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安乐公主的墓碑上,清楚地记载着她毒杀父皇的谋反计划

安乐公主的墓碑上,清楚地记载着她毒杀父皇的谋反计划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4/1/18 18:29:45

唐中宗有很多女儿,其中最漂亮的当属安乐公主,她被称为唐朝第一美人,因此备受宠爱,但是她却骄奢淫逸,并对权利有着极大的欲望,甚至还曾经策划过毒杀父皇某图篡位的事情。

唐朝有名的女性众多,除了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外,安乐公主也颇为有名,其故事也屡屡出现在电视剧之中。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李冰冰就饰演安乐公主一角。安乐公主寓意安乐,可她最终却不得安乐,惨遭杀害,还落了个“勃逆宫人”的称号。

近日,长安区博物馆对外公布唐朝安乐公主墓志。昨日,华商报记者在长安区博物馆见到墓志,作为大唐公主,仅300字左右的志文概述了安乐公主受宠爱、毒杀父皇、宫廷政变被杀的一生,再现1000多年前皇宫内的血雨腥风。

凄凉:父母流放途中出生

昨日,长安区博物馆副馆长高朋涛介绍,安乐公主墓是2006年长安区配合基建时发现的,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墓志1合,虽然墓主是安乐公主,可其墓却十分简陋,墓志也十分简单,仅300字,记录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大唐第一美人”之称,但华商报记者采访陕师大几位历史学家,均表示史书上没有“大唐第一美人”这样的记载。

陕师大唐史学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杜文玉告诉华商报记者,安乐公主出生时正是李显被废流放途中。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也因有颠沛流离的经历,李显复位后,对安乐公主宠爱有加。而墓志中记载“神龙初载,汤沐加荣,进为安乐公主”,足见当时唐中宗对其有多溺爱。

据介绍,李裹儿年幼姿性聪慧,容貌美艳,唐中宗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

骄横:制百鸟裙索要昆明池

相关史料记载,安乐公主恃宠而骄,骄横跋扈,为所欲为,并大兴土木,广建宅第,极尽奢侈豪华,而其墓志“秉性娇纵,立志矜奢。倾国府之资财,为第宇之雕饰”也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据传,其所修建筑不仅规模上完全模仿皇宫,甚至精巧程度还要超过一头。

杜文玉说,当时长安有个昆明池,乃西汉武帝时开凿,安乐公主嫁出宫后,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风景,便请求中宗把昆明池赏给她,划到驸马府园地中去。中宗拒绝说:“昆明池自从前代以来,从不曾赏人,朕不能违背祖宗成例。况池鱼每年卖得十万贯,宫中花粉之资,全依靠它。今若将这池赏给你,会使妃嫔们失去颜色。”安乐公主十分懊闷,于是自行强夺民田,开凿了一个大池,取名为定昆池,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

而她另外一个奢靡无度的例子则是百鸟裙。史书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织二裙,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据说唐中宗动用国家力量,派军队到岭南捕鸟。许多鸟类因此灭绝,造成了一场生态灾难。

野心:索要“皇太女”地位

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墓志内容“其夫武延秀与韦温等,谋危宗社,潜结回邪,交构凶徒,排挤端善”也揭示了其政治上的野心。为实现“皇太女”的梦,安乐公主甚至经常以非韦后所生凌辱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引起李重俊兵变,杀武三思及安乐公主夫婿武崇训,安乐公主在中宗保护下得以保全,太子最终兵败被杀。但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而上官婉儿墓志也记录了关于“皇太女”这段历史:上官婉儿曾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先后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后,最终采取了“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这样以死相谏的方法。婉儿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将其降为婕妤。

狠毒:毒杀父皇政变失败被诛

而这位美女公主,也最终掩盖不住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与母亲韦后密谋,狠毒杀害了自己的父皇,试图谋反。高朋涛说,墓志记载“密行鸩毒中宗暴崩”,证实了史书的说法。据记载,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用有毒的蒸饼毒杀唐中宗李显,导致李显突然驾崩。

墓志记载:“又欲拥羽林万骑,率左右屯营,内宅之中,潜贮兵甲,期以唐隆元年六月廿三日,先危今上圣躬,并及太平公主。皇太子密闻其计,先难奋发。以其月廿日,挺身鞠旅,众应如归。七庙安宁,群凶殄灭。宫人以其夜死。”高朋涛说,这段墓志说的是安乐公主掌握军队试图谋反,其行为已威胁到了太平公主等人。于是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联合发动了唐隆政变,安乐公主在政变发生当夜被杀。据说,被杀时她正在对镜梳妆打扮,终年仅20余岁。

