破坏比都城长安更为严重。唐末天下大乱,中和四年,蔡州军阀秦宗权横行中原,攻下洛阳后,占据洛阳月余,焚烧宫阙,剽剥居民,无恶不作。此后孙儒和诸葛爽又在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到了五代时期,洛阳城已“卑薄颓缺,犬豕可逾”,再也没有昔日的繁荣景象。

二、定都开封的地理、交通优势

自汉朝起,大多被王侯将相都将选为建邦立都之地,之所以选取中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原交通便利,与各地联系密切,便于对全国进行统治。开封地处中原中心,北宋时已发展成为“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之地。

中国古代交通及通信条件相对落后,北宋统治者为达到“临制四海”的目的,特将开封选定为的国都。开封成为北宋的政治中心,主要取决于当时已经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庞大的交通网,这张水系交通网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各河流间环环相扣,四通八达。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交通漕运更需要水,由于水运方便,开封自唐以后渐成水陆交通枢纽。后周世宗柴荣着力修治以汴河为主的东京航道,疏通漕路。显德四年,“疏通汴河一派,北入于五丈河,又东北达于济,自是,齐鲁之舟楫皆至京师”。

汴河水路的通畅带来了漕运的兴盛,江南大批粮食运来以养京师军民,城市工商业获得空前发展。据《长编》记载:“波流平缓,两堤平直,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

汴河漕运解决京师数十万军兵及部分市民的用粮问题,至宋初已是“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水运通达,财货荟集。因此,北宋定都于洛阳,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为的是开封的漕运之便,供给京师。

北宋定都开封,除了开封自身的因素以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

一、政治重心仍在北方,但是逐渐东移

周公大圣人,建都揽形胜,得天地正中。故数千载而不可废”,这一历史认识无疑会影响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确立。另外,中原农业文明历来受到北部边境游牧民族的骚扰,计秦汉有匈奴、晋有“五胡”、隋唐突厥,因而提高了北方各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北宋立国之初,便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形势,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如此“中国北方迤东一带之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大河北岸几无屏障”。辽国的骑兵可以在大平原上驰骋,北宋承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此外,五代时期运河遭受战乱摧残,运输中断,关中日渐萧条,政治中心东移,隋唐时崛起的开封,在安史之乱中成为军阀争城掠地的角逐场。朱温以开封宣武军力量,代唐建梁,建都开封,开封初步形成全国的政治中心,五代除后唐建都洛阳外,其余都在开封。割据势力虽各霸一方,但基本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这为北宋定都开封筑下牢固基础。

二、经济重心南移,漕运愈发重要

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时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垦田迅速扩大,水利得到大发展。人口、垦田、水利促成江南经济空前繁荣,终于使其成为中晚唐财政收入的重点地区,即韩愈所谓“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从此,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格局形成了:北方开始落后于南方。五代十国时黄河流域继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封建小王朝政局相对安定,南方经济与北方的差距拉开。

面对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日渐分离的趋势,历代统治者都试图通过修建运河扩大漕运来加强联系。晚唐以来,以黄河为主的内河航运逐渐衰落,但是政治中心对于江南地区的依赖却更强了,而开封在漕运上没有黄河天险,大大缩短了与江南的距离,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汴河之于京师,乃为立国之本。惟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由此可以看出,开封的汴河甚至成为了北宋的粮食生命线,天下大半赋税都经过这里,因此北宋为了保护漕运生命线的现实需要,定都开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北宋避免藩镇割据,强干弱枝的现实需要

北宋立国之初,如何惩五代之弊,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建立起新王朝的长久统治,就成为事关王朝生死的首要问题。赵匡胤为了确保部将不再重演黄袍加身的故伎,便对唐王朝的政治以及军事制度进行改革。

首先是杯酒释兵权,收夺武将兵权,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而集政权、军权于皇帝一身。其次是采用“强干弱枝”的政策,赵匡胤在收夺兵权的同时,又集天下精兵于京师,即“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调天下军之半常驻于京师,以此防止“重兵在边,京师乃单。拂躯以尾,尾不可大,掉之不能,反为躯害”的局面出现。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政策的推行,直接造成“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的后果。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于粮食的需要便急剧增加,这就要求京城所在地必须满足驻地军民士庶的粮食需要和奢侈用度。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状况下,漕运物资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中枢政权的生死安危。

为了这数量巨大的粮食供应,朝廷不得不选择便于漕运江淮米粮,又能照顾北方和西北方边防的地方来建都,而位于运河北段的开封便是当时最适合的地方。

但是,北宋定都开封却忽视了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给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一、造成了冗兵、冗费的局面,激化了阶级矛盾

由于失去了长城的防卫优势,辽国骑兵可以直入中原,开封又无险势可倚,北宋只有在军事布局上煞费苦心,将重兵驻守在京城周围,企图以此来弥补军事地理条件的欠缺。宋初,禁军约22万,其中10余万便驻扎在京城内外,“今京师砥平冲会之地,连营设卫,以当山河之险”。

此后,随着“养兵”政策的实施,北宋军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仁宗皇佑初年,全国军队竟扩至140万。同样,在京军队也不断扩充,结果出现大量冗兵,冗兵必然造成冗费。而冗费的解决,只能靠增加财赋税额,加紧向东南人民搜刮。

年复一年的搜刮使江南人民深受其害,江淮之间“谷常贵而民贫均”,这就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北宋末年,东南人民由于不堪忍受过重的赋税剥削,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的激化,又使国家财政陷于窘境,加深统治危机,北宋陷入了进退不得的两难局面。