安乐公主被杀近半年后,才被草草下葬,并被追贬为“勃逆宫人”。高朋涛说,在墓志上连起葬于何处都没有说,可见其罪行之大。墓志最后称为了体现慈悲之心,皇帝还是决定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安葬。高朋涛分析说,依礼安葬死者,给人以善待失败者的印象,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分。虽然如此,连葬所都不肯透露,礼仪之薄也是可想而知。一位大唐公主,最终的盖棺定论为“铭曰:德不建兮身招耻,葬礼陈兮迈千祀”,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为其“安乐”之名叹息不已。

标签:

更多文章

  • 东吴忠臣老将黄盖是如何死的,黄盖墓现如今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黄盖是我们熟知的东吴老将,他一生为东吴立功无数,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但是这位传奇将领的墓却被毁,至今无法修复。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

  • 末代皇帝溥仪的复辟梦,一生登基皇位三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历史上好像没有一个皇帝有过这样的经历,溥仪做到了,但是过程,却充满了屈辱和荒谬。1918年的北京,在各色人物尽情表演的大舞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他时常骑着自行车,在锯掉门槛的巨大庭院里转来转去。他就是躲在紫禁城里的清逊帝溥仪。溥仪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最

  • 早期赫赫有名的臧霸,是怎么在后期逐渐颓废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臧霸是早年间吕布手下的大将,骁勇善战,后来吕布被杀,他转投至曹操麾下,并在曹魏终老,关于他的后续,史书并未过多描述。臧霸怎么死的书上没说他怎么死的,不过历史上三国后期的臧霸很颓废,在窝囊废曹休手下,贪图富贵,武功退步很大,在夷陵之战后魏伐吴时,追击失利受罚。应该是在魏明帝曹睿当政,诸葛亮未北伐时中间

  • 他是大明第一才子,却因为泄密而失去皇帝信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我国古代的君臣问政方式中,有一种皇帝与大臣单独谈话的方式,这种谈话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保证皇帝与大臣之间商议事情的保密性,但是有时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永乐大帝朱棣要选立接班人。在立大儿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做太子的问题上,他游移不定,陷入长考,于是找了许多大臣商量,因为涉

  •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真有一个大下巴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身份最高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皇帝的长相会有一些好奇,朱元璋的画像上他有着一个很大的下巴,俨然一副地包天的形象,历史上朱元璋真正的相貌是什么样子的呢?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不同的人对画像进行不同的描绘,这中间就出现了误差。大家就很难正确的知道古时候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在明代的

  • 陈友谅的后人被朱元璋迁到朝鲜后陈理和他的后人后来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明朝朱元璋建立起明朝之前最大的敌人非陈友谅莫属,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那场惊天大战中差点身死道消,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而陈友谅则是中箭身亡,那陈友谅的后人怎么样了呢?历史中的陈友谅非常心狠手辣,面对着权势,他可以不顾昔日的恩情而除掉自己的老上司。不过面对着权势他虽然非常心狠手辣,但是面对着被他所

  • 秦惠文王为什么一即位便杀掉了秦国的功臣商鞅,秦惠文王既杀商鞅,为什么不废其法?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公元前359年,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秦国的崛起,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秦穆公灭西戎12国,扩土千里,确定了秦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第二个是秦孝公借助商鞅变法,

  • 太平公主曾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武则天 为什么张昌宗又被杀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唐朝时期武则天上位之后可以说做了不少的实事,也为天下百姓所着想,可到了后期的时候武则天就变了,不仅体现在朝政上,还有她的私生活中,尤其是男宠一方面。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神圣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就此正式君临天下了。武则天即皇帝位后,并非万事顺意的。首先,她

  • 张飞见了吕布破口大骂 而关羽见了吕布为什么还要叫他一声吕将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暴脾气,而且嗓门特别大,在对战吕布的时候张飞直接破口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反观关羽还尊称吕布为吕将军,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关羽的性格好吗?吕布这个人,可以说是天下诸侯共同骂之。张飞最不给面子。别人的肠子九曲十八弯,张飞就纯粹是个直肠子。直肠子做事有直肠子的办法。吕布早年跟着

  • 清朝时期买一个官职需要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功名可以谋取个一官半职的,但后来官职却能够通过钱财来进行买卖,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官职的买卖更是到了顶峰。清朝乾隆皇帝由于好大喜功,而且又喜欢花钱,以至于他爹雍正攒下来的家底全都被败光了。没钱了,可是自己又想花怎么办呢?于是,清朝就大开“捐纳”之风。甚至,当时的官职都