二、使得北宋政权过早亡于外患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属冲积平原,地势平旷,无险可守,周围既无名山为其藩篱,又无大川为其遮挡,地理形势一览无余,外族极易深入腹地,直接危胁中央政权。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契丹以幽州为南京,骑兵一动,开封便只有黄河这道天堑作为屏障了。

北方屏障尽失,使得开封周围的形势愈加严峻。后晋将都城定在开封,对这一政权的存亡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晋企图摆脱契丹控制而发动北伐时,契丹击溃了晋军,迅速转入反攻,从反攻至攻陷开封,前后仅用二个月时间,可见开封门户之洞开,防守之薄弱。

北宋以开封为都城后,虽上下都希望收复幽云,但收复失地并非易事,契丹铁骑仍可随意南犯,没有任何限制。尤其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南下,深入宋境,十一月,直打到开封北郊之重镇澶州。急书一夕五至,朝廷上下为之震恐,此事实际上给宋都开封敲响了警钟,但是宋庭上下却没有重视。

此后,金灭辽,在一年内的时间里对北宋发动两次进攻,由金境迅速突破到开封,开封无险可守的后果最终显现出来,宋钦宗在城破时搏膺悔恨,悔恨当初没有听从种师道迁都之议。

北宋立国之初,旧有古都长安、洛阳的衰落,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漕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不得已定都于无险可守的开封。北宋统治者出于去藩镇之弊的需要,再加上应对北方军事威胁的现实需求,将重兵屯聚于京师附近,加重了北宋的冗兵、冗费的局面,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北宋在金的铁蹄下覆灭,而开封也永远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标签:

更多文章

  • 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有何区别,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为什么不能并称为永宣之治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的洪武之治和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并称为为明初三大盛世。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是明朝三代帝王连续开创的盛世,为何不能并称为永宣之治呢?大明朝近三百年,也曾出现过多次海晏河清的盛世,如著名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

  • 为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不放火箭?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甚广,在这个故事中展现出了诸葛亮善于计谋且通晓天文地理的才能,不过这其中令人费解的就是,水上作战最忌火攻,为何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不放火箭呢?正史角度来看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确存在,不过时间晚了20年,而且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就曾引《

  • 日军盗挖唐僧舍利,却为什么没敢全部抢走?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1942年冬,侵占南京的日本侵略军高森部队,准备在郊外建飞机场时,发现一座荧光闪闪的古坟,日军立即进行挖掘。玄奘西行路线不久就发现一石椁,石椁内藏一石函,石函两侧刻有文字,一面为:“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寺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另一面为“玄奘法师顶骨塔初在天禧寺之东

  • 他原是和珅的老师,后来反拜和珅为师,曾秘密监视嘉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师徒辈分在古时候相当重,乱了可是会贻笑大方的,下面这位命运坎坷的科举考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可谓是煞费苦心,竟然甘心给自己的学生做走卒。古训: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然而,无情的现实,往往会让师生辈分发生颠倒。乾隆皇帝时期的吴省兰与和珅就是一个例子。吴省兰,字泉之,江苏南

  •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姜维在等待着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刘备打下了蜀国的江山,但在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起色,最终病逝在五丈原,而姜维在诸葛亮死了二十多年之后才开始继续北伐,这是为什么?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等诸多光耀头衔于一身的诸葛亮早就已经构建好他去世后蜀汉政权的组合。诸葛亮接受刘备死后的蜀汉大权,在行政、军事方面已经开始培

  • 杜甫一生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为什么他不去考取一个功名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又过很多的诗人,一些文学大家会被冠上仙圣的称号,杜甫这位诗人就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作为如此一个才气逼人的伟大诗人,杜甫为何不去考取功名搏得富贵而过着颠沛流离、困苦潦倒的生活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对这个原因进行剖析。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杜

  • 汉初三杰两人遭到刘邦和吕后的毒手 为什么唯独张良能够全身而退?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古代皇帝权势稳定之后便开始对功臣动手,正所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汉朝时期的汉初三杰中也是如此,韩信和萧何都没有躲过刘邦和吕后的毒手,那为什么只有张良一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呢?张良的结局是他自己选择的,并不是吕后和刘邦给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良知进退,他懂得什么时期,做什么样的事情。在刘邦需要他

  •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这一项也会出现在刑罚中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一直有一句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般孩子犯了错都会被打屁股,而这一项在刑罚中也是存在的,在影视剧中这项也是经常出现的,那么为什么古时候会那么热衷于这一项刑罚呢?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

  • 张作霖被炸身故 大帅府是如何将消息滴水不漏地瞒了十多天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1928年的一天伴随着一声巨响,东北王张作霖称作的火车被炸的脱了轨,随行的军官尽数被炸死,张作霖也是被炸的奄奄一息,但这时候日军不确定张作霖是否被炸死,就派人监视着大帅府的一举一动,然而张作霖死后的十几天这次传出消息,在这件事情中大帅府是怎么隐瞒这么久的呢?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她出身名门,自由读

  • 杨贵妃和安禄山,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奸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说起唐朝美女,我们就不得不说下杨贵妃了,她是我们中国古代曾经家喻户晓的四大美女。既当过唐玄宗儿媳妇的,也当过唐玄宗老婆。节度使安禄山还拜她为干娘,今天我们来说说杨贵妃和安禄山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奸情?回首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歌,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